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忆昔大唐贞观世 > 第三百四十二章 臣子秦王之说
         “给本王一个理由!”靠着椅背,李方晨明显有些好奇。
         王珪叹了口气,低着头道:“老臣年岁已高,怕是做不了几年官了。”
         “所以?”
         “所以,老臣想给后人,留个干净的户部!”
         “要多干净?”
         王珪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李方晨并未察觉到,“为了大唐,最后以此为戒,今后无人敢犯!”
         去年年末,王珪才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原先那位,可不是辞官高老那么简单。
         经查,贪铜钱百万贯,让李世民砍了。
         李方晨沉默不语,王珪这家伙是个什么意思,他大概猜出来了。
         大唐的官略有特殊,家中旁支都有行商,要不然可养不起一家子下人。
         他们可以依靠权势,去民间赚些“外块”,对此李世民也不见恼怒,反而略有支持。
         但若是从国政中贪财,那就是罪该万死!
         李方晨并未拿起账册,反而继续看着王珪道:“王尚书怕是有了计划,能否全告知本王?”
         王珪拱手,略显慌张“自不敢隐瞒。”
         查账,查贪。这只是王珪的第一步,他想借秦王殿下之手,彻底扭转户部多年积攒的恶习。
         不为名,不为财,为的只是他官心通明。
         有很多人会问,什么叫官心通明?
         不愿随波逐流,最后只能淹死在海河中,可若是同流合污,那么他这么多年的圣贤书怕是都读到了狗肚子了。
         大唐如今,儒家何其多也?
         当初孔颖达敢面圣辞官,为万民博兴学之基。
         为何他王珪不能还大唐一个清白户部,引后世为戒?
         与其说殿下是被陛下认命,走一圈六部,倒不如说是现在的六部,需要秦王殿下。
         李方晨略显迟疑,他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李世民和六部尚书早就有了想法,打算借秦王手,整顿各部。
         “你的意思是,本王要给户部定个章程?”
         王珪长出一口气,急忙点头道:“秦王殿下,老臣替”
         “免了!”
         不用猜后面肯定是天下黎民,感谢你的仁慈什么乱七八糟的,对李方晨而言,毫无用处。
         李方晨沉下心思考,突然觉得奇怪,难道父皇早就有此意?
         另一边,李承乾与宫中面圣,看着自家父皇略显沧桑的面容,心中不忍。
         “朕还以为你会忍一个月。”
         李世民似乎早有预料,随手放下毛笔,折子也弃在一旁。
         刘三成安排人上茶,李承乾与李世民对饮。
         “儿臣愚钝,还望父皇赎罪。”
         先行告罪,虽然李承乾也没搞懂自家父皇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李世民哼了一声,“怎得?很奇怪?”
         “是!”
         “朕还没老呢!”
         “父皇鼎盛之时,怎会变老,儿臣绝无此意。”
         “可是六部老了,大唐也老了。”
         “父皇?”
         见李世民突然转变话锋,李承乾有些不知所措。
         李世民起身拍了拍李承乾,“喝不下,与朕出去走走吧。”
         新送来的好茶,又怎会有喝不下之说,怕是心中有事。
         李承乾急忙伴身在旁,眼中满是疑问,父皇此番话究竟为何意?
         园中花开,香味令人心旷神怡,可李世民和李承乾却没有丝毫赏花之意。
         散步时,李世民讲了许多,李承乾根本无法插嘴。
         因为李世民讲的事情,是从贞观二年开始。
         那一年,一个名叫方晨的小子,冒冒失失闯进了大唐。
         自那一年开始,大唐变了,变得让人很是陌生。
         秦王立世之后,大唐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之时,在李世民看来,此子乃是上苍还赠与他的宝贝,任何人都不能替代。
         秦王灭国策,秦王兴国论,之后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那时的李世民,心中豪迈,敢与天公比高。
         随着时间的发展,秦王兴国论,开始在朝堂上不断深化和落实。
         十余年的时间,一切都在发生的变化。
         直到去年年末,李世民与一干心腹大臣商议国策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摆放在他们面前。
         如果说之前的大唐是从一个蒙童变成了一名饱读诗书的学子,那么后来的大唐就是这位学子,被人敲断了双腿。
         老旧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这些老臣们,已经开始跟不上大唐。
         六部全部出了问题,这对李世民而言,根本无法容忍。
         下令六部尚书换人,同时那砍了户部、礼部的两名尚书,究其原因,一个字,贪!
         太子与大儒们整日都在考虑着兴学,其余官员除了维持国政之事,再不见任何起色,李世民心中恼怒。
         更让他想不通的事,或许就是秦王。
         “父皇,您的意思是,二弟他?”
         “他太懒了,朕不想让他彻底变做一个闲王!”
         时至今日,秦王似乎在没有以前的朝气,反而更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对朝堂避讳,对大唐也没了信心。
         李世民也终于想明白了,李方晨口中的“贤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私下里,没少骂这小子混账,贤王和闲王,能一样吗?
         “二弟建庄,不也是为天下人考虑吗?”
         李世民哼了一声,“如此小事,他安排青雀来做就好,又为何缩在那小小秦王庄中。”
         李承乾顿时无言,仔细想想,似乎二弟自战归后,确实变了。
         “他是大唐的秦王,他本该为大唐做更多事!”
         李承乾不知如何应答,甚至心中很想提二弟鸣不平。
         李世民瞪了李承乾一眼,“你是不是觉得,他做得已经够多了?”
         “是,儿臣以为,二弟之前那般,自在逍遥,很好!”
         “愚钝!若真如此,朕如何把江山托付于你?”
         “啊?父皇?”
         李世民停住身子,叹了口气,“这小子,越来越懒了!”
         李承乾不敢再答话,总感觉李世民话中深意无法理解。
         “佛门变做医庙,这事他做的不错,可他随后交出权力,让与你这个太子,你以为他真的是不想跟你争位吗?”
         “儿臣不知”
         “他在怕,怕朕会提防他,他现在每走一步都走的十分小心,他已经把自己当做了臣子!”
         李承乾本想说,这有什么不对吗?
         可看李世民还没说完,果断闭嘴。
         “朕要的不是现在的臣子秦王,而是当初那个胆大妄为,敢把天捅破的大唐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