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0108章 张武带回来的新商机
         亡洢、庄敏、亡波离开的时候,队伍壮大了不少。
         一千句町武戈开路,五百藤甲兵押解着鱼禾送给庄敏的果酒紧随其后,三只肥硕的大象载着亡洢三人,一步一摇的跟在其后。
         押尾的是长长的车队和兵卒。
         任方、鱼禾、鱼丰等人垫着脚尖,目送着亡洢一行人消失在官道尽头以后,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心里悬着的大石头彻底落下。
         任方甩着官服的长袖,一脸感慨,“总算把瘟神送走了……”
         鱼禾、鱼丰父子赞同的点头。
         任方一改前两日病怏怏、软趴趴的形象,豪迈的邀请道:“去后堂,我请你们父子吃酒。”
         送走了瘟神,任方轻送了不少,必须大醉一场。
         鱼丰痛快的答应了任方的邀请,鱼禾却拒绝了。
         三个人回到了城内,任方和鱼丰直奔衙门,鱼禾却去了四海镖行。
         四海镖行比较特殊,并不需要铺面迎客,大多数时间,镖行里的人都在镖行内磨练武艺,又或者跟骡马培养感情,所以四海镖行的位置并不在主街上。
         而是在比较偏僻的角落。
         镖行是葛平留下的一座大宅子改建的。
         占地约有十亩左右,里面的大多数建筑已经被拆除,仅剩下了一些供人居住耳房和供人议事的正堂。
         除了耳房和议事堂的占地外,剩下的地方被改造成了骡马圈和演武场。
         鱼禾之所以跑到四海镖行,是为了见从南郡返回的张武一行人。
         鱼禾和庄敏已经谈妥,以后一起做西南和北方的生意。
         西南有庄敏背后的庄氏收货铺货,所以鱼禾不需要多管。
         主要是鱼禾想管也管不上。
         北方那边,鱼禾就得好好谋划谋划。
         张武一行人当中,有一群南郡的豪族,他们到平夷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意。
         鱼禾之前没想过要做西南和北方互贸的生意,所以不想搭理他们。
         如今要做,自然得见一见他们。
         鱼禾如今身份特殊,出不了西南,所以北方的生意就得仰仗他们。
         鱼禾到了四海镖行门口的时候,门口站着两个汉子,门内传出了声声呼喝声。
         守门的汉子见到了鱼禾,主动迎上前。
         “少主……”
         两个汉子都是六盘水义军的人,他们训练有成以后,就被调遣到了四海镖行,当作了暗子藏了起来。
         鱼禾略微点了一下头,在两个汉子引领下,进入到了镖行内。
         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演武场,演武场上有十数个汉子正在练习拳脚武艺、打磨气力。
         演武场两侧,摆满了石锁、蜡枪等物。
         汉子们见到了鱼禾,齐齐停下动作,向鱼禾施礼。
         鱼禾勉励了他们几句,入了演武场后的议事堂。
         议事堂内的布置,有点像是会议室的风格。
         一张拼接而成的长桌,四周围着一圈座椅。
         首位上的座椅显得更加高大。
         首位座椅之所以特立独行,就是为了告诉其他议事的人,谁才是议事的时候说话算数的人。
         座椅对于新汉两朝的人而言,是一个新兴的产物。
         在长腿的座椅出现之前,人们印象中的座椅,就是那种在高阶之上铺设一个座毯,座毯后面立一个靠背,两侧立有扶手。
         长安城内的新帝王莽,坐的就是这种座椅。
         据说东海夷国的小国主,曾经在觐见的时候,还特地求取过这种座椅,以便于在东海夷国推广。
         东海夷国是那个?
         就是倭国。
         只不过东汉未立,汉光武帝刘秀还没有赐下汉委奴国王金印,倭这个概念还没有诞生,所以汉人们现在称呼他们为东海夷国。
         鱼禾吩咐彭三造出了长腿的座椅以后,大多数见过长腿座椅的人,对座椅有了新的认知。
         他们对长腿的座椅并不排斥,接受的很快。
         特别是四海镖行的人,觉得这东西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至宝。
         毕竟,他们以走镖为生,走一趟下来,浑身都是汗,一脱靴子,能把人熏死。
         有了长腿的座椅,他们就不用再脱靴跪坐了,不用担心熏到别人,也不用担心被别人熏到。
         鱼禾进了议事堂,往议事堂的主位上一座,双腿往面前的长桌上一搭,久违的那种拽拽的感觉就出现了。
         跟在鱼禾身后,小心伺候着的四海镖行小管事,觉得鱼禾的行为有些无礼,但真的很带劲。
         “派人去城外走一趟,告诉张武,可以进城了。”
         鱼禾活动了几下,坐舒服了以后,吩咐了一声。
         小管事答应了一声,立马派人去传话。
         鱼禾在议事堂等了半个时辰,张武、漕少游、巴山、相魁等人就出现在了议事堂。
         几个人在城外风餐露宿了多日,看着有些狼狈,特别是张武和漕少游,头发乱糟糟的、胡须也乱糟糟的,有点向野人方面发展的趋势。
         几个人入了议事堂,齐齐向鱼禾施礼。
         “见过少主……”
         鱼禾早在他们进入议事堂的时候就放下了双脚。
         他起身上前,扶起了张武和漕少游,勉励道:“辛苦了……”
         张武和漕少游愣了一下,齐齐道了一声,“不辛苦!”
         鱼禾跟他们寒暄了两句,请他们坐下。
         虽说张武和漕少游才是四海镖行管事的,但鱼禾是四海镖行的大东家,他到了,自然以他为尊。
         坐定以后。
         鱼禾询问,“你们第一次走镖,有什么感触?”
         漕少游率先开口,“人太累了,世道太乱了。”
         鱼禾点着头道:“走远镖,一直在路上奔波,当然累。眼下这个世道,活不下去的人很多,路上劫镖的人多一些,也很正常。
         镖行赚的就是这份辛苦钱和卖命钱。”
         漕少游深以为然的点头。
         镖行赚的确实是一份辛苦钱和卖命钱。
         要付出多少,也只有他们这些走过远镖的人才清楚。
         张武在鱼禾说完话以后,缓缓开口,“少主,我觉得我们行镖,有点多余。各地的商人,背后都靠着各大豪族,豪族有自己的私属,根本用不到我们。
         那些个百姓出行,会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
         他们即时冒一点危险,也不愿意花点钱跟我们同行。”
         张武进入角色很快,仅仅走了一趟镖,就开始观察市场,为镖行考虑。
         “你说的在我意料之中。我也做好的镖行不赚钱的准备。镖行必须开设下去。”
         鱼禾在开设镖行之初就清楚,镖行在新汉两朝没什么市场。
         他开镖行的目的又不是赚钱,只要镖行投入不大,他会一直开设下去。
         张武自然知道鱼禾开设镖行是为了养兵、藏兵,所以鱼禾的答案在张武意料之中,“少主,你开设镖行虽然不是为了赚钱,但也不能一直贴补镖行。
         眼下我们只有一家镖行,贴补的还不是很多。
         可以后开设的多了,你根本贴补不过来。
         我仔细观察了一番,我觉得我们镖行可以在行镖的同时,兼顾送家书。
         豪门大户的家书,自然轮不到我们。
         可是寻常百姓的家书,我们可以帮忙送。
         寻常百姓家中的男丁出门在外,往往四五年没有音信。
         他们身份低,没办法通过官驿传递家书,只能碰运气。
         碰到了回乡的同乡,让同乡捎带着送一封家书。
         碰不到了,三五年也送不出一封家书。
         我们要是能在行镖的时候,帮他们送家书,相信他们不会吝啬那几个钱。”
         说到此处,张武顿了一下,有些尴尬的道:“不瞒少主,此次我们去南郡,在南郡碰见了几个平夷人。他们就托我们帮他们带家书回乡。
         为了托我们将家书带回来,他们请我们吃肉吃酒,差点还带我们去了秦楼楚馆。
         我暗中算了算,他们的花销加起来,有不少钱。
         也是因为看到了他们为了托我们送家书花了那么多钱,我才觉得送家书可行。”
         鱼禾有些意外的看着张武,没想到张武出去了一趟,居然帮镖行开展了另外一项业务。
         有道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世道越乱,家书就越珍贵。
         有些人递出的家书,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绝命书。
         有些人一生有可能只能给家里送一封家书。
         四海镖行如果开展送家书的业务的话,相信有很多人愿意给四海镖行送钱。
         一个人收十几个钱或许不多,但一个月走一趟,甚至一年走一趟,囤积起来送。
         一次送成百上千份,那就是一笔大钱。
         在赚钱的同时,兴许还能做善事。
         官方虽然有送家书的业务,但只针对服役的兵卒和官员。
         平民百姓可没办法通过官驿送信。
         所以这是一个空白的市场。
         “故且试一试,在行镖的同时送家书,也不费事。”
         无非就是加一辆车,加一个防水的箱子而已。
         新汉两朝又没有送信上门的说法。
         寻常百姓可以将信送到镖行,镖行带回来以后,他们家人可以到镖行里取。
         对镖行而言,并不费事。
         “如此一来,我们恐怕得在南郡再开设一家镖行。”
         张武再次开口。
         走了一趟镖,他看到了商机,心思活络了许多。
         他或许不喜欢走镖,也不喜欢做生意。
         但鱼禾父子信得过他,将镖行交给了他,他自然得想方设法将镖行搞起来,不能让鱼禾父子一直往里面赔钱。
         要想将送家书的业务做起来,在南郡开设一家镖行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