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汉明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兴化战役(二)
         蒋全义反应最快,跳起来嘶吼道:“都傻了吗,他X的,送上门的功劳都不知道捡吗……还不将他拿了?!”
         巴山被俘,一千八百骑兵折损大半,余者早已胆寒,丧失了斗志,这一幕,仅仅发生在弹指之间。
         城墙上观战的清军猝然不及之下,反应不过来,仗,还能这种打法?
         双方连接触都没有,就胜败已分?
         一千八百铁骑竟是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在看到战马拖着巴山,被北伐军俘虏之时,城上偏将这才回过神来。
         这下糟了!
         主将被俘,城就算不破,自己怕是也得吃瓜落。
         好在巴山只带走了骑兵,城内还有六千多步兵,来敌无非也只是六千人,可堪一战!
         偏将迅速下令,下到城墙,主动出击,救回巴山。
         这命令被贯彻得挺好。
         至少巴山的亲信们,算是松了口气。
         失去巴山,他们就会被编入别的旗,将会失去现有的一切,成为别旗的奴,一切又将重头开始。
         人生有多少次可以重新开始啊?
         ……。
         蒋全义笑了。
         看着拥挤在城墙上的守军,一部分开始向城下撤退时,他笑得很开心。
         这就是他的真正目的。
         攻城,那是诈唬。
         没有火炮跟上,就得拿士兵的命去填。
         蒋全义舍不得。
         “撤!”
         蒋全义迅速而果断地下令道。
         北伐军前锋,挟裹着刚刚得手的俘虏巴山,如潮水般地后撤。
         这一幕,让守军偏将愤怒不已。
         搞什么呀?
         能不能堂堂正正地打一场了?
         可眼见为实,敌人终究是退了。
         为何退?
         自然是不敢正面交战。
         可他却不去想想,这支北伐军的火炮既然可以歼灭一千多骑兵,又怎会在意这数千追击的步兵呢?
         可人啊,往往在抉择的叉口,总喜欢朝有利于自己的那一面想,至于不利的那面,完全被忽视。
         偏将在想,要是敌人有把握战胜,为何要退。
         因为没把握,所以才要撤退。
         然后,这个解释不断地强化着他的判断,他悍然下令,“追击!”
         ……。
         蒋全义的战术,已经开始脱离了步兵操典的范畴。
         步兵操典里没有象这种打法。
         可蒋全义就喜欢标新立异这种调调,他打算,把自己今日之战术,写进步兵操典去,如此,他便可与北伐军同寿!
         要写进步兵操典不易,不仅仅是靠一场胜利,就能验证他的战术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
         所以,蒋全义要做的是,完胜!
         兴化城守军,出城门之时,北伐军已经在撤退。
         也就是说,这个距离是三里。
         三里地,对骑兵不算什么,可对步兵而言,得让人跑得直喘气。
         问题是,北伐军也在跑。
         想追上,那得拼命追,速度盖过敌人才行。
         这是蒋全义又一种变相地以逸待劳,至少,敌人想追击,你得多跑三里地。
         而往往,三里地跑下来,不习惯地人,就会喘得如牛。
         还怎么打?
         可北伐军士兵不一样,跑步那是他们天天练的必修课。
         三里距离……啧啧,哪天不跪个七、八里,估计都不管饭。
         想要追上,难!
         蒋全义当然不能让敌人失去追上的希望,所以,北伐军是跑一段,歇一段,做什么?等敌人来追啊!
         可叹的是,背着八百门虎蹲炮的士兵,着实遭了难,谁乐意扛着二十多斤的铁疙瘩逗人玩儿啊?
         关键是还不能打,怕把人给吓回去了。
         这一追一逃,整整半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一直到北伐军“逃”回宁乡附近,变成前队的后队,遭遇了泰州卫赶到的主力时,那么一切就该结束了。
         ……。
         官道上,追击的清军掉队的越来越多。
         守军偏将已经喘得是上气不接下气,这无胆的南蛮子,就会耍诡计,难道就不能堂堂正正地战一场……这是要逃回泰州城吗?
         偏将心里有些后悔了,倒不是后悔不该出兵救巴山,而是后悔就不该追击。
         这半天追下来,瞧瞧身边的士兵们,哪还有拼杀的力气。
         想到这,偏将不由得后脊一凉,他终于意识到了危险。
         绝不能再追,一旦过了宁乡,万一敌人设有埋伏,那就危险了,自己带出来四千人,这要是中了埋伏,兴化城怕是要守不住。
         “停止追击!”
         这一命令,太得人心了,简直让那些追击的清兵,想扑上去亲吻。
         可惜,这半天时间的追击,不说人心跑散了,就说队伍、建制,那是早已散了。
         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
         命令也就在偏将身边有用,传不出去啊。
         偏将是急得直跺脚啊,他这里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出城追击,该有多蠢了。
         然而,根本容不得他后悔,因为,北伐军的炮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式开始了。
         ……。
         其实偏将的命令,下得很及时,如果这是在正常情况下,蒋全义就算设伏,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因为以眼下的火器,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不是火力不够,而是推进速度太慢。
         除了攻城,譬如兴化城,它就在那,只要肃清外围,就可以悠哉悠哉地将火炮推到射程内,然后轰击,就算轰不垮城墙,吓唬吓唬人,总也是可以的。
         可如果是野战,只要敌人想逃,就没法追,追不上啊,机动力不足嘛。
         无非就是象此时清军追击北伐军一样,比赛谁先跑不动罢了。
         可问题是,蒋全义既然有了第一、第二步,自然也能预料到这一步。
         改成前队的后队,也就是肩扛虎蹲炮的士兵,早已得到蒋全义战前指导。
         蒋全义的部署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在甩开脚丫子南逃时,遇上从泰州来的主力就停下,并配合主力,对官道上的追兵,进行炮击。
         这次炮击,就与兴化城下的不同了。
         区别在于,这次是远、中、近三个火炮梯队。
         近,自然是虎蹲炮。
         中,是速射炮。
         远的,那就是最新式的大口径炮了,这是仿制进口战船上的舷炮加以改良后的成果,泰州卫也刚刚换装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