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是王富贵 > 第160章 千万巨款
         从陈翰的举动来看,傻子也知道,太仆寺很肥,而且肥得流油,问题是一个养马的衙门,哪里能赚这么多钱?
         不会是卖马粪肥田?又或者,他们把马匹转卖了?
         王岳思忖了片刻,他没时间猜谜,但是不知道底细,就会影响接下来的行动,而且唐寅已经去要圣旨了,总不能打个哑炮吧!
         王岳想来想去,只有请教老前辈了。
         一张两寸宽的纸条,送去了天官府。
         而此刻的杨一清,正坐在葡萄架下面,品着云南的普洱,怡然自得。
         老头没骗王岳,他玩得都是真的。
         只不过他还有一半的话没说。
         杨一清知道,自己入阁困难,不是自己实力弱,而是实力太强了。
         不论是资历,才智,还是他背后的势力,全都是顶尖的,文官们有多忌惮王阳明,就有多忌惮杨一清。
         在这种条件下,哪怕是天子,也未必敢放杨一清入阁。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把势力交出去。
         交给别人,老杨是不放心的。
         但是王岳好歹还算有点底限,给他肉吃,他不会反过来扇自己一个巴掌。至少比其他黑心老鬼强多了。
         培养王岳,自己又能安度晚年,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杨一清怎么会拒绝呢!
         “别管你小子多精明,一样斗不过老夫!这就是曲高和寡啊!”
         杨一清品着茶,哼着小曲,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他老人家要享受只属于他的快乐!
         “老爷,老爷!”
         管家呼呼气喘,跑了过来。
         杨一清气得把极品紫砂杯摔在桌上,怒吼道:“什么事情?用得着大呼小叫的?”
         管家连忙苦兮兮道:“大事,是,是小王大人的事!别的事儿,小的们也不敢打扰您老。”
         王岳!
         杨一清伸手接过来纸条,赶快看了起来,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问太仆寺的底细。杨一清略微沉吟,突然眼前一黑!
         坏了!
         出大事了!
         老头子急得一跃而起,可又眼前发黑,险些摔倒。管家吓坏了,赶忙搀扶,“老爷,没事吧?”
         “怎么没事?快!”
         管家点头,“小的这就去找太医……”
         “找个屁的太医,扶我去书房,快点!晚了就来不及了。”
         杨一清急匆匆到了书房,大口喘息。
         这么短的时间,他已经想通了怎么回事。
         太仆寺那是个无底巨坑……到底有多坑人,反正这么说,从九边的将领,到内阁九卿,没一个能跑得了。
         杨一清现在就想不通,那个臭小子是怎么摸到太仆寺的,到底是谁告诉他的?
         他会不会宣称是老夫干的?
         杨一清太知道王岳的阴险了,这小崽子给自己扣个屎盆子,那是一点不意外。假如真的是那样的话,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杨一清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妥。因为这事情真的是太大了,而且爆发的也太突然,谁都没注意到,怎么就突如其来?
         现在的太仆寺卿是个书生,很废物的,真正主事的是陈翰……陈翰!
         杨一清的脑袋又大了几圈。
         这货不是科甲正途出身,也没有在外面历练过,完全是靠着他爹陈金的恩荫入仕,一直以来,都是当些虚职,就在陈金致仕之后,升为太仆寺少卿。
         陈金!
         这又是个让杨一清头疼的人。老头今年都快八十了,资历比杨一清还老,当初他当甘肃巡抚,人家是兵部尚书,正是他的顶头上司。
         陈金致仕之后,还给他写信,求着照顾儿子陈翰。
         而陈翰也以对待叔父的姿态,对待杨一清。
         就这么说,如果不是王岳出手,换成任何一个人,杨一清都必须保陈翰。
         但是偏偏就是王岳出手了!
         又是在他下了血本之后!
         这不是要命吗?
         杨一清已经没有可能和王岳翻脸,但是陈翰……哎呦,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杨一清沉吟了片刻,时间已经不准他犹豫了。老头用左手抓起毛笔,思忖半天,写下四个字:“南马折银”。
         写完之后,杨一清就叫来一个心腹,赶快给王岳送去,然后老头颤颤哆嗦,去了葡萄架下,片刻之后,老头嘴歪了,眼也斜了,口水流的满衣襟都是……杨天官突发中风,生命危在旦夕。
         杨一清病倒,消息很快传到了宫里。
         朱厚熜也刚刚下达旨意之后,正准备继续询问太仆寺的事情,杨一清又出事了。
         “今年这是犯太岁了?”
         朱厚熜想了半天,还是让黄锦带着药,连同两位太医,去瞧瞧杨一清,看看老大人如何了。
         黄锦刚走,陆炳就来了。
         这可是热闹,皇宫都成了走马灯。
         “又是什么事?”
         陆炳凑到了朱厚熜的耳边,低声道:“陛下,王大人正在追查太仆寺的账目,他发现在太仆寺有银山!”
         “银山?能有多少?”
         陆炳伸出一根指头,朱厚熜大惊,“什么?一群养马的,竟然有一百万两?”
         陆炳哭了,“不是一百万两,是一千万两!”
         “什么?”
         朱厚熜连着问了三遍,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这位皇帝陛下掉头就跑,直接往宫外跑!
         朱厚熜完全无法想象,一千万两会是多少!
         真是太多了!
         要知道大明朝一年太仓的岁入,折合成白银,也不过四五百万两,据他所知,太仓最多时候,存有的银子,也不过五百万两左右。
         等到他登基,太仓不但没钱,还欠了一大堆的外债。
         一千万两,比两年的岁入还多!
         尤其可怕的是,这一千万两还是实实在在银子!
         银子啊!
         朱厚熜的眼睛已经冒光了。
         他真的很需要这笔钱。
         老娘蒋氏跟老祖母邵氏,已经给他物色了好几个妃子。
         虽然皇帝的女人多的是,但是人生第一次大婚,还是最重要的礼节,甚至要超过登基大典。
         当初朱厚照成婚,花的钱不多,只有区区五百万两!
         怎么也不能输给堂兄啊!
         可问题是大明朝哪有五百万两给他挥霍啊?
         正在朱厚熜愁得掉头发的时候,王岳突然送来了一千万两的大礼包,朱厚熜的兴奋,可想而知!
         他带着陆炳,飞一般,赶到了太仆寺。
         而此刻的王岳,正在面对着琳琅满目的账册,五体投地。
         这哪里是替朝廷养马的太仆寺!
         简直就是京城最大的贷款钱庄啊!
         既然是钱庄,那就要有资本的来源……这些银子是哪来的?
         很简单,一切的奥妙就在杨一清的那四个字上。
         谁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就是战马。
         谁掌握了马匹,谁就掌握了骑兵,谁有了骑兵,谁就能横行天下。
         作为一刀一剑杀出江山的朱元璋,从立国之初,就非常重视马政,在各地广设马场,豢养战马。
         几十年间,大明的骑兵都维持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
         但是自从朱棣之后,皇帝越来越不把马政当回事,加上气候原因,南方的马场养不出好马……这时候天才的文官就站出来了,既然战马不合格,索性就不要战马了,改成征收银两。
         朝廷有了银子,还怕卖不到战马?
         这个逻辑很神,神就神在哪怕几百年之后,也有人说同样的话,干嘛要守着耕地红线,缺粮可以去市场上购买啊!有钱还会缺吃的吗?
         很显然,这种思维都会遇到一个麻烦,那就是人家不卖怎么办?
         还有钱卖不到的东西吗?钱不是万能的吗?
         对不起,在战略物资上面,再多的钱,就是不管用。
         大明需要的战马,大明的敌人蒙古最多。
         试问人家会无条件满足明军的胃口吗?
         征收上来的银子,根本换不到足够的战马,最近几十年,明军只能龟缩在墩台里面,遥望着来去如飞的蒙古人,喟然长叹。
         不过这些事情,不是太仆寺需要在乎的,相反,他们简直高兴坏了,大把的银子存在太仆寺,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