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风起1977 > 第16章 赶海*(求推荐求收藏)
         1977年9月26日,农历八月十四。
         清晨,胡杨三姐弟一如既往的在门口大榕树下朗读文章。
         今天是多云,太阳从浓密的云层后面散发出光芒。
         仿佛向大地的人们宣示自己的存在。
         忽然,身后传来老幺胡雪莲的喊声。
         只见她从柴门出伸出小脑袋,对着榕树下读书的哥哥姐姐大声喊道:“阿哥,大姐二姐,回来喝粥啦。”
         “好,马上回去。”胡杨转头回应道。
         姐弟三人简单的收拾了下,往家里走。
         爷爷奶奶和母亲今天都在家,今天放假不用出工。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虽然经过“破四旧”运动的折腾,但在风波过去之后,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另外这时代的农村,物资是非常匮乏的。
         后世过中秋节必备的月饼,在此时可是极其珍贵的好东西,也不是农村人随意吃的起的。
         所以为了让大家能够过个稍微好一点的中秋节。
         昨天下工的时候,生产队队长宣布今天不开工。
         让大家有时间去赶海,到海边去捡一些贝壳,抓一些小鱼小虾回来吃。
         其实平时在空暇时间,村里很多人都会在潮落的时候相约着去赶海。
         胡杨家往常都是母亲许乐心和奶奶梁招娣去的。
         特别是母亲,她抓泥猛鱼的技巧在是周围几个生产队中数一数二的。
         泥猛鱼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海边常见鱼类中最好吃的。
         然而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不怎么愿意去抓它。
         因为它身上的刺不仅锋利而且具有毒性,刺到有如蜜蜂螫到般的痛楚。
         所以抓鱼时要特别小心。
         因此每次母亲去赶海,胡杨他们都能吃到泥猛鱼。
         …………
         “你真要去?”喝粥的时候,许乐心抬头问胡杨。
         “肯定要啊,整天在家待着,都快生锈了,这次我会小心的。”胡杨毫不犹豫的说道。
         上个月他也跟着去赶海,结果时间“太久”没去过。
         不仅脚底被蠔壳给割破,鱼虾贝壳也没捡到多少,而且还成为累赘,还得他母亲背他回来。
         “况且我还用破衣服的袖子做了双袜子,穿在脚上感觉好多了。”
         说着,胡杨摸出放在椅子后一双用破旧蓝色劳动布做成的“袜子”。
         “就知道浪费,好好的衣服直接被你做成这没用的东西。”奶奶梁招娣看了眼,嘀咕两句。
         在她的眼里,胡杨这种行为很奢侈很浪费。
         那两个长袖缝缝补补,再加点别的布料,都能给老五做条裤子了。
         “随你便吧,到时候你看到老四跟老幺她们,别让她们往海里跑。”。
         见此,许乐心也不再劝。
         只是叮嘱胡杨要照顾好两个妹妹,别让她们被潮水“拖走”了。
         知道自己踩鱼踩虾的效率比不上两个姐姐和她们三个大人,自然老老实实照顾好两个小的。
         嗯,由于全家出动,再加上今天天气不热,也没有太阳。
         也正是因此,许乐心才同意幼女跟着去。
         不然是舍不得让她在太阳底下暴晒的。
         没过多久,喝完粥,简单收拾一番,就开始出发了。
         走在最前面的胡杨身上穿着短袖短裤和黄拖鞋,头上带着草帽,两只蓝色劳动布袜子绑在腰上。
         两只手牵老四胡秋兰和老幺胡雪莲。
         后面是挑着两个箩筐的母亲许乐心,一头是鱼篓和些杂物,另外一头是装有粥水的锑锅(其实是铝和铝合金制作的,被误认为是锑做的)。
         大姐她们走在最后面陪奶奶聊天。
         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终于来到海边岸堤边。
         此时堤岸到处都是人影,这里一堆那里一撮的,相互在吹牛打屁。
         这些人中不仅有胡杨他们村的,还有周围其他村庄的人。
         心急的人已经下去了,在过膝盖的海水中捡贝壳或者生蚝等海生物。
         只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那些已经下海的都是些赶海经验不足的小年轻。
         经验丰富的都还在岸堤上坐在聊着天呢。
         等潮水再退一些,露出更多海滩时,才会下去。
         许乐心挑着箩筐带着胡杨他们往一处人较少的地方停了下来。
         这里空旷的很,除了一根电线杆外,连棵树都没有。
         有树遮阴的地方,早就被人占着了,哪轮到拖家带口的胡杨他们。
         不过幸好母亲许乐心有经验,提前准备好遮阳的东西。
         别看现在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但被照射的时间长了,也会很难受的。
         “老大,把小棚搭起来。”她对胡春梅吩咐道。
         “好。”胡春梅先是对母亲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然后一边放下肩膀上扛着的竹竿一边对胡杨说道:“小杨,去找块比较大的石头来。”
         由于这里是岸堤,找块石头还是非常容易的。
         没一会将托着两块五六斤重的石头往回走。
         十多分钟后,姐弟几人合力将遮阴的小棚搭建起来了。
         四根一米五婴儿手臂粗的竹竿矗立四边。。
         顶上四周用四根较细的竹竿牵连起来,顶部在用两根竹竿相互交叉,让其更加稳固。
         最后用一张到处都是小洞的破布匹盖住上面遮挡太阳。
         一个四处漏风的小棚就这么形成了。
         这可把胡雪莲小朋友高兴坏了。
         对于她而言,这种野外小棚子可新鲜了。
         地面早就在搭建棚子的时候清理好,早点树叶垫在底下就可以坐了。
         将两个箩筐放在东边,遮挡下阳光,从里面把锑锅端出来。
         “胡雪莲,你小心点,别把锑锅碰翻了,不然将你屁股打开花。”胡夏荷对一旁正撒欢玩耍的胡雪莲警告道。
         按照总结出来的规律,今天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是8:40~12:40。
         整整四个小时。
         若是有心想多赶一会,像胡杨他们刚刚过来时已经下水的那些人一样早点下水,迟点上来。
         这样可以有五个小时那么久。
         如此长的时间,能不口渴和饥饿吗?
         这锑锅中不仅有粥水,底下也沉淀着一些粥的。
         届时可以垫垫肚子,顶一会饿的。
         “二姐,我不会的。”胡雪莲也知道自己敢把它弄翻,一定会被母亲打的小屁屁开花。
         哥哥都救不了的那种。
         “过来,坐在哥这里。”胡杨对她招招手,让她坐在自己腿上。
         对于幼妹,他还是非常宠爱的。
         无论前世今生,胡杨都挺喜欢那些五岁以下的小女孩,觉得她们特别可爱。
         再大就不好玩了,也不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