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946章 渭南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小说网] http://www.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瑞军和清军的战场在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华阴境内。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自古有‘三秦要道’之称。


        

华阴因境内的西岳华山而得名,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即为华阴人,所谓‘天下杨氏出华阴’。


        

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巍峨的华山的阴影覆盖在瑞军的大营上。


        

时值八月,日光毒辣。


        

每日上午,瑞军从西向东面对清军,往往都不太睁得开眼,是比较吃亏的时候。


        

瑞军吃过早食,再次发动攻势,却没能延续昨天傍晚的胜势,战局重新焦灼起来,


        

从山西抄回来的粮食已经分发下去,好在也收了一部分麦子,唐中元最近吃的也是是锅盔。


        

说是锅盔,无非也就是饼,口感还不如土豆。


        

唐中元觉得太硬了,感到牙口有些酸疼。


        

以前就不像这样,树根也啃过,硬梆梆的硬头也能咬碎。


        

他这辈子戎马一生,身子骨一向强健,但这两年当了皇帝,一松下来,年轻时的伤病就渐渐发作起来。


        

这种时候也没功夫就着牙口这点小事说什么,他心思还是放在战局之上。


        

昨日瑞军小挫了清军的锐气,他希望能趁着这鼓气势,尽快击溃清军,至少再把战线推到山西或河南去。


        

之所以御驾亲征,他就是不想让战火在自己的地盘上蔓延。


        

但瑞军的战力确实还是不如清军,一整天打下来,瑞军积攒的优势又一点点耗尽。


        

战场上铺满尸体,鸣金收兵。


        

唐中元召军师们与诸将议事。


        

因太子唐苙坐镇西安监国,这次随军的军师主要是刘循、李柏帛、高兴生几人,诸将也多听他们的建议。


        

刘循与李柏帛都是举人出身,高兴生虽是术士出身,似乎也是博览群书,精通奇门遁甲之术。


        

总之这三大军师都学识渊博的样子,唐中元以前也很倚重他们。


        

他最近却觉得,这些人学问是高,但缺少正经官场的历炼。


        

比如刘循任丞相,李柏帛任兵部,高兴生任礼部,但在瑞朝这些官职继续干什么也没有细分,平时都想管什么就管什么。在唐中元眼里都是军师。


        

再比如上次王笑手下的钱承运出使西安,和他们一比,人家说话做事就更滴水不漏一些。


        

当然,话虽如此,唐中元也只能倚重他们。


        

“本以为前日我们以火铳兵打出优势,该能乱建虏阵脚才是,没想到多尔衮居然稳住了阵脚。”


        

“火铳不该是这么用的,宜摆在前面,先声夺人。”


        

“距离太远的话我们打不准的,还是因为弹药太少,平素没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只能让别的兵马交锋,挡住建虏骑兵的冲势,在八十步的距离放铳,给建虏的威摄是最大的……”


        

说着说着,话题又岔开来。


        

高兴生眼珠子一转,道:“据说这六千支火铳,还是王笑替换下来的。他的兵马换了更好的玩意?”


        

李柏帛闷声闷气“嗯”了一声,道:“他以数千之从拒建虏大军于上党,火器之利也是一个原因。”


        

高兴生于是瞥了刘循一眼,道:“也不知有些人当时为何反对联楚抗虏。”


        

“短视。”刘循面沉如水,道:“联楚抗虏联楚抗虏,你们就未想过北楚之势已强过建虏?当时若依我所言,兵出河南,直下江南,如今何至于此?”


        

“陕地就不要了吗?”


        

“你懂……”


        

“够了!”唐中元叱骂了一句,道:“说如何尽快破敌。”


        

李柏帛道:“陛下,臣认为当今战局宜稳不宜急,建虏看似兵力雄厚,实则孤军远来,并无支援。我军只需稳扎稳打……”


        

“打个一年半载,让北楚坐收渔翁之利焉?”刘循反问了一句。


        

高兴生道:“粮草不足了,我们战力两倍于敌,消耗亦两倍于敌。建虏又到处劫掳,要是再拖下去,不等建虏打败我们,关中的民生经济就要被毁了!”


        

刘循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只要再小胜一场,可与多尔衮议和,只要承诺绝不攻他后方,可放他去东去攻打河南……”


        

高兴生迅速瞥了唐中元一眼,向刘循叱道:“不可!陛下英雄一世,岂可与建虏和谈。”


        

“骗骗他也好,只要他答应,我们即可趁机重夺潼关,再逼多尔衮与王笑两虎相争……对建虏要讲什么信义?”


        

高兴生一时无言以对。


        

他说不出刘循这主意哪里馊,但肯定是馊主意……


        

唐中元面露不悦之色,大喝道:“朕要的是破敌之策。”


        

帐中诸人又沉默下来。


        

李柏帛瞥了刘循一眼,眼中露出沉思之色……


        

战事就着样胶着起来,瑞楚双方互有胜负,但毕竟是三十余万人的战役,彼此暂时也难以完全击败对方……


        

~~


        

因艾胜楠说过,王笑怀疑瑞朝中枢有人勾结建虏,李柏帛这段时间也多了些提防。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中枢”二字。


        

若那细作没随军出征,如今该留在西安,有太子监国坐镇,一般是很难影响到战局。


        

李柏帛担忧的是,若这人就在大军之中又手握要职的话,恐为大患。


        

这天他坐在帐中思量至深夜,又是无心睡眠,起身往外走去。


        

月色下还有士卒在加固营防,掩埋尸体。


        

李柏帛看了一会,忽见到一个身影鬼鬼祟祟从帐营间走过,往自己这边瞥了一眼,脚步匆匆往另一个方向逃去……


        

“站住!”


        

对方没有停,反而越跑越快。


        

李柏帛快速领人追上。


        

一直追到渭水河边,忽见前方有一队人推着板车正向河边驰去。


        

那逃窜的身影正撞在车队上,撞倒一口大箱子,人也摔倒在地……


        

李柏帛赶上去,低头一看,只见那个逃窜的人额头破了个口子,嘴吐黑血,竟是咬破了毒药自尽了。


        

而在他身边,摔落的箱子里东西洒出来,掉了一地……全都是弹药……


        

李柏帛眼皮跳得厉害,喝道:“全都拿下!”


        

“李大人,卑职什么都不知道啊。”押运车队的兵士纷纷跪倒。


        

“卑职只是奉命行事,运送这些箱子至河边倾倒……真的不知道里面是弹药啊……”


        

~~


        

唐中元本已睡下了,听说李柏帛求见又爬起来。


        

他头发也没扎,满头都是灰发,更显得苍老。


        

“你是说……刘循暗中下令把弹药都倾倒到渭河?”


        

“是。”


        

李柏帛沉吟道:“我们自己不能造出弹药,这批弹药一倒掉,六千支燧发火铳也就没用了。”


        

唐中元点点头,招过几个贴身的侍卫低语了几句。


        

等那些侍卫走出去,他摸着自己的膝盖沉吟了良久,道:“朕信任刘循,二十年的交情了……又是朕的儿女亲家。”


        

“是,臣也不敢怀疑丞相。毕竟辎重武备虽归他管着,但下面的人假传军令也有可能。”


        

话虽如此,李柏帛又想到了妻子说的“要有细作那就是刘循”,他本认为自己不该因王笑的一句话而怀疑重臣。


        

刘循是最早跟随唐中元的谋士,在大瑞位高权重,连唐中元都要笼络他,让唐苙娶刘家女,其资历远在李柏帛之上。


        

但偏偏刘循每有和谈之意,今夜又出了这样的事……


        

君臣二人议了良久,几名侍卫快步回到帐中,将一封信递在唐中元手里。


        

“陛下,这是在刘大人帐中搜到的……”


        

唐中元接过看了一会,把信又交到李柏帛手里。


        

这是一封多尔衮的亲笔信,谈到清军只是借道潼关,要求刘循设法促进和谈……


        

~~


        

三国时,马超、韩遂联盟,与曹操大战,曹操连续渡黄河、渭水,绕过潼关天险,双方决战于渭南。


        

时曹操问计贾诩,贾诩道:“离之而已。”


        

于是对阵时,曹操邀韩遂单独上前,交马相谈,两人是同一年举孝廉,又是同辈,谈论京都旧事,拊手欢笑。


        

待双方退兵,马超问韩遂:“公何言?”


        

韩遂答道:“无所言也。”


        

其后,曹操先写了一封信,不停涂抹,寄予马超。马超以为是曹操给韩遂的信,为韩遂所改,与韩遂闹僵。


        

曹操见时机成熟,令虎骑兵直攻入关中,大破之。


        

……


        

回想着这个故事,尼雅哈又想起了皇太极。


        

皇太极是很爱看《三国演义》,还要求满洲将领都看一看。


        

汉人的兵书虽然多,但当时满人识字的却不多,别说汉文,满文能认全的也没几个。《三国演义》比别的兵书白话,还带有插图,可谓是图文并茂,最是合适……


        

“峥嵘岁月啊。”尼雅哈低声自语了一句。


        

他把书信封好,递了出去。


        

再转回帐中,他摸了摸自己的头顶,随手找了一顶帽子盖上,拎了拎袖子,自觉多了几分风仪。


        

——我可谓当世贾诩,却不知谁为曹操……


        

~~


        

而在瑞军大营中,唐中元并不敢公开处置刘循。


        

刘循是他辅佐他起家的老兄弟了,声望、权职之高,在瑞朝可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这种时候动他,不论是朝野还是军中必然大乱,唐中元收拾不了。


        

另一方面,刘循称自己是冤枉的,根本就不知什么弹药之事,至于多尔衮的信件,他说自己只是收到了信而已。


        

唐中元平时凶恶,真到了这时候反而温言宽慰刘循,道是自己依然信任他,只是证据确凿,还需细查。


        

但唐中元还是派人严密看管住刘循,解了他的权职……


        

瑞军临阵生变,终究还是影响了军心,士气跌落,接连小败。


        

其后,消息传来,清军有小股兵力奇袭韩城,破城后,将韩城劫掠一空,城全军民俱为屠戮。


        

唐中元愈来愈深刻的意识到,战事再拖下去,自己费尽心力经营的关中就要毁了。


        

他必须做一个决断了……


        

~~


        

翌日,瑞、清大军再次对决于野。


        

杀气冲天,尸横遍地。


        

双方陆续压上自己的兵力,唐中元不再保留,眼看多尔衮只剩下两万中军,他当先派出老营主力。


        

这是今日不决出胜负不罢手的意思。


        

火铳声响彻,一排排燧发火铳吐出弹药,直到最后一颗。


        

他们没有独立制造火器的能力,也没有稳定繁盛的后方支撑他们长久作战,直到把优势化为胜势。


        

于是只有凭一腔血气继续杀敌。


        

“换大刀!”


        

步卒们丢掉火铳,扬起刀,向清军的阵营中大步迈去。


        

唐中元走下观战台,跨上战马,高扬长刀。


        

“弟兄们,朕与你等同进同退……”


        

吼声传开,四野欢腾。


        

“吾皇万岁……”


        

唐中元仿佛找回了曾经征战沙场的岁月,他感到热血再次上涌,把那些在皇宫里沉清淀的暮气一股脑地冲散。


        

他受够了坐在龙椅上听臣子们抱怨。


        

只有这一刻,手握长刀,听到将士门由衷的呐喊,他才感受到自己是谁。


        

“杀……”


        

瑞军士气大振,血气被推到最沸腾的顶点……


        

~~


        

博洛放眼望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腾腾杀气。


        

“摄政王,是否把中军再压上去?”


        

“等着。”多尔衮淡淡回应,语气里是绝对的自信,“他先撑不住了,那就必然要输。”


        

博洛道:“可是……瑞军已经全部压上来了……”


        

“本王让你等着。”


        

博洛依然不安,他担心清军抗不住瑞军这样悍不畏死的冲锋。


        

然而,只见一杆大旗缓缓倒了下去。


        

那是唐中元的高牙大纛,威风凛凛。


        

它就连倒下,也显出骇人的气势,缓缓而落,轰然砸在瑞中当中……


        

博洛只望得到腾起的尘埃。


        

千里镜中,能看到有人疯了一般地嘶吼着。


        

隔得太远,他只听得到战场上嘈杂的呼喊,却听不到那些人在喊什么。


        

“传令下去。”多尔衮开口说道。


        

他声音还很平淡,但却有抑制不住的颤栗,兴奋和狂喜随日要冲破这份平淡。


        

“把中军压上去,击溃这些泥脚子……”


        

~~


        

“砰!”


        

火铳吐出子弹,直直的射向唐中元,穿过他的脖颈。


        

距离很近,避无可避。


        

一铳之后又是一排子弹激射而来。


        

“砰砰砰……”


        

唐中元的亲卫在狂奔之中再想要冲上去护卫已经来不及了……


        

“陛下!”


        

李柏帛张大了嘴,声音是哑的,仿佛是从天边传下来的。


        

他亲眼看到百余护卫忽然间向唐中元开了铳。


        

脑子里“嗡”的一下,他像是失去了意识……


        

“陛下……”


        

周围一片人仰马翻,李柏帛抢过去,一把扶住唐中元。


        

“快!医官在哪?!快啊……”


        

血从唐中元的脖颈间不停涌动,他的皮肤苍老得厉害。


        

他还有抽搐,显然是疼得厉害。


        

李柏帛看到他微微摇着头。


        

“成王……败寇……早就知道……你带弟兄们……保全……去……”


        

说到这里,他伤口里咕咕作响,已然没了声音。


        

李柏帛心恸得厉害,放声大哭。


        

“陛下啊……”


        

……


        

“陛下驾崩了!陛下驾崩了……”


        

有人高声大喊着。


        

李柏帛抬起头,透过泪眼朦胧,看到大纛轰然砸落。


        

战台上,有一个身影匆匆跑过。


        

是高兴生……


        

为什么?


        

李柏帛不可置信。


        

他努力抱起唐中元的尸体,不停调派着人手去捕杀叛变的百余人。


        

“拿下他!”


        

然而,大火已从瑞军大营腾起,手足无措的瑞军没头苍蝇一样慌张奔走,恐惧已经漫延开来。


        

大溃败渐渐形成……


        

~~


        

高兴生看着营寨中燃气大火,迅速挥动马鞭,飞驰而去。


        

一开始,他从未想过要投降。


        

但当时他出使济南,随从里混入了清军细作就很让人恐惧。尤其是事后发现,那个叫萨马拉的细作随时可以取自己性命……


        

之后,王笑高兴生递消息回京城。


        

当时京城都被包围了,但高兴生还是做得很好,一路小心翼翼,从山林间穿过清军的包围圈,并且……进入了吴阎王的大营。


        

他没有想到的是,会在吴阎王军中见到范文程。


        

高兴生当时认为吴阎王都投降了,瑞朝大势已去,那也没办法,交了投名状,保了一条命。


        

范文程却只让他回到瑞朝隐藏起来,似乎并不未准备动这条线。


        

一直到唐中元突围回到西安,高兴生也曾侥幸地以为,这件事是不是就这么过去了。


        

然而他渐渐发现,时间过得越久,他越难回头了。


        

他怀念更繁华的京城,那里有他占据的锦绣府邸,醇酒美人,西安却什么都没有。


        

他渐渐也看得出来,唐中元失去了再次问鼎天下的可能。


        

同时,范文程也终于开始紧逼过来,不时索要瑞朝的情报。


        

高兴生知道,凭自己留下的罪证,一旦被揭露,唐中元必杀自己……


        

这次,清廷那边已经安排好了,离间刘循,让高兴生掌握瑞朝火器,恃机在大战时除掉唐中元。


        

没办法了,死道友不死贫道。


        

高兴生本已为自己会很悲伤,但这一刻,他脑中想到京城里的荣华富贵,忽觉得比起这些,与唐中元那十余年的交情又算什么?


        

世间所有人都可能背叛,唯有钱权不会背叛……


        

~~


        

十余万人相争溃逃。


        

渭水成了赤红,因尸体断流。


        

尼雅哈脸色挂着淡淡的傲然与不屑。


        

正是他施谋用略,离间了刘循,让高兴生布置了这一切。


        

这场大胜,论功行赏,他当为第一。


        

当他始终记得自己的最主要的差事是什么……进入西安,替娘娘除掉那个孩子。


        

在尼雅哈心里,做这一件事并不仅仅是为了娘娘,而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女婿。


        

——不,为的是一个全新的满蒙汉结合的王朝……


        

~~


        

华山的山腰上,有人举着千里境看着清军追杀溃军的场面。


        

“抱歉,还是来迟了一步。”


        

“我早就想过会有这一天的……自古造反这种事,千万计的白骨也未必能堆出一个成功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