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灵气复苏开始穿越诸天 > 第五十六章 赤龙回京
         “一炉七粒,比之圆满十粒只差三成。”
         周易随手吞服一颗炼化,半个时辰后,丹田内真元增长一丝。
         “以我灵根,吞服丹药比炼气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收起剩余黄芽丹,再次开炉,炼制小还丹与锻体丹。
         不入品阶的丹药,炼制比起黄芽丹容易了数倍。
         连续炼制几炉,皆是十粒圆满。
         黄芽丹自行修行使用,锻体丹、小还丹在凡俗当中足以称得上灵丹妙药,分给搜集灵药的达官贵人,日后他们定然更加竭尽全力。
         唤来天尸派弟子,让他送出去,每家一粒小还丹,一粒锻体丹。
         皆是精致檀木丹盒盛放,品阶不够,包装来凑。
         一内一外,一起吞服,虽不能返老还童,也足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果然如周易所料,服用丹药之后,京都达官贵人彻底信服了。
         生死之事,仙人尚且参不透,更何况凡俗。
         一时间,京都药贵,千金难得。
         太师周易,除了杀伐果断心狠手辣,又多了个灵丹圣手之名。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太师府就会流出大量丹药。
         时间流逝,灵丹之名逐渐传遍大靖。
         周易不同于那些佛道宗门,对天下人一视同仁。
         无论是江湖高人,还是佛道修士,只要拿的出灵药就能炼制灵丹。
         锻体丹、小还丹对修士效用较差,就以黄芽丹交换,不过价格就稍微高了一些。
         不止是百年灵药,功法秘术、奇珍异宝都能置换灵丹。
         天下炼丹师何其稀少,佛道当中也不过四五人,哪个不是性格孤傲,唯有太师周易平易近人。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
         周易搜集了大量功法秘策,完善了昆仑武典。
         记录江湖功法的武典,从不入品阶,变成了一阶功法,其中一些武道秘术,玄妙之处比起一些练气秘法也不差。
         然而,此方世界武道,尽头也是如此。
         宋小乙武道大成之后,数十年不得寸进,亦是转修青城道法。
         周易无须搜集、处理药材,只管专心炼丹、服丹,其余一应杂事有天尸派弟子处理。
         每日白日炼丹。
         夜间吞服丹药,增长真元。
         两年时间,真元增长一倍之多。
         一年前服用黄芽丹已然无效,转为炼制茅山传承丹方,培元丹。
         培元丹比之黄芽丹,增长真元还要厉害几分。
         服用培元丹一年,真元浑厚翻了数倍。
         周易转修三阶功法道妙洞真太清玉册,单论真元数量多寡,已经不弱于玄灵子、玄清子。
         潜修之时,大靖风云变幻。
         太子李祝率领禁军,横扫天下。
         剿灭镇北王之后,转战西疆,直接突破镇西王王府,灭绝魏氏一族。
         又南下九川府。
         九川王贺氏一族,汇聚十万精兵决一死战。
         十万精兵看似强盛,太子李祝率军一冲而溃,贺氏一族以谋反诛九族。
         九川王与青城派关系密切,一位青城老祖亲自下山,远隔十数里望见冲天血煞,凝聚成赤金龙形。
         “大靖出龙,气运不绝!”
         这名青城老祖曾经也是名声赫赫的先天真人,结果连军营也未去,直接转道而回。
         修行到了他这一步,世间除了寿元,再无其他可留恋。
         九川王是他四代后辈,早已毫无感情,岂会与赤龙气运生死厮杀。
         九川王灭族,大靖八大王短短两年时间,只剩下四个。
         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北疆王、西疆王,尽数被诛,剩下的四个,还未等禁军杀来,竟然直接携家带口上京请罪。
         李祝扫兴率军而归,路过金光寺时,接到周易密令。
         禁军兵围金光寺,太子孤身入寺拜访,向佛门老不死慧心罗汉,索要普渡慈航兽印。
         护法灵兽在修行之前,都会留下一道神魂封印在兽印当中,以当做皈依凭证。
         李祝拿到兽印后,要求慧心禅师一同进京,合力灭杀普度慈航。
         否则,大靖拼着朝廷动荡,招惹佛门,也要昭告天下,行灭佛之举。
         灭佛,并不是与佛门罗汉厮杀,而是禁止凡俗信奉佛教。
         “阿弥陀佛!因果循环,普渡慈航是我金光寺护法灵兽,既已入魔,贫僧自当降妖伏魔!”
         李祝知晓,佛门还有一位真正的老不死,佛号法宏,正是那抽取大靖龙气延寿之人。
         可惜法宏禅师闭死关,不宜动手。
         青城陆长生不死,此僧绝不会冒险厮杀。
         ……
         初春。
         正月十五,
         正是上元节。
         太子李祝,讨逆大胜,率兵回京。
         京中大小官员,无不十里相迎。
         现在天下谁人不知,太子李祝乃是大靖中兴之主,甚至有传言,皇帝李裕有禅位的想法。
         如此一来,不止百官,连皇族宗老都出城迎接。
         大靖皇宫。
         乾元殿。
         京都唯一九层高楼。
         皇帝李裕远远望着北城门,身后只有内侍总管、锦衣卫指挥使楚休。
         “大伴,今日有谁去迎太子了?”
         楚休恭声回道:“京中大小官员,王公贵族,连文王殿下都去迎接了。”
         “当真是朕的好叔叔,平日里自命清高,现在趋炎附势比哪个都快。”
         李裕明知道太子权势,是自己纵容结果,可是见到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全都去迎接太子。
         上元佳节,百官不来宫中道贺尚且说得过去,皇族中人似乎也尽数忘记了李裕的存在。
         楚休自然知晓,李裕为何不快,劝慰道:“陛下,太师已经调查清楚,文武百官,已经九成是妖魔皮囊。此去迎接太子,或许是那妖僧……”
         “慎言!”
         李裕左右看了一眼,说道:“此事无论何时,也不要提起。”
         楚休躬身道:“陛下,您志存高远,得天相助,大事必成。”
         李裕问道:“太师可说,什么时候动手?”
         “二月二,龙抬头!”
         楚休回道:“自龙抬头始,自龙抬头终!”
         李裕微微点头,叹息一声,心中烦闷却是少了很多。
         “朕对不起太子……”
         “为了大靖江山……”
         ……
         李祝骑在乌云踏雪驹上,冷漠看向迎接自己的文武百官。
         妖魔鬼怪,合该尽数诛之!
         按捺住心中杀意,努力做出一脸笑意,翻身下马。
         “刘文赋刘大人,您是当朝宰辅,孤乃晚辈,怎么能让您迎接。”
         李祝拉着刘文赋的手,来到一位僧人身前,介绍道:“这位是金光寺,慧心神僧,刘大人可听说过?”
         慧心禅师年岁接近两百,刘文赋年岁不到六十,相差了不止三个辈分。
         然而,刘文赋还真认得慧心禅师,那时候它还只是个刚刚诞生灵智的蜈蚣精。
         慧心禅师每逢佛诞,就会讲经,刘文赋有幸随普渡慈航听过一次。
         刘文赋声音颤抖,差点就站不稳了。
         “慧慧慧心,大大大大师,久仰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