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孽子 > 第1262章 这才是真正的地位提升
         重农抑商。
         这几乎是历朝历代都在实施的方针,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才开始有了一点变化,出现了所谓的“红顶商人”。
         在儒家正统的宣传理念当中,商人都是以倒买倒卖为生,不事生产。
         这种不从事和参与生产活动的行为,就是“投机倒把”。
         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自然是要谴责。
         现在李世民破天荒的接受了李宽的提议,不再限制商人和商人子弟参加科举,立马就在长安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大唐日报》以头版头条的方式,高度赞扬了朝廷的决策,认为科举的这个改变,可以为朝廷选拔更多的人才,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机会为朝廷服务。
         其他一些《长安晚报》、《曲江日报》之类的报纸,大多数也都是对这个变化持欢迎态度。
         当然,反对的也不会少。
         “司马,这一次,我们国子监一定要团结起来,所有人联名上书,要求陛下收回科举改革的诏令。商人、奴仆、匠人,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这岂不是乱套了?
         楚王殿下虽然提过不少好的建议,但是这一次绝对是出了一个昏招啊。
         他不能为了拉拢人心,就什么提议都敢提出来啊。”
         放宽科举的门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提升儒学的影响力。
         但是,更多的却是会导致明法科、明算科、明医科等科目考生人数的增加。
         孔颖达宁愿学儒学的少一些,也不愿意学习其他东西的考生增加。
         “朝廷准备放宽科举的限制,只要祖上三代没有违法犯罪的记录,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这个是已经流传了快一年的事情了。
         虽然陛下的这个决定有点让人意外,但是我们哪怕是反对,想来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司马才章背后并没有一个大家族要扶持,对于孔颖达的提议,他自然不会什么都赞同。
         很显然,李世民的这个诏令,长安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支持的。
         哪怕是各个勋贵世家有意见,都不敢轻易的反对。
         毕竟他们身边都是有许多奴仆的,现在朝廷允许奴仆参加科举,这对他们的吸引力,简直就不是用文字可以形容的。
         一直以来,奴仆都是相当于主人的私人财产。
         虽然你要参加科举,肯定也要得到主人的认可。
         大多数时候,主人都是不会放手的。
         但是,肯定也会有一些开明的主人,愿意看到自家有才华的奴仆出人头地,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联盟。
         现在李世民放宽了科举的限制,这些奴仆至少是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这种希望的力量,是足以毁天灭地的。
         “司马,我们不能因为反抗没有用,就不去反抗啊。
         你想象一下,有朝一日,你身边的同僚都是商人子弟出生,甚至是平康坊某个女子的私生子,这怎么能接受呢?”
         孔颖达要闹事,肯定还是要多拉一些支持自己的人。
         司马才章在国子监颇有威信,如果他出面组织大家起来闹事的话,效果会好很多。
         可惜的是,司马才章如今也把问题看得很透彻。
         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是真的不想做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可是儒学推崇的理念。如今陛下并没有要求大家去死,只是放开了科举的许多限制,我们就跳出来抨击这个抨击那个,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精神哪去了?”
         司马才章很不客气的怼了孔颖达一句。
         共事这么多年,他对孔颖达的本性也算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虽然不涉及到儒学传承问题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不过的国子监祭酒。
         但是一旦涉及到了曲阜孔家的利益,许多事情就完全变样了。
         这种处事不公的做法,自然让司马才章颇有微词。
         “司马,我听说你弟弟司马才亮在作坊城开设了一家弹簧作坊,难道是真的吗?你是在为你侄子可以参加科举而感到高兴吗?”
         孔颖达看到司马才章居然不支持自己,自然很生意,说话也有点毫无顾忌。
         岂知道,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
         你是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收回去的。
         就在这一瞬间,司马才章心中,原本只是若隐若现的裂痕,立马就变得明显无比。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成年人。
         司马才章并没有因为孔颖达揭露了自己的一些秘密心思而勃然大怒。
         “孔祭酒,顺势而为,这是我这几年悟出来的一个道理。商人在大唐的社会地位是不断提高的,为我大唐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些人有钱有资源,但是朝廷如果继续限制他们参加科举的话,那么最终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折腾事情出来。
         最终,除非朝廷强烈镇压,否则商人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压制是压制不住的。”
         司马才章在自己弟弟准备修建弹簧作坊的时候,就专门深入的了解了一下大唐如今的商业情况。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
         朝廷如今超过一半的赋税都是商税。
         不客气的说,是商人养活了朝廷。
         已经尝试到了好处的李世民,怎么肯舍弃呢?
         哪怕是户部这些衙门,也都不会去砸商人的饭碗。
         因为那就相当于在砸自己的饭碗。
         “他们能折腾出什么事情来?难道还能造反吗?大唐将士作战勇猛,还怕几个商人造反吗?”
         孔颖达完全不接受司马才章的理由。
         不过,这却是不能改变商人地位提升的现实。
         不说王富贵这样的顶级商家,就是东西两市的小商贩,如今面对警察署的警员的时候,都不用那么战战兢兢。
         大家只要老老实实的干活,遵守《大唐律》就可以了。
         “孔祭酒,我今天有事要去一趟作坊城,你也知道了,我弟弟在那里开设了一家弹簧作坊,如今正是发展的关键时刻,我去帮他把把关。”
         既然孔颖达都已经把话说破了,司马才章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你不是看不起商人吗?
         不好意思,我现在就要去帮商人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