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木叶的冒牌写轮眼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种田才是王道(第一更,求推荐票!)
         与文安之聊着聊着,朱由榔便想到了文安之种植的那批土豆。
         离开这么久,这批土豆一定是涨势喜人吧?
         如今这些土豆可是朱由榔的命根子,他当即提出要亲自去看看。
         文安之自是欣然应允。
         君臣二人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前去土豆种植区。
         按照土豆的生长周期现在肯定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过已经隐隐可以看到一些丰收的影子。
         朱由榔心情大好,命人好好看护这些土豆。
         这些都是百姓们未来的口粮啊!
         看过土豆的涨势后朱由榔又与文安之来到军械作坊视察燧发枪赶制事宜。
         按照朱由榔的计划,燧发枪一年的产粮要达到一千杆。
         虽然确实有些难度,但这已经是朱由榔能接受的最低数字了。
         如今匠人有限,即便佛朗基匠人加上大明本土的工匠,轮流连轴转也就是一个月一百杆的量。
         这样一年以后至少朱由榔可以把这一千杆燧发枪列装虎贲军最精锐的火铳营。
         一枪杆燧发枪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见证了土手榴弹的威力后朱由榔对燧发枪更有信心了。
         清军现在显然还没有应对这种火器的太好办法。
         至于火炮铸造却是个难题,不过炮弹的制作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这些滑膛炮一般用的都是实心弹。
         那些开花弹的使用量相对较少。
         匠人们只要按照配比走流程制作就是了。
         即便靠着这几十门野战炮,也够清军喝一壶的了。
         就是损耗是个问题。
         不过佛朗西斯科提出了一个让朱由榔十分警惕的问题,那就是要严格控制这些接触制造的工匠。
         万一这些人中出了一两个心怀鬼胎之辈,逃走跑到清军那里,那样明军的技术优势就完全没有了。
         明军能造的清军一样能造,他们的匠人还更多,完全可以靠体量优势把明军彻底压死。
         “尊敬的大明皇帝,我的这一点小小建议请您一定要放在心上。清军的仿制能力很强。一定不能让火炮、火铳的图纸落入清军手中!”
         佛朗西斯科一直十分优雅,让人如沐春风。
         朱由榔点了点头道:“你的这个建议很有价值,朕会放在心上的。这些匠人都已经入籍,会有官府严格按时核对他们的信息。”
         “再有,我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佛朗西斯科十分认真的盯着朱由榔。
         “说罢。”
         “能否按照泰西人的习惯在这里修筑一间教堂,让我们祈祷?”
         朱由榔想了想,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再说这个宿主本身就是一个信教者,做出修建教堂的事情也不稀奇。
         “朕准了。”
         朱由榔信誓旦旦道:“修筑教堂的钱从内帑中拨。”
         佛朗西斯科十分清楚内帑的钱就是皇帝的私人钱,不由得感动哭了。
         “皇帝陛下真是慷慨,我们愿意为您效死力。”
         对这些佛朗基匠人来说背井离乡,远离欧罗巴大陆万里之外。
         这种情况下大明皇帝愿意为他们修建教堂,使他们的信仰有所归宿。
         这简直是太感人了!
         “我听说大明有句老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佛朗西斯科吞了一口吐沫道:“您放心好了,我一定给皇帝陛下造出最好用的火器!”
         朱由榔又说了几句勉励佛朗西斯科的话,便和文安之离开了作坊。
         “陛下关于这泰西教堂老臣不知有一句话当讲不当讲。”
         君臣二人上了马车,文安之主动说道。
         “文卿说罢。”
         朱由榔淡淡道。
         “我大明有佛道二教,皆是传承千年之久。不论是佛教兴还是道教兴,皆是在我朝掌控之中。唯独这泰西之教,我们知之甚少。若是任由其传播,万一有不利于陛下统治之处,那岂不是太可怕了。”
         这种话也就是文安之敢说。
         其实朱由榔那么痛快的答应佛朗西斯科建造教堂,自然是经过一番仔细考量的。
         教派之争自古皆有,但在华夏大地上都没有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和欧洲的情况完全不同。
         像****的那种情况在大明是完全不会出现的。
         只要朱由榔坚持君主集权,那么任何教派在大明都只是小打小闹,绝不会出现抢占主家风头的情况。
         只是这些都是站在他对历史全知全觉的情况下得来的。他该如何向文安之解释呢?
         仔细思忖了一番,朱由榔沉声道:“文卿所说的这些朕自有考虑,朝廷一定是凌驾于任何教派之上的,这一点文卿大可放心。”
         文安之是个聪明人,听到朱由榔这句话后悬着的那颗心便放下了。
         “陛下深谋远虑,老臣佩服。”
         文安之说着说着老泪纵横道:“陛下为大明做了这许多还有人不理解,老臣直是为陛下不值啊。”
         “这有什么好不值的。朕又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朱由榔的心态很是洒脱,笑声道:“朕现在就像盖房子,等到这房子盖好了,那些质疑朕的人便该明白了。”
         “陛下真是圣人之胸襟。”
         “文卿,你觉得此次赵良栋败北后,会有如何变化?”
         “老臣觉得东虏肯定会认为短时间内不宜进攻,而是靠封锁耗死我们。”
         文安之的眼界还是很开的,很快他就点出了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秣马厉兵,而是抓紧时间种植粮食。譬如那土豆,就要赶快推广。”
         清军真要是实行封锁,所有物资都会紧俏一些。
         好在明代是个自给自足的朝代。
         除了粮食问题有些难办外其他的都好解决。
         “十三家方面是朕最担心的。”
         朱由榔叹声道:“朕了解到十三家不少士兵都是靠卖盐去湖广换粮食。东虏真要是实行封锁,朕怕他们粮食会吃紧。”
         蜀中相对好一些,勒紧裤腰带总能过活。夔东就完全不同了,缺地少粮只能靠外部输入。
         清军真要是实行封锁他们该何去何从?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荐票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