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出名太快怎么办 > 第172章:微博热议,文学界沸腾(第三更,求订阅)
         当淀山湖的挑战落下帷幕的时候。
         微博上,由于《琵琶行》的惊艳问世,一场文学界的风暴正在酝酿中。
         只是此刻还没有彻底爆发出来。
         因为目前关注此事的,九成九都是沙雕网友。
         微博热搜前三,被王桓一人包揽。不过网友们对于这样的事情早已见惯不惊。
         热搜第一:#《琵琶行》#。
         热搜第二:#王桓战胜山水诗词社#。
         热搜第三:#王桓《琵琶行》歌曲#
         这一次,微博服务器没有挂。因为当中午王桓发出要挑战山水诗词社的消息后,微博程序员小哥哥就将被子拿到了公司,准备彻夜奋战。
         正因为如此,服务器才挺过了好几拨网友们的蹂躏,成功挺了过来。
         “就是嘛,桓哥你如果每次搞事情前发一个微博通告一下,我也不至于每次都那么凄惨。”
         程序员小哥哥心中嘀咕。
         时间渐渐来到了深夜十点。
         关于王桓的三个话题在微博上越炒越火,甚至朝其他平台蔓延。
         开始有不少人用《琵琶行》里的诗来调侃他人。
         尤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竟然一度窜上了热搜榜第十五名。
         大婶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考试零分怎么办?此时无声胜有声。”
         “车上骤闻臭屁响,此时无声胜有声。”
         “老板开会杀气重,此时无声胜有声。”
         “女友询问逛街否?此时无声胜有声。”
         “……”
         浮沉,微博上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学大V,对华夏诗词深有研究,经常喜欢发表一两首自己写的诗词,或者点评其他人写的诗词。粉丝五十多万,关注的人大部分都是文学爱好者。
         十点左右,浮沉发表了一篇长微博。
         “今晚左右无事,就在直播间观看了桓哥跟山水诗词社的比试,毕竟这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若是不去关注一下,或许就跟时代落伍了。原本我只是想看两方小丑的表演,嘴角带着一副高傲的笑容,眼睛是审视的目光。后来……我发现我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小丑。”
         “在看这场比试之前,我心里就有了偏见。对那所谓山水诗词社大放厥词的偏见。对一个歌手居然敢挑衅文人的偏见。因此最初,我觉得自己是清高的,庆幸自己没有跟这些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然后……比试开始了。山水诗词社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稳定,一如既往的让我不屑。可正当我想关掉直播的时候,桓哥开始吟诗了……我想看一下一个唱歌的能够写出什么贻笑大方的诗来,所以迟疑了那么一秒钟。”
         “感谢那一秒,让我有幸见到了一篇伟大作品的诞生。之所以称之为伟大的作品,是因为它已经超出了我的点评范畴。我怕我低微的文学水平侮辱了这首诗。”
         “我怀着一颗卑微的心,将桓哥创作的这首《琵琶行》写了下来,放在微博下面的图片里,以供大家欣赏。”
         在最后,浮沉贴上去一张图片,图片上是《琵琶行》的全文。
         他的微博下沉寂了几分钟,大约十多分钟后,开始陆续出现了很多评论。
         “好一首《琵琶行》,就算在华夏几千年的璀璨文化中,这首《琵琶行》估计也是最优秀的作品。”
         “浮沉,你确定这首诗不是某个大师的作品?”
         “这不可能是一个学生能够写得出来的。”
         “我终于知道今天晚上为何出现了那么多关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打油诗,原来是出自这里。”
         这时候,又有人发微博了。
         这一次发微博的人比浮沉在文学上的地位要高出不少。
         清风允,当今华夏一名著名的学者,经常在报纸媒体上发表文章,文学功底深厚。
         这天晚上,他写文章写到了一半遭遇灵感枯竭,便登上了微博。他的微博粉丝不算多,只有十几万,但是这十几万不乏文学界的成名人物。
         平时清风允在写作完成时,经常会来到微博上放松心情,顺便寻找灵感。
         翻看了几个自己关注的学者、文学大V,发现对方并没有发有建设性的新微博,心中微微失望,觉得索然无味,正想退出去。
         忽然他目光微凝。
         因为他看到了微博热搜第一的话题。
         “琵琶行?”
         清风允露出疑惑的表情。感觉这三个字似乎和娱乐圈扯不上什么关系,倒是有点文学的韵味在里面。
         一般来说,清风允对微博热搜话题从来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热搜榜几乎被明星的各种琐事包揽了,而他对明星的消息半点兴趣都没有。但是这一次,清风允犹豫了片刻便点进了相关的话题页面。
         于是,他一眼就看到了微博工作人员置顶的《琵琶行》全文。
         清风允认真读了四五遍。
         心情激荡下,又摆出了纸和笔,小心翼翼将《琵琶行》全文摘抄下来,然后捧着它的手稿,爱不释手。
         直到差不多将这篇乐府诗背诵下来后,他才登上微博发了一篇消息。
         “挑灯赶稿,恰好遭遇瓶颈,苦思良久依然没有灵感,于是想上网放松下心情,顺便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灵感。然后……无意中,我点进了微博热搜第一的话题,看到了《琵琶行》。第一遍读《琵琶行》时心中只有惊艳,第二遍读时便有了灵魂的震撼,第三遍时多了诸多人生感悟……直到最后我将之背诵下来,我才发现,它居然是一个名叫王桓的学生写出来的。感慨有之,震惊有之,不信有之……但无论如何,《琵琶行》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并且会被历史所铭记。”
         清风允的微博发出后。
         终于吸引了不少文学之士的目光。
         清北某学霸:“刚看完《琵琶行》,心中激荡难以平静。作为文学爱好者,这个晚上我估计难以入眠了。”
         某高校文学系老师:“真正的大师,敢于直面流言蜚语,敢于挥斥方遒,敢于一人傲然站立,这就是桓哥。”
         浙系某学生:“看完《琵琶行》后,又去看完了网上流传的桓哥对战山水诗词社的全部视频,从此被桓哥吸粉。”
         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开始自发散布《琵琶行》的消息。
         终于。
         当时间来到深夜十一点后。
         真正的文坛大佬被惊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