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女神求你快逃 > 二百一十九章 圣人经(四更)
         “我需要准备什么吗?笔墨纸砚?”鸠浅问道。
         他最近行走在齐一门中时,发现那些个小孩子全部背着个小布袋。
         布袋里面就是笔墨纸砚。
         但是,两个老人摇了摇头。
         “小兄弟修为甚高,相信可以过目不忘,收拾好心情,准备好一个清醒的头脑便是了。”
         笔墨纸砚,那都是凡人或者记性不好的学生才需要的东西。
         鸠浅歪着头笑道:“两位都想教我点什么呀?”
         “僧人佛法。”普善大师双手合十。
         “君子教义。”白衣老生笑靥如春。
         都是你们擅长的东西,也算取你之长补我之短。
         鸠浅嘟了嘟嘴,心说,那好吧。
         “明日这里?”鸠浅指了指这方清雅的天地。
         “不不,广场之上,我与大师高台讲法。”齐传生快速解释道。
         “嗯?广场那么空旷,去那里干什么?”鸠浅不解。
         这方小天地书墨香味最浓,若是学子读书,当然是此地最好不过了。
         是这个道理,但是先生们的意图显然不止于此。
         “普善大师乃人间善佛,远道而来,活佛授法,岂能不让我门中的学子沾点佛缘?小兄弟,还望海涵。”齐传生慈祥笑道。
         鸠浅顿悟,不哈意思地挠了挠头:“哦哦哦,嘿嘿,我还以为你们两个单独跟我开小灶儿呢。”
         原来是一次性教这么多人啊,差点弄岔了。
         “若是小兄弟愿意,百日之后,我们也求之不得,是不是大师?”齐传生推了推老和尚。
         老和尚连连称是。
         其实,老和尚在听到齐传生说愿意让门中学子皆来请听佛法时,还是颇为惊讶的。
         开学大典之时,普善大师就已经应邀在齐一门的数万学子之前将风雪庵的行事作风大肆宣扬了一番。
         他没想到,他居然还有机会教授齐一门的弟子。
         学子大多都是稚子年华,一百日的听佛,就不怕将门下书生听成了和尚?
         普善大师转眼看向齐传生,他白衣白须,一身浩然正气无风自现。
         突然,普善大师明白了,笑了笑。
         “不问,这一百日你将先生所言一字不差地全部记下,抄成一册经书,回头带回风雪庵。”普善大师叮嘱不问。
         鸠浅不明所以。
         不问也是疑惑盎然,问道:“该取何名?”
         老和尚笑了笑,看了眼齐传生,回头道:“圣人经。”
         听到这三个字,齐传生眉头一皱。
         圣人经?
         这么说,岂不是将他齐传生当做圣人?
         鸠浅和不问同样震惊无比。
         这是不是将老先生抬得太高了?
         齐传生面对这样的通天赞誉,惨然一笑,拒绝道:“圣人不会心怀鬼胎,大师莫要害我,也莫要害了后人,我之言行虽是我心中的君子法,但是万万算不上圣人言行。”
         齐传生义正言辞,这断然不可。
         鸠浅觉得齐传生说得有道理,虽然老先生是很优秀,但是活着的圣人,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突然,鸠浅心中显出怪怪的感觉时,他脑海中出现了樽空的一句诗:古来圣人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他不禁反思,为什么就不能有活着的圣人呢?
         鸠浅觉得他心中已经出现了一丝偏见,若是齐传生还当不得圣人二字。
         那墨海茫茫天下,谁又当得?
         快速地思索,鸠浅穷尽所能,最后发现他的所知之中,唯有二哥的老师,眼前的老先生,最接近圣人二字。
         鸠浅突然察觉,齐传生的身上,已然具备君子应该拥有的一切气质。
         门人离去时,连鸠浅心中最为君子的齐一都有所冲动,有所因情犯错,唯独老人含泪而笑,感叹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更不用说,平日里的老先生的言行了。
         没有一处不是如玉温润,如君正泽。
         “先生,老僧问你,在先生心中,老僧可近佛?”老和尚问道。
         你不是都被称为人间善佛了吗?
         近佛那是肯定的呀!
         鸠浅心说这还用问。
         果然,齐传生想都没有多想,便拱手敬道:“大师慈悲为怀,一生行善,普渡众生,自然近佛。”
         “但是,先生可知在老僧眼里,先生比老僧更加近佛?方才那一刹那,老僧怀疑了,这便说明我不及先生。”
         风雪庵中佛,齐一门中圣,老和尚觉得是同一种人。
         “近佛之人已被世人尊称为佛,先生比老僧近圣,圣人二字,当之无愧。”
         老和尚心悦诚服,低头合十。
         眼下,人间活佛都这样说,鸠浅突然觉得,圣人经这三个字提前命名后一百日老先生所授的教义,其实挺好的。
         齐一门中先贤林立,一直没有一部凌驾于所有言论之上的正宗教义,确实也是需要一部传世经典了。
         但是,不管外人怎想怎说,老人齐传生的心头都好像有什么绕不过去的坎儿,微微蹙眉间频频摇头。
         “还请大师收回成命,如若不然,老生这教义便不能讲了。”
         齐传生明白普善大师话中的含义,但是这圣人言,谁来作结都可以,唯独他齐传生不行。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心中有鬼,有一只一旦现世便一定会不为天下人所容的鬼。
         齐一门的清誉绝不可毁在他的手里。
         齐传生异常坚决,出离坚决。
         甚至,他在看向普善大师的眼中,已经隐隐出现了请求,请求大师收回这个成命。
         普善大师觉得怪异,所谓圣人经,不过是挂他齐传生之名而已,行的是传颂齐一门先贤教义之实。
         后世明眼之人谁会看不出来呢?
         先生为何对此如此执着?
         甚至执着到不惜失了君子风度?
         这其中,就好像有着什么难言之隐一般!
         但是,老和尚想破脑袋都想不到,一生自迈足进齐一门便没有出去过的老先生一介凡躯,身上能有什么难言之隐。
         鸠浅和不问看了半天,同样是一头雾水。
         时间一分一秒的逝去,眼见齐传生一如既往的坚定,而普善大师却开始动摇了。
         或许,立圣人之言真是为时过早了呢?
         老和尚甚至已经开始在怀疑自己心里持续存在了几百年的判断。
         眼见普善大师就要收回成命,鸠浅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对了,老师,我突然有一个问题想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