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木匠也开挂 > 第九十四章参观迪信
         “虎子这木雕手艺快赶上三叔了!”董乐永在旁边小声羡慕道。
         董乐永虽然已经出师,但是他在木雕这方面并不擅长,也就仅仅有木雕学徒的水平的而且还不是全项木雕技艺,仅会一点浮雕手法。
         这倒不是张英杰藏私房钱不肯交给他们,实在是木雕技艺博大精深,很多人沉浸一辈子,都只学其中一个小项。
         就是天赋不够!
         董乐永就属于天赋不足的人,学习榫卯结构,学习营造法式,计算如何下料,还能靠苦工来弥补。
         但是,木雕不行!木雕技艺,很吃天赋,不是说靠下苦工就能弥补的,那一抹灵性,再多汗水也弥补不了。
         “张先生,太棒了!雕工厉害,这设计更加精彩!
         简单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奇妙的把件,我不知道改怎么形容这件木雕手把件的好,但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梁少禧爱不释手的把玩着张俊平刚刚做好的手把件,“张先生,冒昧的问一句,这件手把件可愿意割爱?”
         梁少禧说话的时候,不自觉的用上了尊称。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张俊平展示的木雕技艺,征服了梁少禧。
         看一个传统木匠手艺如何,木雕技术就是最直观的展示。
         传统家具离不开木雕技艺,而榫卯结构的加工制作,都有前人留下来的应用技巧只要照本宣科就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精细程度。
         而精细程度,和天赋关系不大,唯有“用心”二字。
         再多说两个字,就是“手熟”。
         “梁先生太客气了!这件手把件用的就是您的材料!
         您喜欢,那我就借花献佛送给梁先生!只要梁先生不嫌弃我手糙就好!”张俊平谦虚的笑道。
         这样的手把件,他一天能做七八个,难度并不大,说白了就是透雕。
         通过透雕技术,利用线条组成的抽象派手把件,真正考究功夫的反倒是图形的设计。
         梁少禧也是明白了,所以刚才夸也是夸线条组合,而不是透雕技术。
         透雕技术没什么好夸的,夸透雕还不如夸张俊平最后的刮磨技术。
         当然,这是内行人的看法,外行人看了,肯定大夸特夸雕刻技术如何如何。
         所以说,内行,外行,一句话就能暴露出来。
         “不嫌弃,不嫌弃!这样的奇思妙想,这手艺,我要是再嫌弃,那可是要遭雷劈的!
         张先生,还有诸位,这马上中午了,咱们先到镇上吃个便饭,吃完饭了下午再请诸位到车间参观指导!”梁少禧变得热情起来。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电话,安排人到车。
         迪信家具厂位于东莞厚街镇,毗邻虎门,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重镇。
         在刚刚过去的1985年,被GD省列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
         虽然只是一个镇,但是经济发展比营丘县还要发达。
         一行人来到厚街镇,一家门帘不大的饭店。
         饭菜很简单,丰盛。
         中午的饭就是如此矛盾。
         说简单,真的就是简单,没有酒水,菜上来之后,简单说了几句客套话,大家就开始吃饭。
         说丰盛,是真丰盛,一桌十多个菜,酱鸡腊肉,松花小肚,鸡鸭鱼肉很齐全。
         吃过简单又丰盛的午餐,一行人有坐车回到迪信家具厂。
         迪信家具厂落户后街镇后,很快就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可以说赚了个钵满盆满。
         迪信家具厂的成功带动了许多港资家具厂纷纷到后街镇落户,也带动了一大批本地家具厂发展。
         虽然还达不到后世家具之都的规模,但是也已经初见端倪,大大小小的家具企业也几十家。
         这些家具厂都有一个特点,都不怎么起眼,从外表看上去破破烂烂,很有一些家具厂,就是几根木头上面棚一个顶,勉强能挡雨而已。
         迪信家具厂好点,勉强有几排平房,能够遮风挡雨。
         生产条件,比金河家具厂还不如。
         可就是这样一个家具厂,带动了广东整个家具行业的发展。
         路上,张俊平发现,此时的厚街镇,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具厂。
         已经有比较有远见,有见识的港商跑来投资五金材料厂,专门生产家具厂需要的五金材料。
         就连木材厂也有好几家。
         ……
         “张先生,这是我们的板材加工车间!”梁少禧亲自带领大家参观车间。
         板材加工车间,没什么看头,就是把原木加工成木板。
         因为这一道工序噪音大,锯末污染大,所以单独在一个车间里。
         说是车间,其实在董耀宗一行人看来,也就是大一点的牛棚。
         四下透风,地面也是泥地,不要说水泥地,就连砖都没舍得铺。
         当然,这是董耀宗他们的看法,对于这个四下透风的车间,张俊平和张英杰到是能够理解。
         原木开解,属于第一步粗加工,不管南北,大多数家具厂都是这样的车间。
         金河家具厂属于特例,张俊平的老祖宗留下那么大一处院子,那么多房间,仓库,不用白不用。
         解板车间没什么看的,大一带而过,接着又来到一个车间。
         这个车间比刚才的好了许多,最起码不再四处漏风。
         十几台电锯正在轰鸣。
         这个车间是初加工车间,把木板根据图纸加工成木方,再把木方加工成家具部件所需要的尺寸,再开榫凿卯。
         然后运到另外一个车间进行组装,打磨,上漆。
         这一套工序,就是张俊平之前和张英杰提过的,流水线生产。
         每个工人只负责一个部件的加工,然后进行组装。
         迪信家具厂作为新式家具,提倡家具工业化的家具开拓者,虽然也使用榫卯结构,但是更多的还是使用金属家具配件来进行组装。
         张俊平一行人,只是看,听,没有发表意见。
         这一路下来,也并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新奇的,就连流水线生产,张俊平都早已经提出来,准备实施了。
         多少有些失望的感觉。
         直到来到贴木皮的车间,众人才感觉不虚此行,开了眼界。
         在集成板上贴木皮,一张不怎么样的集成板,贴上木皮之后,摇身变成纹理清晰漂亮的木板,这样的操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以前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