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汉明 > 第二千三百十七章 定都之争(六)
         PS:感谢书友“9003637”、“jiangxu”投的月票和书友“绥德侯”的打赏。
         “回陛下……除所建皇城之外,约有五成以上土地,在北人手中。”
         “那朕若拿关外土地,换北人手中松江府的土地……怎么个换法?”
         “关外土地?”马士英明显一愣,但他很快领悟到了吴争的意思,他脸色一喜,“陛下果然高明……只是,想用关外土地换松江府土地……不易啊……没人换哪,就算是以三十亩换一亩,那也明显吃亏啊……总不能以五十亩换一亩吧?”
         说到这,马士英心中一凛,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急问道:“陛下不会是想……逼迫北人换吧?”
         吴争斜了马士英一眼,没好气地道,“难道在你老马心里,朕就是个无德皇帝……朕若要逼迫,只须派兵围了他们宅子,何须换那么麻烦?”
         马士英急忙跪倒,“陛下圣明……臣绝不敢如此诋毁陛下!”
         吴争微恼道:“起来吧,别动不动的就跪下……朕问你,可有办法让他们主动交换?”
         马士英起身,苦笑不已,“陛下,这世上怕无人会主动将天子脚下的良田换关外贫瘠之地……想让他们主动,怕是比登天还难……臣无能,确实想不出办法,请陛下责罚!”
         马士英是低着头说的,说完依旧低着头,聆听吴争说话。
         可过了好久,也没听到吴争的声音。
         马士英忐忑地抬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吴争脸色古怪地看着自己。
         这下,马士英心里又发毛了,他刚想奉承几句,不想吴争已经开口,“老马你不是擅长那种……敲竹杠的吗?”
         马士英闻听,后背一紧,额头大颗的冷汗渗出,“陛下……臣可从无贪污任何一文不该贪污的钱……!”
         “你怕什么?”吴争不耐,“朕说得是你在崇祯、弘光两朝期间。”
         马士英松了口气,他暗暗长吁,原来是这样啊。
         “回陛下,臣之前是未遇明主,这才误入岐途……可从遇见陛下之后,臣早已迷途知返……臣如今堪称两袖清风,只愿此生皆为陛下膝下一条忠犬!”
         听听,听听,这多会说话。
         在洗白自己的同时,顺便还拍了马屁,高手啊。
         好话人人爱听,吴争哈哈大笑,“朕无意养你这么一条老犬……朕要你做个人!”
         “谢陛下!”马士英一副感激涕零状,“那臣就是陛下身边的忠臣、直臣!”
         忠臣、直臣?
         听听也就罢了吧,吴争哈哈大笑,不再兜圈子了。
         “老马,朕想让你去敲敲那些人的竹杠……你不反对吧?”
         马士英愣了愣,“这……这……不太好吧?”
         吴争微微皱眉,“这对于你老马来说,完全是你轻车熟路的事……怎么,你是觉得朕不该追索那些人的叛国、汉奸罪?”
         “呃……臣遵旨!”马士英赶紧应道。
         “呸!”吴争干啐了马士英一口,“遵什么旨,谁的旨……你还想奉旨敲人竹杠不成?”
         马士英被啐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忙道:“……是,是,陛下斥骂的是……是……是臣贪图银钱……是臣欲壑无度……这才敲了那些人竹杠……呃……可陛下,如此一来,臣不又成了奸臣了吗?”
         马士英欲哭无泪啊。
         吴争慢慢正容起来,“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信朕……朕是那种过河拆桥之人嘛?”
         马士英赶紧道:“不……不是臣不信陛下……而是……而是张煌言、王翊等人一直盯着臣……欲将臣置于死地而后快!”
         吴争听了忍俊不禁,挥手道,“哪有这么严重……你如此危言耸听,是不想替朕办差吧?”
         事实上,张煌言、王翊等人一直盯着马士英不假,可也绝不象马士英此时说的“欲将臣置于死地而后快”那么恐怖。
         如今谁不知道,马士英是皇帝近臣,谁敢无故来撸虎须?
         马士英讪笑道:“臣只是……只是不想令臣的清名受损!”
         这下不但是吴争大笑起来,连边上宋安也捂嘴偷乐。
         马士英有清名?
         还他X的受损?
         真是滑了天下之大稽了!
         吴争慢慢敛笑,严肃地道:“朕欲以你为平津招抚使,前往顺天府接管事务……你可愿意?”
         马士英这下惊讶起来,顺天府啊,还平津招抚使,这官,那可是见官大一级。
         马士英舔了舔嘴唇,“敢问陛下……是欲迁都顺天府吗?”
         “这也是你可置喙的?”吴争冷冷道。
         变脸真快!马士英腹诽着,可一开口就变成了,“臣叩谢陛下宠信……臣必不负皇恩!”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朕赐你在平津,处置国贼先斩后决的权力!”
         马士英大喜,拜服道:“臣遵旨谢恩!”
         “宋安。”
         “臣在。”
         “你随老马北上,朕授你调动顺天府驻军的权力,来协助老马。”
         “臣遵旨!”
         马士英一怔,而后坦然起来。
         吴争转向马士英,“你须记住……还是那句话,别贪不该贪的钱!”
         “臣谨记陛下训示!”
         “今日奏对之事须保密,若泄露出去,当知后果如何!”
         “臣等谨记!”
         ……。
         次日一早,吴争连续颁下两道诏书。
         首先是暂缓迁都的诏书,且诏书上无恢复迁都的时间表。
         随后第二道诏书,就是任命马士英为平津招抚使、宋安为平津招讨使,即日前往顺天府。
         这两道诏令,让整个应天府混乱起来,然后混乱向周边府县迅速漫延。
         倒不是说引发了民乱,其实,这两道诏书对普通民众,根本谈不上多大的影响。
         充其量是吃瓜看戏罢了。
         而这两道诏书最大的杀伤力,明显是针对着定都之事去的。
         暂缓迁都,且无恢复迁都的时间表,那么,就有可能是无限期地搁置了。
         如果松江府成为不了京都,那么,松江府此时堪称天价的地价,如何支撑得住?
         那些抢地、圈地的人,岂还有奇货可居的依仗?
         当然,也有不同的解读,譬如,暂缓迁都又不是永远不迁都,再譬如,就算最后定都在应天府,那与松江府也离得不远,以眼下应天府的拥挤程度,十有八九最后还是会迁向松江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