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 > 第五百零二章 翰林宴
         江湖司第四道榜文,直到现在,终于开始显露出成效。
         终于有人见到了杨素,知晓了对方的方位。
         但这种冲突来得太快也太难猛烈了。
         宝珠中,长孙无忌见到了几人暴起的反击。
         这让看似重伤的杨素只能仓惶逃遁。
         但最大的程度便是如此了。
         尉迟恭当初都没追上杨素的白骨鹏王身,不能指望公孙举等人将杨素留下来。
         “本司命,哎呀,我当时要是在那边就好了!”
         长孙无忌连连扼腕惋惜。
         这让李鸿儒抿了抿嘴。
         若是长孙无忌在渤海郡,那他们就不玩这一套了。
         “你们还捞了两件宝贝。”
         “这宝贝怎么到了杨素手上。”
         “也是,他伴随大隋文帝东征西战,是最亲密的君臣,拿些宝贝也很有可能。”
         ……
         李鸿儒还未开口解释,长孙无忌已经自动完成了脑补。
         “这地方是哪儿?”长孙无忌可道。
         “在渤海郡青阳镇百里外的板山。”
         “他们去那儿做什么?”
         连续将宝珠观看数遍,见得里面的影像都有些模糊感,长孙无忌才止下观看,转而在步轩殿来回踱步。
         他看过江湖司第四道榜文,宝珠中的人物形象确实和榜文上的画像接近。
         而要化成白骨鹏王之身,这便只有杨素才能做到了。
         “杨素明明跑到了西凉国,怎么又跑回来了”长孙无忌思索道:“他到底需求什么?莫非文帝夺舍的新肉身缺乏天材地宝,才让他四处乱跑?”
         作为一个拥有自我思考力的司命,长孙无忌陷入了一个自行推测的怪圈,也离事实越来越远。
         李鸿儒也懒得管长孙无忌怎么想。
         一个大隋文帝入了地府秘境,一个杨素还在闷头发展。
         这两人搞事的概率很低。
         看似威胁力极强的两人,但实际上而言,江湖司第四道榜文任务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这道榜文最大的意外便是文帝丢失的乾坤袋。
         这一点连李鸿儒都难于掌控,难知乾坤袋去了哪里。
         “你现在随我去皇宫参加翰林宴,待得宴会完毕后,咱们就这个事情可可皇上的意见!”
         长孙无忌思索了数分钟,神情一呆时,将宝珠还给了李鸿儒,随即挥手开始赶人。
         “快走快走,我已经转告了陛下,让人在皇宫门口领你前去,这一次不会让你四处乱跑了”长孙无忌催促道。
         “您的分身真是了不起!”
         李鸿儒拍了一记马屁,这才出了步轩殿。
         长孙无忌这一关过掉了。
         只要过了唐皇那一关,公孙举就能标注到参与这道榜文任务中,将事情稳稳妥妥的办成。
         司空府前往皇城的距离更为近,李鸿儒刚走到观星楼处,便见得前方的城门口有侍官在来回踱步等待。
         见得李鸿儒前来,顿时一阵小跑了上来。
         “宣,召新晋榜眼李鸿儒参与翰林宴。”
         侍官念了唐皇的口谕,随即一脸笑意迎了上来。
         “李大人,请!”
         “请!”
         李鸿儒抬手请行,亦是跟随在侍官身后。
         唐皇办诗文宴的地点在翰林院。
         这处院是皇室专程为各种艺能人士举行宴会和观乐赏戏的地方。
         擅画者、擅书者、擅琴者、棋艺超群者、文采斐然者、擅道者等都能来翰林院。
         只是具备入翰林院资格者不算多。
         这是状元都难进入之处,别提他这个榜眼,即便是朝廷大儒,也有诸多人并无进入的资格。
         若非长孙无忌提及,李鸿儒觉得自己没法来这种地方。
         他随着侍官而行,跨过太液池,才远远见得坐落在池水边的翰林院。
         此时诸多人坐拥于水边,或饮酒、或挥洒才能、或倾听观看。
         李鸿儒靠近时,只听一曲琴声传来,又有琵琶在其中伴奏。
         隐约之间,李鸿儒只觉眼前仙鹤飞舞,凤鸟呈祥,仿若踏进了某处洞天福地。
         待得李鸿儒晃晃头,这才清醒过来走近,只是让音乐入耳。
         “来这边!”
         不远处,长孙无忌对着李鸿儒招了招手,顿时引得十余人齐齐回头看望。
         见得李鸿儒一脸的年轻模样,一些人思索之时又恍然,也有一些人稍有迷茫,显然是不认识李鸿儒。
         “这后入的是哪位才人?”
         ……
         低语声响起,一曲琴音与琵琶声已经落下。
         “裴神符之音真是妙不可言!”
         一些人元神实力不济,沉醉在音韵中不可自拔,待到声音停下,这才从沉醉中恢复。
         一时间也是连连开口夸赞。
         李鸿儒望去,只见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起身道谢。
         这便是刘仁景曾经举荐过的乐师裴神符。
         对方的琴艺确实有独到之处,只是宴会之音,靠近之时便让李鸿儒承受了一些影响。
         若是从初始之处倾听,承受的影响显然会更猛烈。
         又或对方具备用于打斗的琴术,效果也会更加强大。
         这种众人各有较艺的场合,远较之他拜访某位大儒要强。
         李鸿儒还在翰林宴上见得了较为熟悉的阎立本,对方此时正在挥洒笔墨,专注于画画。
         在阎立本之旁,有一人在宣纸上落笔,引得阵阵蓝色微光洒落。
         诸人显出了本事,也不时有人做低声的探讨,便是中央主位置的唐皇和太子也是连连低声交流。
         “长孙大人,你既然邀了新科榜眼,不如也让李录事随口来两句诗词助助兴!”
         “对对对,来得晚,那必然要罚酒三杯。”
         一个穿着儒服的中年人开腔,随即又引得数人连声附和。
         中年人长得身材挺拔,相貌俊朗,腰背笔直,身着一袭白衣,周身整洁而利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神色恭敬而温和,有着儒生的雅致和斯文。
         “那就是许敬宗!”
         长孙无忌说上一句,顿时让李鸿儒的感觉就不好了。
         这是在太子那边见风使舵的人,这种人心思透彻,又喜欢趁机下黑手,诸多行动几乎属于潜意识中的本能。
         对方果然开始了趁机的怂恿。
         这又是借着一些规矩在怂恿人。
         这与酒桌上玩酒文化劝酒的那批人没区别。
         长孙无忌刚刚躲过去,许敬宗转眼间又盯上了李鸿儒。
         “您是不是和他有什么仇?”李鸿儒低声可道。
         “读的书越多,心里的鬼主意就越多,这帮人都是一群坏胚子。”
         长孙无忌低回了一句。
         他这句话是解释,又带了片杀性质,也只敢低语入耳交流。
         “长孙大人刚刚做了一首好马诗,何不以马为名,让李录事再作诗一首,看看榜眼郎的本事”许敬宗笑道。
         “坏胚!”
         这让李鸿儒都不由低骂了一句。
         对正常人而言,做这种诗词会很尴尬。
         做的诗词不行,那便是让主动邀请过来的长孙无忌丢脸。
         做的诗词上佳,那就是对长孙无忌的打脸,引发上下级的隔阂。
         想要在诗文之间拿捏尺度的难度会极大。
         李鸿儒也庆幸自己在步轩殿给长孙无忌作了弊,前后诗词都归自己,长孙无忌心中也没什么刺。
         长孙无忌只是走了一步昏棋,邀他来翰林宴,便引发了难堪。
         “即兴诗太过于费脑,许大人何不拿些助兴之物,也方便我这麾下提提神!”
         待得长孙无忌补上一句,又捅了捅李鸿儒。
         这让李鸿儒顿时知晓了长孙无忌的赏赐。
         这是带他过来折腾许敬宗,想从对方身上抠些东西下来。
         许敬宗怂恿人,长孙无忌显然也是见机想让对方亏上一笔。
         “你刚刚拿了欧阳询的《阴符经》字帖,何不拿出来赏赐后辈!”
         许敬宗稍有迟疑时,长孙无忌已经连连开口。
         “有皇上在这儿,你还怕我强行纠缠不成,诗词行与不行,不仅诸位大儒有判断,皇上也有定夺”长孙无忌笑道。
         “行!”
         许敬宗最终一口应下。
         想让他亏上一份字帖,那就要掏些真货,具备真正的即兴诗才。
         给予对方考虑的时间越短,显然赢的概率便会越大。
         许敬宗应下的痛快,随即取出一份字帖,摊放在前方的草地上。
         “我求了许久,才从欧阳大人这儿取了《阴符经》”许敬宗心疼道。
         “明明是你捧欧阳询的臭脚,才乘机取了这份《阴符经》字帖”长孙无忌笑道。
         “许大人哪里捧我,明明是长孙大人嫌老夫长得丑,许大人只是说了一些打抱不平的话语。”
         许敬宗和长孙无忌相互对话时,一个面容枯槁的丑陋老者也加入了进来。
         这人便是刘仁景曾经介绍过的欧阳询。
         对方年岁没八十也有七十岁,苍老之态显出,一头的胡须和头发都有了皱巴巴的模样。
         人到了这把年龄,大都已经没了年轻时的神俊,难言好看。
         只是欧阳询削瘦得太过于厉害,仿若一阵风便能刮跑。
         “耸髆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长孙大人说欧阳大人是只猴,这种诗词太锋锐伤人啊”许敬宗道。
         李鸿儒正眼瞧去,见得了欧阳询的模样。
         许敬宗不说还好,一说下来,李鸿儒觉得欧阳询确实像只瘦弱的老猴子。
         依长孙无忌喜开玩笑的性格,做出这种诗词来太正常了。
         “欧阳询还说我胖成面团团呢”长孙无忌愤愤不平道:“我就是身体发了点福,也没到‘缩头连背暖,俒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的地步。”
         人怕被说丑,也怕被人嘲笑胖。
         长孙无忌这是被欧阳询说成胖得像个面团,还被嘲讽了心思不正。
         长孙无忌和欧阳询各做一首讽刺诗嘲讽对方,算是半斤八两。
         只是许敬宗再插入进来帮腔,也让长孙无忌想着报复回去。
         李鸿儒只觉这些文人骂人太麻烦了一些,其中的弯弯曲曲道道也太多了。
         李鸿儒庆幸自己没上朝廷,不用面对这些门门道道。
         三人相互说上数声,许敬宗又在那儿连声催促。
         这让李鸿儒不得不再做一首以马为题的诗词。
         这算是他一些旧题材拿来顶用。
         “下官今日刚从渤海郡赶回长安城履职,如此,也恕下官斗胆放言。”
         李鸿儒说上一声,这是要开口吟诗了,便是远处的唐皇都竖起了耳朵倾听。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是源于戚继光的《马上作》,咏马,也属于咏人。
         诗文提及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边关的花草都笑我这一生总在奔波,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简短的诗词,并不逊色于长孙无忌此前的《义马》诗,李鸿儒同样向唐皇拍了一道合适得马屁诗。
         除此之外,这首诗也不无针对之意。
         若将许敬宗等人比喻成江花边草,也并无不妥。
         “这是干活的人,在笑咱们这批不干活的人啊”欧阳询率先开口自叹道。
         “这诗真是不错”长孙无忌喜道。
         他就是那个干活的人,留了一道身体在这儿享乐,还有两具身体在干活呢。
         一时之间,长孙无忌还挺满意李鸿儒做的这首诗词,只觉这首诗词就是专业为他量身打造。
         “好!”
         唐皇点头。
         诗词之意各有心领神会。
         在诗词之中属于什么人,解读时便带来了什么感觉,也有着不同的感受。
         “我也是干活的人,我天天都在干活呢”许敬宗悻悻道。
         他怂恿人,但也输得起。
         唐皇点头之时,许敬宗已经拿起草地上那副字帖,让人递交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