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忆昔大唐贞观世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消失的唐人
         紫宸殿中,李世民一脸凝重之色,“诸君可知,那高句丽破城掳人究竟为何?”
         李孝恭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好定夺,如今更重要的是起兵!”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军方大佬,自然不可能畏战,只有战场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李世民冷笑道:“朕自不会绕过渊盖苏文,但朕想知道,他把朕的百姓掳去了何处!”
         众人面面相窥,哪里能搞清楚高句丽作何打算。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问,是他觉得,这其中应该有什么蹊跷。
         “钰儿,你可有什么想法?”
         见李世民点名自己,李方晨不好继续装聋作哑,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奴!”
         “奴?”
         “儿臣只觉得,高句丽如此胆大妄为,不惜冒着触犯大唐的危险,也要派人进攻营州,定是与奴隶脱不得干系!”
         “仔细讲讲!”
         “是,父皇和各位朝中重臣,想来不会不知道,高句丽早已掌握火炮制法吧?”
         房玄龄立刻猜到了一部分内容,“难道说,高句丽用奴挖矿炼火药?”
         长孙无忌却摇头道:“说不通,有新罗百济在前,还有室韦和倭国在后,这其中人口何其多也,高句丽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胃口?”
         李方晨反问道:“若是奴兵呢?”
         后世的人肉炸弹,李方晨可是见识过的。
         这么多年过去,谁知道高句丽有没有借着火炮之力,研发出地雷、巨炮以及手雷?
         当初某德可以借一国之力掀起世界大战,一国交战多国,甚至多胜少败。除了国内力量的高度集中之外,更让人畏惧的便是他们的集体思想。
         如果高句丽掌握了洗脑之法呢?
         李方晨还有一种猜想,奴兵敢死队,只要有两三个高句丽人在队中威吓,就足以让那些被他们掳来的奴兵,变成一支勉强可以称得上战力的队伍。
         大唐也有辅兵,同样是奴兵,作战时冲在最前方。
         虽然近面交战一触即溃,可对方掌控着火炮。
         只要远处不断放炮,奴不会因此身死,也就少去了对待死亡时的恐惧和挣扎。
         为了免受皮肉之刑乖乖听话,最后变做有生力量,并不算困难。
         还有一段李方晨不愿提及的历史,曾几何时,华夏不也如此?
         抗日战争,死了多少华夏儿女?
         而那该死的倭国,死伤还不到华人的十分之一!
         借蛮以治蛮,收奸以愚民。
         看样子,高句丽已经彻底走在了大唐的前面。
         李方晨心中不甘,他本以为他的到来,只会让大唐越来越强盛。
         可没了对手的大唐,却忘记了他们因何以强大。
         这么多年过去,工部火药坊一成不变,似乎在他们认知中,火炮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远程武器,再没有任何提升的必要!
         大唐有地雷吗?
         有,但是用不上!
         因为周边小国,根本不敢轻易触犯唐威,更多时候,火炮和地雷成了一种权势的象征。
         “殿下的意思是,掳去的唐人,会被他们逼着回攻大唐?”
         “为何不能?”
         几百年前,华夏就有人想出了这种办法。
         以百姓攻城,军队混在百姓中间,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敌方守将又怎会忍下心?
         两军交战,以百姓御敌更是常见。
         只不过发展到如今,大家都不喜欢拿弱者当挡箭牌。
         可高句丽可不属于华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国家。
         对于大唐,这些败坏名声的法子,他们用起来可没有丝毫愧意!
         “令幽州守将守将李瑊,统兵一万,驻守平州、幽州等地。李孝恭!”
         李孝恭道:“臣在!”
         “朕允你三万大军,三日后出征,你可敢立下军令状!”
         李孝恭道:“必让高句丽跪地乞降,扬我大唐风威!”
         “承乾、承钰留下,其余人散去吧!”
         “是,臣等告退!”
         自己和太子哥留在了宫中,也不知父皇究竟是何打算。
         李方晨猜不到,只好等着李世民的安排。
         “乾儿,钰儿,你们觉得,朕该如何决断?”
         没想到的是,在其他人走后,李世民口出惊人之语。
         李方晨惊起一身冷汗,急忙道:“儿臣不知,儿臣告退!”
         说罢转身就要离开,李世民这话中含义,他根本无法想象。
         他连王爵都不想当,李世民竟然问他为帝者,该如何决断?
         不是李方晨小心,而是他不得不小心!
         “回来!朕还能吃了你不成?”
         “父皇?”
         李世民道:“李孝恭此去,有败无胜,朕要挂帅亲征,这长安的事情,自然要交到你们兄弟二人手中。”
         李承乾不解道:“父皇何意涨他人志气?”
         李世民看向李方晨,“朕该早些听你的。”
         李方晨摆手,“我也只是信口开河而已,只是父皇如何断定,李孝恭会败?”
         李世民锁眉道:“高句丽以战养战,如今大唐多年未战,如何能是敌手?只希望李孝恭不会败的太快!”
         看样子,想法与李方晨不谋而合。
         李方晨不解道:“父皇您明知高句丽此意,为何当初?”
         “因为朕和大唐,需要一个敌手!突厥没了,大唐变了。若无人为敌,大唐亡国只在朝夕!”
         无有外敌,必有内患。
         这一代皇子们,有李承乾和李方晨两人压着,或许没什么问题,可下一代呢?
         别看平日里李世民不显山不露水,那只是因为朝中政务已经牵扯了他太多的精神,遇到大问题时,他远比其他人看的清楚,更看得远!
         三万大军,从十六卫征集,临行之前,一个老熟人也被李方晨派到了李孝恭身边。
         “秦王帐下十一,见过河间郡王!”
         “可是秦王殿下担心我安危不成?”见李方晨将自己亲信拍到自己身边,李孝恭忍不住好奇。
         “殿下需要河间郡王和属下一起活着回到长安!”
         李孝恭沉默了许久,点头道:“本王身边缺一个幕僚,这位置不会让你这国侯难堪吧?”
         十一笑道:“郡王说笑了,殿下之令,十一又岂会反对?”
         “走了,再回来时,记着带上本王的尸骨!”
         外人面前,李孝恭和李世民都是信心十足。
         实际上他们心中很清楚,这一战才刚刚开始。
         李孝恭此去,难胜易败。
         可他必须在败讯传回京都后,陛下新派的援军赶来之前,将高句丽堵在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