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汉明 >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爱恨情仇
         资助、怂恿政变,拥立朱以海,其实并不是为了什么正朔大义。
         他们只是想制约吴争,甚至扳倒吴争。
         因为吴争与他们不同道,吴争要“劫富济贫”。
         将少数人的利益,瓜分给多数人,这,动了他们的奶酪。
         那么,吴争真没丝毫准备吗?
         当然不是,从与张国维不欢而散之后,吴争已经感觉到,后方会发生些什么。
         可吴争太自信了,他认为兵权在手,万事无忧。
         尽管让他们闹,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可惜的是,如今,人家不造反了,而是拥立,这不是建兴朝没皇帝吗?
         诸臣拥立,天经地义!
         吴争能说什么?
         说这位置是我的,你们不能抢?
         问题是,这位置真是吴争的吗?
         就算是天下有能者居之,就算是吴争自认是有能者,那也不能不让别人有能吧,还讲不讲道理了?
         人家朱以海是明室宗亲,监国还在吴争之前,登基不很名正言顺的事吗?
         吴争这次,是真无奈了。
         率兵打回去,说的容易,做起来可难了。
         军队由士兵组成,士兵哪来,各府征募来的,谁没个家啊?
         打回去,兄弟、父子成仇,谁乐意?
         这是与北伐截然不同的战争!
         而吴争自己也明显感觉到,此举不妥,那等于是场内战,这和他想尽量保全汉人元气,在北伐之后,中兴汉族,使其屹立于世界巅峰的目标,完全背离。
         打胜这场仗,其实很容易,一声令下,北伐军迅速回师,七天,足矣!
         那些府兵,还有这些人募集起来的家丁护院,岂能是征战七年之久的北伐军对手?
         然而,打胜了又如何?
         吴争自己从此被钉在发动内战的耻辱柱上,人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恨,恩易忘,恨却可以延绵百年,甚至千年。
         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
         古往今来,例子比比皆是。
         吴争绝不想新朝会因自己争位而埋下动乱的祸患。
         杀人,可以。
         但须依法杀之,譬如,陈子龙!
         而吴争还有最难的一关,就是打胜登基之后,会有四个字伴随他一生——得位不正!
         如唐太宗李世民,又如明成祖朱棣。
         他们还是宗室,可吴争却是异姓。
         之后,吴争就必须为洗白这“得位不正”四个字耗尽后半生,最痛苦的是,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世人常说皇帝金口铁律,那是不明白皇帝是咋回事,或许是戏文看多了。
         除了争天下成功的开国皇帝,声威过甚,可以予取予夺,别的皇帝,从来都是强臣、权臣们的傀儡。
         也就在四方城里,象个皇帝罢了。
         中旨驳回,旨意出不了宫门,如此之事,司空见惯。
         怎么办?
         吴争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直到沈致远、蒋全义等将领前来闹事、逼宫之时,才真正做出决定,那就是他们玩他们的,咱,自己玩自己的。
         人生一世,做成一件事就够了!
         这话是吴争在号令全军兵临顺天府城下时,自己说的。
         吴争认为是正确的,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所以,战争依旧继续,后方发生什么,权作不知!
         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
         合乎兵法之要。
         ……。
         六月盛夏。
         京城,吴王府。
         就算是屋角放着窖藏的冰块,就算是手中捧着冰镇过的酸梅汤,依旧是炎热难耐。
         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周思敏容颜憔悴。
         她仿佛做了一场梦,历经七年的长梦。
         梦中有爱,有情。
         有绮梦呢哝,更有热血澎湃。
         曾以为,自己有良配、有佳儿,这便是真实。
         然而,一朝梦醒,才知道世事难两全。
         周思敏心中,有恨。
         但不知道,此恨从何而来,恨往何方……恨谁?
         “事已过去月余,你为何还放不下,眼见着容颜日见消瘦……哎……逝者已矣,还请看开些……。”
         吴小妹柔声劝慰着,她已经劝了一个多月了。
         眼见着周思敏神色更为憔悴不堪,吴小妹也急啊。
         “思敏,你若再不好起来……我便只能派人告诉哥哥了!”
         吴小妹懂周思敏。
         其实她自己的脸色也不好,她也放不下。
         流的是鲜血,不是长江水。
         更何况,同为朱姓。
         但吴小妹从不认为,这次自己做错了。
         她觉得自己更应该姓吴,不,她本来就姓吴,而不是朱。
         她宁愿自己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姓朱。
         吴家才是她的家,吴伯昌才是爹爹,吴争,是她的哥哥,打小就信奉的亲兄长。
         吴小妹甚至到现在,也没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得非哥哥不嫁。
         但她认为,自己的身世,除了嫁给哥哥,世是再无男儿,可以依托。
         可哥哥不同意,吴小妹也没办法。
         那就……拖着呗。
         或许象江南那些自梳的织女,过完一生也不是坏事,有爹爹、有哥哥嫂嫂,还有……侄儿、侄女们有伴一生……可心,为何依旧不安呢?
         “……姐姐……究竟是怎么死的?”
         吴小妹一喜还惊,喜的是,周思敏终于开口了。
         惊的是,周思敏在问,依旧没有放下。
         吴小妹无法回答,她不知道,她是真不知道。
         哥哥没有说,周思敏问过,也没有说,然后就率右营驰援信阳了。
         吴小妹不敢问,或许,不知道,才是让自己真正能从这件事解脱出来的良方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周思敏还在反复诵读着这几句诗,这是朱媺娖入京路上,数次低吟的。
         吴小妹有些惊悚,她感觉自己在发抖、寒颤,这就象是一种诅咒,让她害怕。
         “思敏……别再吟这几句诗了!”
         周思敏却没有理会,“可……他为何要杀姐姐……?”
         吴小妹再控制不住自己,放下手中的酸梅汤,如逃一般地跑出房去,一刻也不想多待。
         周思敏依旧在呐呐自语,“……想姐姐这些年来……对他如此情根深种……他为何要杀了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