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汉明 > 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兖州大捷
         相骂我好口,相打无好手。
         关乎到双方先天的血脉,特别是在内部,那几乎是是不需要特意鼓动的。
         这边一招呼,那边人就聚集起来了。
         从开始用手,到用棍,然后……就没边了。
         当一个汉军士兵被砸破头栽入火堆里不动时,一切,都失控了。
         满人斗殴动刀,如今汉人斗殴动火药。
         清军中对火药的管控,远不如北伐军严格,纸弹一撕,往同处倒上,只要人多,想凑几斤是几斤。
         汉军有多少人?
         两营五万人,不用这么多,百人就足够了。
         于是乎,枪声、爆炸声先后相继响起……最后,就是蒋全义他们看到的那幕冲天的火光,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引爆了一处……存放火药的库房,而已。
         ……。
         蒋全义的战术思路是明确且正确的。
         但蒋全义心太急了,钱翘恭的谨慎,是必要的。
         数十里战线,引爆一个库房,所造成的损坏并不严重,至少,不会牵动整条战线,毕竟,博洛大军中,满人并不少,有四成之数。
         所以,想要整条战线因一场两族士兵的争端而崩溃,概率极小。
         当然,根本还是在于,清军中的汉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不是汉人所致。
         也就是说,等博洛清醒认识到两族士兵之间无法弥合的芥蒂,开始插手整顿时,清军方面的混乱还是可控的。
         如果这个时候,蒋全义率部冲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这不是偷袭,而几乎是全军出动,根本隐瞒不住敌人的耳目。
         就算被蒋全义率部冲破局部防线,可敌骑并未部署在正前方,而是在博洛中军。
         只要博洛一声令下,敌骑很快就会对蒋全义展开两翼包抄。
         那么,只要天一亮,局势就会非常明了。
         除非蒋全义可能硬撼清骑的冲击,否则,战局就会立即反转,并且一面倒。
         所以,钱翘恭的谨慎,是必要的。
         这个时候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等待。
         等待有两个好处,一是规避风险,不管敌人的混乱是真是假,但造成的损害已经即成事实,自己静观,又不损失什么?
         二是可能坐观敌人混乱的漫延,谁能保证,在这漆黑的夜里,还会不会再发生些什么?要是混乱继续漫延,那等天亮时,说不定敌人全线崩溃了呢?
         做人要有梦想嘛,万一实现了呢?
         可蒋全义的做法,等于将自己架在了火上烤。
         稍有不慎,不用说立奇功了,连同数万大军,一起被他坑了。
         这关键之处在于,博洛能不能及时制止前方这块场近乎于找死的内讧。
         那么,博洛会去安抚汉军士兵,以消弥、化解两族士兵之间的尖锐矛盾吗?
         按个别的将领,或许会,毕竟是大战在前嘛!
         但博洛不会,或许以前会,但现在……他不会!
         皆说一饮一啄,皆有天意。
         博洛被吴争拘禁杭州府两年多,这其中的痛苦,非常人所能理解和体会的。
         他不是罪犯,是俘虏。
         恐怕连条狗都敢对博洛狂吠,博洛活得,连条狗都不如。
         这种心理压迫下,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理崩溃,从此心安理得地接受胜利者所安排的一切,另一种,心态变异。
         博洛属于后一种,他获释前,在吴争面前表现得那种于世与争,不是作假。
         但他现在所表现出的歇斯底里,一样不是假象。
         这是一种被后天心理极度压迫、摧残形成的近乎是人格分裂的症状。
         他一面用介乎卑微、谦恭的方式去学习、研究吴争发迹始的各场战斗,一面却下意识中无比憎恨汉人。
         他若不掌实权还好,一掌权,就能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演绎到极致。
         博洛在听闻军中混乱之时,毫不犹豫地下令——镇压!
         镇压,在这种内讧火苗已经燃起之际,等于给大火泼上了一盆油。
         ……。
         运气来了,城墙也挡不住。
         蒋全义率全军大喊着,在黑夜中冲向敌阵之时,恐怕绝对不会想到,博洛送了他一份“大礼”!
         清军原本发生骚乱的只是千把人,可在博洛坚硬下令镇压之后,顿时引发了汉军的反抗。
         死到临头之时,怕没有几个人甘愿引颈就戮吧。
         如此一来,一次规模可控的小骚乱,引发了一场营啸。
         蒋全义发动的时间,是巧上加巧了,可谓是早一分则生,晚一分则焦啊。
         早了,博洛肯定不会下这道几近“荒唐”的镇压令。
         晚了,回过味来的博洛,也该中止镇压,加以安抚,迅速平定这次内讧了。
         而这其间的间隔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一柱香,因为,在引发营啸之际,博洛已经醒悟到自己率性所下的命令,是何其荒唐!
         而蒋全义率部就是在这间隔时间里发动了。
         一柱香的时间,对于个人而言确实是很长,但对于数万大军的调度而言,几乎可以忽略。
         因此战,蒋全义从此摆脱了“疯子”的称谓,一跃成为北伐军中,最声名赫赫的名将。
         皆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也有人尖刻地说,时无英雄,徒令竖子成名。
         这两句话看起来是对立的,其实不然。
         时有英雄,只是苦无露头的机会。
         一将成名,得有无数条人命为他垫底。
         这种机会,确实不是信手可得的,乱世出英雄,此话不假!
         博洛一着失误,造就了蒋全义一战成名!
         是役,蒋全义率二万“混编”骑兵,一举击溃六万多清军组成的防线,这其中,清军有不下三万的满族精骑,这功劳足够蒋全义封侯拜相了。
         试想,若是在往常,哪怕是在今夜之前,风雷骑再强悍也不足以相同数量对峙满骑的。
         唯有小林重骑,奈何数量太少,硬撼数千敌骑不在话下,可扔进数万骑中,就算小林骑个个以一当十,那也得活活累死啊!
         但,此役的战果有些令人遗憾,因为是在夜间,蒋全义率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清军阵线,清军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发生。
         致使无数的敌军士兵,在混乱之中消匿于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