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逍遥小军侯 > 441.梁国
         梁国。
         京畿道。
         都城长安。
         陈国即将在两个月之后举办武举的消息,已经传到梁国朝堂。
         梁帝得知消息后,连夜召见朝中众臣,专门商议此事。
         太极宫。
         两仪。
         梁国君臣已然悉数到齐。
         “南陈弄出个什么武举,朕方才仔细查看了那告示,发现其中亦有颇多可取之处。故召见诸位卿一起议一议。陈国的武举之策,是否适用于我梁国。”梁帝俯视着下群臣,朗声说道。
         话音一落,梁国乾王李继业便出列禀道:“父皇,陈国的武举告示,儿臣也已仔细参详过了。”
         “哦,皇儿也知道了?那你说说看。”梁帝正了正坐姿。
         “父皇,儿臣认为陈国武举中的各项考核,诸如初试、箭、技勇、比武、文试等,已然十分完备,非常适合我梁国的况。至于其余的,比如奖金与补偿路费等,于我梁国来说则可有可无。”
         “通过武举的选拔,可以发掘众多的民间勇武之人。倘若这些人全部为我朝廷所用,那我梁**武的力量,将更上一层楼!”李继业拱手禀道。
         梁帝稍稍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所想的,与李继业所说的暗合。
         就连陈皇那样的昏聩之主都能看出武举的妙处,它可以加强皇权!哪个皇帝不心动?
         而梁国皇帝之精明远非常人,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武举之妙呢?
         梁国要举办武举!
         梁帝看完武举的告示之后,就暗中下定了决心!
         “父皇,不妥,此事万万不妥!”这时,一个反对的声音忽然响起。
         满朝文武循声看去,却原来是忠王,那忠王已然出列,与乾王李继业并肩而立。
         “哦,皇儿为何觉得不妥?”梁帝不动声色,看着忠王问道。
         忠王悄悄瞥了眼李继业,拱手拜道:“父皇,且先不说,这武举能够发掘民间的人才,为我朝廷所用。单单有一点,这武举就不适合在我梁国推行!”
         “父皇,我梁**中的各级将官,历来都是子承父业,如此已然安稳了数百年。”
         “倘或推行这武举,其选拔而出的民间人才,势必会挤占军中的将官之位……”
         “将官之子,不能子承父业,到那时必然大乱!请父皇明鉴!”忠王面色激动。
         “请陛下明鉴!”朝中绝大部分文武都出列附议。
         因为武举会伤害他们的根本利益。
         梁帝一脸淡定,古井无波,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番场景。
         他只看着李继业问道:“皇儿你认为如何?”
         李继业更是淡定自若,仿佛早就做好了准备似的。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还有各位大臣,我堂堂梁国,什么时候比陈国还差了?”
         “乾王下此话何意?我堂堂梁国,强盛远超南陈数十倍……”
         “弱陈怎可与我强梁相比!”
         “我梁国傲立于世间,北抗北元,西镇西域,南慑大蕃,并傲视燕国,迫使南陈每年进贡……我梁国乃是天下最强盛之国,怎么可能比南陈差!”
         “乾王下此话何意?”
         ……
         李继业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满朝文武。
         李继业缓缓转,傲视群臣。
         他虽材单薄,但却能顶住满朝文武的各种视。
         要知道,梁国的满朝文武,武官是武官,文官也是武官,若有需要,文官也能上阵杀敌!
         都是一帮狠人!
         整个两仪中,恐怕就只有李继业和那忠王才稍微文雅一些。
         有种儒将的风采。
         其余的都是一帮莽汉。
         “好,众位大臣都口口声声的说,我梁国比南陈强大。”
         “但就武举之事,南陈已然强力推行。据本王所知,那南陈军中各级将官,也是子承父业!”
         “但是,为什么南陈就可以将武举推行下去,不怕子承父业的法度乱。而我梁国,比陈国强大数十倍,为何满朝文武却谈武举色变?”
         “若是如此,敢问各位大臣,我梁国是不是比南陈还差了呢?是没有胆气吗?”
         李继业缓缓说着,语气虽轻,不过他话犹如钢铁,压得众臣纷纷低下头去。
         “这……”
         众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间竟找不到反驳的话。
         是啊!
         人家陈国都敢推行武举之策,不怕军中乱。而你梁国自诩强盛数十倍,怎么就怕了这个呢?
         这虽然有些诡辩,但梁国满朝文武,都是一帮心高气傲之人,他们偏偏就吃这。
         “可是……子承父业已在军中延续了数百年……”有人说道。
         “延续?”李继业哑然失笑,“若是我朝高祖,不从前朝的手中夺过这天下,前朝如今还在延续!”
         李继业说完后,又对梁帝拜道:“父皇,那南陈的武举中有规定,不许现任将官及其子嗣参加,只从民间选拔。”
         “若我梁国要推行武举,可将此条废除,许将官子嗣参与其中。到时各凭本事,排定高低名次,使能者上,庸者下,如此,更能强大我梁国之军!”
         李继业缓缓说道。
         “嗯,皇儿这条建议非常好!”梁帝抚掌大笑,“据朕所知,有些将官的子嗣,本不愿入军中子承父业。”
         “也有的将官子嗣无甚才能,却占据高位……若通过皇儿改良过的武举选拔,可一举解决上述所有问题。此乃一条治军的良策!诸位卿以为如何?”梁帝扫视着群臣。
         “这……”
         众臣面面相觑,互相交换着眼神。
         “老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转瞬间,满朝文武全都附议了。
         现在来看,若通过武举来选拔军中各级将官的话,只是比以前多了个流程而已。
         而且还能解决“庸者居高位”的问题,单单这一条,就能令绝大部分人心动。
         到时候在武举考核中,大家各凭本事,谁也怨不了谁……
         如此一来,将在军中形成一种“良竞争”。
         从而整体拔高梁军的战力!
         梁国的朝堂中,颇多有志之士,他们仔细一分析,皆认为这的确是一条治军的良策!
         所以所有大臣们纷纷附议,同意在梁国推行武举。
         那提出反对意见的忠王,见此景,也改弦更张,在那附议。
         不过他拜下去的脸上,已经沉得能够出水。
         梁国也要举办武举考核,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如何举办武举的问题。
         李继业出列拜道:“那南陈,将于两月之后举办武举,儿臣愿往,亲去观摩,请父皇恩准。”
         “也好,那朕这就修一封国书,派人送到陈国皇帝手上,促成此事!”梁帝点头道。
         “儿臣谢过父皇!”
         ……
         乾王李继业退朝回府,刚在厅中坐下,下人就来通禀,说安乐公主驾到。
         “皇兄,皇兄……”
         下人话音刚落,那安乐公主李卿奴就冲了进来。
         “皇妹?你这是……为何如此慌张,你乃是一国之公主,怎可如此冒冒失失。”李继业严肃道。
         “卿奴拜见皇兄!”李卿奴匆忙行了个礼,然后抓着李继业的手说道:“卿奴刚刚听说,皇兄两个月后要去陈国……卿奴也要去,皇兄能不能带上卿奴啊?皇兄……”
         “松手,都是这么大的人了,都可以嫁人了,怎么还如此贪玩儿……”
         “不,皇兄不答应的话,卿奴就不松手了,皇兄,卿奴早就想去南陈观看元宵灯会了……”
         “罢,罢,罢,我同意就是了……你这个样子让别人看了去,看以后谁还敢要你……”李继业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李卿奴见皇兄终于同意,心头大喜之余,也立即恢复娴雅端庄的模样,并拜道:“多谢皇兄!”
         然后又俏皮的补充道:“卿奴不如此的话,皇兄定然不会同意的!”
         “这么说来,还怪本王咯?”李继业笑道。
         “卿奴怎敢怪罪皇兄……哎呀,皇兄,卿奴告辞,我要回府准备陈国之行了……”
         话毕,李卿奴提着裙摆一溜烟小跑了出去。
         “慢点走,注意你的仪态!别丢我皇室的脸面!”
         “知道了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