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北颂 > 第0157章 李迪杀上门
         “老夫的子嗣,老夫可以让他们辞官,随老夫一起回乡。”
         李迪冷冷的道。
         寇季追问道:“那我祖父呢?”
         李迪瞥了寇季一眼,说道:“你祖父也可以辞官……”
         李迪下意识望着皇宫所在的位置,咬牙道:“一个出尔反尔的人,不值得老夫和你祖父尽心尽力辅佐。”
         寇季见李迪心意已决。
         他叹息一声,道:“可您这一走,必定会助长刘娥和丁谓的气焰。到时候他们会变得更加跋扈,更嚣张……您就忍心看着他们小人得志吗?”
         李迪听到这话,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
         显然,他并不甘心。
         可他在看向寇季的时候,却放松了拳头,一脸淡然的道:“他们气焰嚣不嚣张,跟老夫有什么关系?他们再怎么折腾,折腾的也是大宋社稷,赵氏江山。”
         寇季感叹道:“看来李爷爷是真的心意已决……”
         李迪瞥了一眼寇季,淡淡的道:“老夫怎么觉得,是你贼心不死……”
         寇季一愣。
         李迪继续说道:“你苦苦劝谏,让老夫留在朝堂上,必然有所图谋。老夫很好奇,你到底在图谋什么。”
         寇季盯着李迪,认真的道:“您要是愿意留在朝堂上,担任户部尚书,那我就把我的图谋告诉您。您要是执意要辞官,那我就不能把我的图谋告诉您。”
         李迪闻言,不屑道:“左右不过都是一些小孩子的把戏,你不愿意说,老夫还不想知道呢。”
         寇季听到这话,并没有跟李迪争论,而是沉吟了片刻,提醒道:“李爷爷,您要辞官,我拦不住,不过能否请您在汴京城里多待一些时日?”
         李迪一愣,皱眉道:“你让老夫留在汴京城,有何用意?”
         寇季沉声道:“清君侧的事情,恐怕还没完……”
         李迪徒然瞪大眼,愕然道:“官家又变卦了?”
         寇季晃了晃头,道:“跟官家无关,而是有些人耐不住寂寞,想搏一把……”
         李迪闻言,急忙道:“是谁?你祖父吗?”
         寇季突然咧嘴笑道:“不告诉您……”
         李迪猛然起身,急吼吼的道:“你怎么能不告诉老夫呢?话不能说一半留一半,速速把你知道的,全部告诉老夫。”
         “李爷爷,我先告辞了。”
         寇季拱了拱手,拔腿就跑。
         根本不给李迪阻拦他的机会。
         李迪在他背后大声喊着,让他站住,他也没有理会。
         “给老夫拦下他!”
         李迪追着寇季,一路跑出了后院,大声呼喊着让府上的家丁、仆人拦下寇季。
         家丁、仆人们听到李迪的声音,去阻拦寇季。
         寇季却绕开了他们,跑出了李府。
         李迪跑到了正堂门口,也没追上寇季,气的在正堂门口破口大骂。
         寇季离开了李府,一路冲出了人群,消失在了巷子口。
         跑了许久,回头瞧了瞧,见李府的人没有追上来,才放慢了脚步。
         他望着李府所在的位置,低声笑道:“我看这下怎么辞官……”
         李迪栽倒在了清君侧这件事上,必然对清君侧一类的话题很敏感。
         如今寇季告诉他,这一次清君侧还没完,却又没告诉他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迪肯定抓心挠肝的想要一探究竟。
         只要清君侧的事情一天不落幕,李迪就不可能的安心辞官,离开汴京城。
         只要李迪不离开汴京城,必然会被刘娥、丁谓的所作所为气到。
         到时候说不定就会出来,对刘娥、丁谓指手画脚。
         一旦他张嘴干涉朝政,那就会生出留下来的心思。
         到时候,寇季再请寇准去劝一劝,李迪必然会重新出现在朝堂上。
         现在的李迪,正在气头上,怎么劝都没用。
         需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消化心里的怨气、怒气。
         寇季这一趟拜访李迪,虽然没能劝动李迪放弃辞官的念头,但是却拖住了李迪。
         这证明他这一趟,并没有白来。
         寇季整理了一下衣冠,心情愉悦的往府上走去。
         走了没几步。
         撞上了一群孩童在玩耍。
         他们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绕着圈的在唱着一曲不知名的童谣。
         “天要变,地要翻,凤长角,凰长鳞……”
         “天要变、地要翻,有正公,拔凤角,除龙鳞……”
         “……”
         孩童们欢快的唱着。
         过往的行人们频频驻足倾听。
         他们默默的把这话记在了心里,然后又悄然的消失在了街道上。
         寇季看到行人们把童谣记下了,嘴角勾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办事效率还真快啊……”
         寇季感叹了一句,迈步往府内走去。
         他的脚步又轻快的许多,显然他的心情很愉悦。
         显然,这童谣跟他有关。
         他不只是让刘亨一个人散布谣言,他也让赵元俨帮忙散布谣言。
         只不过谣言的内容,各不相同。
         刘亨散布的谣言是针对六部的。
         而赵元俨散布的谣言是针对刘娥的。
         ……
         寇季刚回府,寇忠就出现在了他眼前。
         “小少爷,老爷叫您过去。”
         寇季点点头,跟着寇忠到了寇准的卧房。
         一进门。
         寇准张口就问,“李迪松口了?”
         寇季苦笑着摇头道:“油盐不进……”
         “哎……”
         寇准长叹了一口气。
         虽然在寇季离开府的时候,他就告诉了寇季,李迪心意已决,劝不动的,可他心里仍有一点点小期盼,期盼寇季能说服李迪。
         如今,这一点小期盼也落空了。
         寇季见寇准神色黯然,就笑道:“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
         “哦?”
         寇准一愣,追问道:“快快说来。”
         寇季笑道:“李爷爷虽然已经决定辞官,但却不会急着离开汴京城。”
         寇准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他急忙问道:“你跟他说了什么?”
         寇季咧嘴笑道:“我告诉他,清君侧的事情还没完。”
         寇准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道:“你算是抓到了李迪的软肋了。”
         笑过以后,寇准似乎想起了什么,赶忙问道:“你没有跟他细说吧?”
         寇季晃了晃脑袋。
         寇准长出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好……李迪不仅性子刚正,心思也缜密。你编瞎话骗他,不能说的太多,不然他一定会听出中间的破绽。”
         寇季一愣,摇头道:“我没骗他……”
         寇准愕然道:“确有其事?”
         寇季认真的点点头。
         寇准瘫坐在寇公车上,陷入到了沉思。
         良久以后,他突然开口道:“老夫今日回府的时候,在路上碰到有孩童在唱一首童谣,其中暗指刘娥会称帝,也暗指有人会扳倒刘娥。
         老夫当时没在意,如今一想,品出了不对味。”
         寇准看向寇季询问道:“难道还有人要清君侧?”
         不等寇季作答,寇准自己先摇头否认了自己的想法,“李迪因为清君侧的事情被罢了参知政事之位,可他只要留在汴京城,刘娥和丁谓肯定会派人盯着他,他没有机会。
         你又不许老夫清君侧……
         朝中还有谁,有这个能耐?”
         倒不是寇准小逊了天下英雄。
         满朝文武中,有资格、有实力清君侧的,唯有他跟李迪。
         寇准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寇季。
         他觉得寇季这个天授之人,应该知道答案。
         寇季笑道:“那首童谣里不是言明了要清君侧的人吗?”
         寇准一愣,愕然道:“正公?”
         寇季笑着点点头。
         寇准沉吟道:“这可不好猜……这个正公,有可能是人名,也有可能是字,也有可能描述的是一个人的性子。
         到底是什么呢?”
         寇季低声笑道:“应该是人名……”
         寇准疑惑道:“人名?朝中名字中带正字的官员不少,可没几个身居高位的啊?”
         寇准仔细盘算了一下,皱眉道:“他们大部分皆是四品一下,手里连大权都没有,如何清君侧?”
         寇季咧嘴笑道:“此人也许是官,但未必在朝中任职……”
         寇准一脸愕然,“不在朝中任职,那就是外任官?”
         寇季笑而不语。
         寇准苦思冥想着,许久之后,他看到了寇季一脸笑意,微微愣了一下,然后眼睛一点一点的睁大。
         “你知道是谁?”
         寇准难以置信的问道。
         寇季缓缓点头,笑道:“当然知道,因为谣言就是我让人放的。”
         寇准愣在了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良久以后,他盯着寇季道:“确有其事,还是你胡编乱造的?”
         寇季沉吟道:“一半是我编的,一半是真的。”
         寇准急忙道:“那一半是真的?”
         “有正公……”
         “真有这个人?”
         “恩……”
         “谁?”
         “周怀正……”
         “周怀正?”
         寇准惊叫了一声,难以置信的问道:“他一个宦官,能清君侧?能扳倒刘娥?”
         寇季迟疑了片刻,坦言道:“祖父,您到现在,恐怕都不知道,鼓动官家清君侧的人,就是周怀正吧?”
         寇准愣愣的道:“是周怀正鼓动的官家清君侧?”
         寇季点头道:“不错,正是周怀正。若非是他把宫外的传言送进宫,把刘娥、丁谓掌权以后的所作所为告诉官家,官家如何能生出清君侧的心思?
         官家卧病在床,刘娥掌控宫廷。
         不经过刘娥允许,谁敢把刘娥的坏话说给官家听?
         细细算下来,除了周怀正,恐怕没有旁人了。”
         寇准瞪着眼道:“原来始作俑者是周怀正!是他害了李迪!”
         寇季摇头道:“害李爷爷的事情,周怀正虽然有份,但错不在他。终究是官家意志不够坚定,没有下定决心,才让李爷爷被罢了参知政事之位。”
         “官家……哎!”
         寇准长叹一声,他对赵恒的做法也失望透顶了。
         寇准看向寇季,问道:“照着你散布的谣言推断,周怀正还会有所动作?”
         寇季点头道:“他在生出鼓动官家清君侧的心思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退路了。一旦他鼓动官家清君侧的事情暴露出去,刘娥必定会处死他。
         所以他肯定会有所动作。
         唯有扳倒了刘娥,他才能活,才能高枕无忧。”
         寇准紧盯着寇季,问道:“他会成功?”
         寇季晃了晃脑袋,“恐怕不会……”
         寇准皱起眉头道:“为什么?”
         寇季叹息一声道:“没有诏书,没有兵马……”
         寇准也跟着叹息了一声。
         没有兵马的清君侧,那就是一场儿戏。
         成功的机率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迪已经成功的演示了一遍。
         若是李迪有赵恒的诏书在手,有兵马跟随,那他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只要他手持诏书,领兵入宫,赵恒就算想出尔反尔,他也可以帮赵恒下定决心。
         “那你散布谣言的目的是什么?”
         寇准疑问。
         寇季说道:“一是为了吓唬刘娥,让刘娥乱了方寸……二是为了提醒周怀正,让他不要冒然出手……”
         寇准点着头,思量着寇季的话。
         许久以后,他又问道:“那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寇季刚要开口,就见到寇忠匆匆冲进了寇准的卧房,惊叫道:“不好了老爷,李公领着人闯进了府,扬言要抓小少爷。”
         寇季听到这话,拔腿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叮嘱寇准道:“祖父,孙儿先躲一躲,您帮忙拦着李爷爷。千万别告诉他周怀正的事情,不然他肯定会坏了大事。”
         寇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可寇季已经跑远了。
         没过多久,李迪领着一帮子人,凶神恶煞的闯进了寇准的卧房。
         “寇兄,您那个不成器的孙子呢?”
         寇准明知故问道:“他惹你了?”
         李迪冷哼道:“惹了!”
         寇准翻了个白眼道:“惹了就惹了,反正你马上要辞官,马上要变成一个乡野村夫了,他又不是惹不起你。”
         李迪瞪大眼睛,愕然道:“寇兄,您这说的是什么话?”
         寇准瞥了他一眼,问道:“你一个乡野村夫,追着朝廷命官喊打喊杀的,这是在犯罪。老夫只是提醒你,莫要因为一时冲动,犯了杀头的大罪。”
         李迪瞪起眼,恼怒道:“我还没有辞官,官爵比他高!”
         寇准一脸愕然,“还没辞官?昨晚老夫见你的时候,你辞官的态度可是很坚决啊。老夫还以为,你已经把辞官的奏折递上去了呢。”
         圣诞稻草人说
         推书推书《扬汉旌》写得是汉末三国故事,辅佐刘备。以下是我树(tree)新(new)蜂(bee)的。崔博魂穿后汉,是时大汉,外有胡人寇边,内有豪强不臣,社会主义好青年崔博及一众配角辅佐明主,扶大汉之将倾。马踏弹汗山,剑斩鲜卑头!汉军所至处,旌旗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