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战国万人敌 > 357 对力量一无所知(为水友“~主公~”加更2/5)
         白沙麻布不能当饭吃,但李解掏钱的态度,让原本不情不愿的新蔡国野之人,都是有了干劲。
         人吴国王命猛男江阴子的诚意难道不够吗?!
         白沙麻布那质量……难道不好吗?
         白沙麻布到手了去买米煮饭……难道不香吗?
         逻辑完美,道理正确!
         “咱们总计要征发的民夫人数,照四十万计算!”
         “四……四十万”
         上蔡大夫都破音了,他七十六了,在李解这里遭受的惊吓,一天顶过去一年。短短一个月,感觉人生过了三十年一样,真他娘的刺激!
         “老君,淮中城太远,临近新蔡的城池,无非就是蓼城、黄城、息城、白邑。一地出一万青壮,总归是要的,但实际上四城青壮总数,肯定不可能是一万,所以要轮番上工,但这轮番上工的工地,却未必都要前往新蔡。”
         言外之地,除了新蔡,别的地方也是有工地的。
         这时候上蔡大夫蔡美才想起来,李解之前搞的动作,简直是心黑到爆炸啊。
         摆明了就是借着郑、蔡联军来袭的由头,然后顺势搞大建。
         说是大建,主要还是筑堤修坝,土石坝的工程难度不高,其作用也谈不上什么永久工程,定期维护是跑不了的。
         但是短期内,可以创造大量的优质耕地,淮水两岸的人口膨胀基础,就是肥沃的江淮平原。
         可淮水的脾气,这年头可不好,基本就是跟着“河伯”学习,动不动就发浪,水那叫一个多,随便来个恶棍,在淮河之畔抠两下,立刻就是一泄如注,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江阴邑虽好,但李解肯定不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别人都以为他李某人来江淮是捞一把就跑,嘿,他还真就没这么打算。
         就算淮水两岸现在占据的地盘不能全部吃下去,可哪怕只有三分之一,也是立地成仙的节奏啊。
         “上将军,如此靡费之巨,闻所未闻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上蔡大夫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上将军,照四十万计算,一月靡费就是四十万匹布,即便是麻布,那也是惊人用度。再者,若是工期持续至秋收,只怕就是三倍四倍乃至五倍!从何处得两百万匹布?!”
         “根据上工人次来调整产量。”
         李解目光灼灼,盯着上蔡大夫,然后难得严肃道,“不瞒老君,江阴邑麻布产量,一人可抵二十人。”
         “绝无可能”
         老大夫又一次破音了。
         你他妈胡扯别的,老夫都信了。你他妈居然说一个人当二十个人用,这他妈不是放屁是什么?!
         实际上李专员的确是有点胡扯,他说的有点保守,因为江阴邑的奴工根本不算人,加上江北新开辟的麻料种植园和加工场,总的一年生产周期中,把奴工的产量也算在江阴邑工人身上的话,大概一个人抵得上普通织工的三十倍产量。
         其中奴工的贡献,大概占据了八成左右。
         李解在整合“百沙”劳力的时候,还是以雇工为主,但随着对外战争的红利,雇工一年之内就从生产主体,变成了少数。
         生产主力军成了奴工,而且比重之高,相当惊人。
         但是奴工的生产效率并没有比雇工少多少,正相反,这些战俘、淮夷、他国野人,工作的积极性比较高,因为在江阴邑的体制下,他们的生存率极大提高,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肉吃。
         李解在淮上作战,都不能保证士兵每天都有肉吃,但是在江阴邑,奴工每天都能尝到肉味儿,能不能吃到肉,可能是看运气,毕竟打菜的时候,一大盆里面能不能找到肉丝儿,就得看运气。
         一个月之内,一个奴工的肉类补充时间,五六天总归是有的。
         主要是熏鱼,外加少量的半风干腌渍鲸肉、海豚肉,这自然大大地增强了奴工的生产积极性。
         而且江阴体制比较特殊,有着很明确的升级过程。
         一年的总产量前列者,就能脱籍,从奴工变成自由民,当然这个自由不自由,全看解释。
         反正就算成了自由民,也得上班上工。
         只是这时候上班上工,自身保障就得看自己,吃饭就得掏钱,病了就得硬抗。
         因为之前作为奴工,属于江阴邑的财产,主人对自己的财物,还是相当小心保养的。一旦不是自己的财产了,关他们屁事儿?
         很微妙的就形成了现在的江阴邑奇葩生产制度,逼阳之战和讨伐淮夷,源源不断地输入劳力,但这些劳力并非成了渣滓,反而转化成了生产推进剂。
         上蔡大夫尽管知道李解掌握很多资源,但并不清楚李解把资源转化的效率有多么恐怖,甚至李解只是通过硬性技术标准的升级,一个江阴织女的生产效率,也是淮上列国织女的五倍到十倍左右。
         两百万匹白沙麻布,对此刻的李解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难事儿。
         唯一制约产量的,不过是苎麻本身的产量。
         “老君!”
         李解很郑重地看着上蔡大夫,“只要上苎管够,白沙麻布要多少,我有多少。”
         “……”
         像是被攥住了脖子的鸭子,蔡美突然就没了声儿,半天,老头子盯着李解像看怪物一样:“上将军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我没有欺骗老君的意思,实际上,哪怕老君眼中的上上吴锦‘赤霞’,我也是要多少有多少,只要生丝管够。”
         “……”
         捂着心口就是一阵呼吸急促,好半天才缓过来,蔡美整个人都在发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激动、兴奋!
         “若如此!”
         突然,蔡美眼睛放着光,“若如此!可灭蔡国!”
         “灭蔡容易,治蔡难啊。”
         李解并没有失心疯,现在江淮两岸,他就是爸爸,但爸爸还没来得及爱江淮两岸的女儿们呢,就盯上了隔壁人家的闺女,这有点得不偿失啊。
         “不错,灭蔡容易治蔡难。”
         上蔡大夫点点头,然后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半晌,“收买之策,若以上将军所言之财力,当是无虑矣。”
         钱管够,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运作,哪怕是笨办法,一层层地收买上去,最终也能达成目的。
         “此事,除老夫之外,淮上可有人知晓?”
         “便是新编义士五个大队的大队长,都不知晓。新蔡城中,除了我和沙哼,都不知道江阴邑的产能有多大。现在,不过是多了老君一人。”
         “呼……”蔡美点点头,“那就好。”
         庆幸的同时,又有点窃喜,这说明李解是彻底拿他上蔡大夫蔡美当心腹谋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