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学霸从改变开始 > 第424章 齐头并进的数学和物理
         在陈舟把自己那仅有的,自我感觉良好,给彻底掐掉后。
         便又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了利用Qcd求和规则,进行胶球质量的理论计算当中。
         陈舟的计划便是,先把白天分给物理,把晚上留给数学,重点放在胶球的理论知识上。
         等到把这些常规量子数的胶球理论,和那些奇特量子数的胶球理论,全部整清楚后。
         再把计划调整为轮转的模式。
         轮转模式,也就是半天物理,半天数学。
         晚上也算半天,依次轮转。
         当然,这种轮转模式的学习研究,不是必定的。
         如果一个思路没有打开,始终沉浸其中。
         那,时间就自动后移。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陈舟不希望那可能的,转瞬即逝的灵感,被这并不是完全必要的生硬计划所打断。
         下午六点,陈舟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个懒腰。
         虽然Qcd求和规则的相关内容,还没全部解决。
         但陈舟并不打算,再像中午那样,沉浸的连杨依依进来都不知道。
         陈舟想着,赶紧去吃晚饭,还能在校园里溜达溜达。
         随后,再回来把心思,埋在数学上。
         “依依?”陈舟转头看向身边,杨依依正在另一张书桌上,埋首写着什么。
         听到陈舟的声音,杨依依疑惑的扭头看了他一眼。
         陈舟温柔的笑道:“吃饭去?”
         杨依依看了眼时间,才后知后觉的点点头:“哦,好……”
         吃完晚饭,陈舟和杨依依两个人手牵手,走在麻省理工的校园里。
         一如当初,在燕大上学时一样。
         两人,几无变化。
         陈舟看着眼前的麻省大道,心中竟微微有些感慨。
         麻省理工的整个校园,基本上是被麻省大道自北向南,一分为二的。
         西侧主要是学生宿舍和生活区。
         东侧则是教学和研究实验区。
         走在这条大道上,令陈舟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一手是生活,一手是学习。
         似乎是察觉到了陈舟的微妙情绪,杨依依歪着脑袋,轻声问道:“你怎么了?”
         看着身旁可爱的女友,陈舟立即收敛情绪,笑着道:“依依,我们去看看那个既是哈佛桥,也是mIT桥的地方吧?”
         杨依依轻轻点头,眉眼浅笑:“好啊,走吧。”
         这是离麻省理工校园最近的桥。
         是一座铁制桥梁,横跨查尔斯河。
         也因此,连接着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所以,既叫哈佛桥,也被称为mIT桥。
         站在桥上,陈舟眺望着查尔斯河。
         这要是搁国内,这条河,都绝对会有无数学子,前来“朝圣”。
         希望沾一点“学霸之气”。
         忽然,陈舟想到了关于这座桥的一件趣闻。
         随即,陈舟就故意走到桥的一端,把胳膊抬起,平伸开来。
         然后依靠臂展的长度,开始测量起了这座铁桥的长度。
         杨依依看着陈舟滑稽的动作,笑着说道:“你要干嘛?你也想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啊?”
         陈舟停下自己的动作,略带惊讶的问道:“你也知道这个趣闻呀?”
         杨依依冲陈舟挤了挤眼睛,得意的说道:“那当然咯,姐姐可是无所不知的~”
         陈舟伸手揉了揉杨依依的脑袋:“都没夸你呢,你就飘啊?”
         杨依依哼了一声:“那你还不赶快夸我吗?”
         陈舟看着这丫头娇憨的可爱模样,故意装作认真的样子,想了想,才说道:“那你说说看?”
         “那你听好了哈?”
         “好,请小杨老师开始授课!”
         “嗯……小陈同学,请听好……”杨依依故意清了下嗓音,缓缓说道,“这座铁桥的桥长呢,是著名的364.4‘smooth’多一点少一点。”
         “至于这个长度的含义呢,则是来自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奥利文·R·斯穆特。”
         “当时的斯穆特,想要创造一个名为‘smoot’的长度单位。于是他异想天开地利用自己的身体,测量了哈佛桥的长度。”
         “这里的一个‘smoot’,等于170.180厘米,也就是斯穆特当时的身高。而他的最终测量结果,便是著名的364.4‘smooth’了。”
         等到杨依依说完,陈舟笑着夸奖道:“可以哦~小杨老师,真棒!”
         对于陈舟的夸奖,杨依依自然十分受用。
         过了一会,陈舟突然问道:“斯穆特真的是异想天开吗?”
         杨依依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斯穆特真的是异想天开吗?
         这恐怕得问斯穆特本人,才知道了。
         但至少,这次的异想天开,让他做到了别人都没有做过的事。
         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一了一点痕迹。
         陈舟转头看着不知如何作答的杨依依,轻声笑道:“走吧,回去了。”
         说罢,就拉着杨依依,朝公寓楼走去。
         这个问题,陈舟也没想着,杨依依能给出答案。
         这个问题,陈舟也不仅仅是问杨依依的。
         同时,他也在问自己。
         纵观历史,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亦或者其它学科。
         都不缺乏异想天开的人。
         而那些光辉伟大的理论,也离不开异想天开的一瞬。
         当然,真要说起来,这种异想天开,却又不完全是异想天开了。
         就拿数学猜想来说,每个数学猜想,都是基于一定的合理性。
         在这种合理性上面,去“异想天开”的。
         比如说,回到宿舍后,陈舟开始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课题的立项,虽然是在来麻省理工之前,才报去科技部门的。
         但是,陈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考,却已有不短的时间了。
         哥德巴赫猜想,源于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的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便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本来,哥德巴赫想着,自己无法证明它。
         那赫赫有名的数学大神欧拉,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却没想到,直到欧拉逝世。
         他也未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直到今天,历经近300年的时间。
         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证明,也无人给出。
         这一难题,也变成了世界近代的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而现在,陈舟已经把目光瞄上了这一难题。
         在度过了白天的物理之后。
         晚上的陈舟,打算从哥猜开始。
         愉快的度过,属于自己的数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