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 > 第五百二十二章 浮屠刀法
         在大唐的历法中,当前以戊寅元历为主。
         但李淳风提及这套历法有差缺之处。
         历法不准确,四季、气节、时辰便有偏差。
         对相师而言,这是基础出了错,属于致命的缺陷。
         推衍术算再厉害,最为基础的地方出了问题,推算便难言准确。
         即便是李淳风和袁天纲,也是打马虎眼的高手。
         有些事情不是这两人想说就能说清楚,只能如烂陀寺的僧人一样,提及有伤天和。
         但研读过相术的一些书籍,又参与过这些人的推衍,李鸿儒很清楚这是李淳风等人有心无力。
         没什么嘴巴上说不得的事情,一些事情是牵扯过大,而一些事情是自己压根算不出来,只能靠嘴巴糊弄过去。
         终其原因,历法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甚至于有些相师不得不钻研多套历法,运用不同的时间来做推算。
         这会让推算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李鸿儒偶注意宁王时,也看着手中这册《大皇天历》,连连翻页观看。
         宁王的要求只是引起陪同僧人的一声劝诫,随即便应声了下去。
         这些僧人可以不理睬烽火,也不用理会城卫官,甚至与城主谈笑风生,但在吐浑国王庭面前,姿态难于抬起来。
         双方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人。
         除非是将天柱王等人抬出来,才能和宁王唱对台戏,甚至于让宁王难堪。
         阅读一册珍藏的书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事情迅速平息了下去。
         李鸿儒随手抽了两册书籍,这才放下书,在附近转悠查看。
         宝殿藏书诸多,但汉文字内容的书籍有限,他思索着《大皇天历》,又与当前的戊寅元历做对比,只觉后者更为精确一些。
         诸多事物都是新人胜旧人。
         历史在前进,不仅仅是历法,便是术法,武技等都不断在变化。
         若非战争的影响,让一些传承断绝,诸多方面齐齐胜过前人并非难事。
         “但这套历法也有可取之处!”
         《大皇天历》有些过时,但其中不乏精华之处。
         对历法研究者而言,这是可借鉴的宝典。
         李鸿儒觉得李淳风能拿这册书参考一番,或许能将大唐的历法完善得更好。
         “这念什么?”
         宁王占了一处大台,端坐在台上,捧着一册书籍,一时冥思苦想,一时神色恍然大悟,又有不开解之处。
         他也不避嫌,碰到不懂之处便直接问僧人。
         待得僧人难以作答,又将手下侍卫呼了上去。
         “殿下,您观看的典籍太深奥了,我们也看不懂!”
         侍卫看了之后,茫然回应了一声,这让宁王有些头疼。
         “平常就要你们多读点书,这下可好,连字都识不得!”
         宁王抱怨了一声。
         他的抱怨让一帮侍卫只能抬头望天。
         “殿下,您知识渊博都解析不得,咱们这边详解这种古汉字的人便不算多了”侍卫道。
         “人正,刀术便正,菩提达摩当年和梁武帝纸上论战虽是惜败,但这套刀法亦被梁武帝大赞,发挥的威能定然不低。”
         宁王也不搭理侍卫的话,摸索之下好一阵自言自语。
         宁王说到了两个人,李鸿儒对这两个名字有印象,他甚至还见过其中一位的法身。
         菩提达摩便是他在万佛山所见的佛陀之一。
         对方似乎创建了《洗髓经》,而宁王拿的这套刀法也源于对方。
         至于梁武帝,那便是一两百年前的大人物,梁国的开创者。
         李鸿儒知晓对方,还是因为对方神功天下无敌,最终却是个饿死的结局。
         陶家的剑术亦是源于梁武帝同代的陶弘景。
         陶弘景在当时到底是天下第二,还是天下第三,让陶家人至今都有争议。
         想来前面就是这两头拦路虎了。
         李鸿儒心中微动时,只见一个侍卫朝着他走了过来。
         “你似乎翻阅了两册古汉字历法,随我们来。”
         侍卫话语客气,但腰间挎着的长刀并不客气,见得李鸿儒身体迟疑,已经用长刀的刀柄顶了一下。
         李鸿儒只觉身体一阵巨疼,勉强平稳的伤势被对方强力一顶,几乎欲要吐血。
         他身体一个趔趄,顿时引得侍卫一阵哄笑。
         “原来是个草头子。”
         草头子是吐浑人的骂人话,大致类似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之类的词语。
         “这位大人,我堂弟走商队时有些风感,伤了身体,还在修养之中!”
         见得李鸿儒被嘲,阿拉伊顿时出来躬身赔礼。
         “你是走商队的?”
         阿拉伊解释时,让大台上的宁王有了一些兴趣。
         “是!”
         “你去过大唐?”宁王问道。
         “去过长安城!”
         李鸿儒硬着头皮回了一句。
         他夹杂在人群中,又动用了化妆和一些易容手段,已经算是很低调了。
         但李鸿儒没想到随手翻两册历法,也能引来盘问。
         如果没有猜错,宁王很可能在负责海心山事件的追查。
         想起杨素提及的‘最危险之处便是最安全之处’,李鸿儒一颗戒心顿时也放了下来。
         “你可识这上面的古汉文,只要你能认出来,本王赏银十两!”
         宁王问询两句,随手指了指手中的书籍。
         李鸿儒刚想直接拒绝,但字都没看,直接否认下去也是不妥。
         他快步上前,靠近看了一眼。
         “龙行龘龘也……”
         顺着宁王的手指,李鸿儒默念了一句。
         字不难念,就是写成了一坨,让人难于看清楚。
         若无通读《九经》等大量书籍,不认识这些字也很正常。
         “快念快念,念好了咱们殿下有赏,念不好就去大堂念十天《梨俱吠陀经》”一旁的侍卫催促道。
         阎王易躲,小鬼难缠。
         宁王不方便开口,但一些事情是侍卫在代劳。
         李鸿儒欲吐出口的‘这字我不认识’,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梨俱吠陀经》大概是吐浑人常年默念的经文书,但他啥也不会,到时想念都念不出来。
         “我在长安城算命道人那儿见过这种字,龙行龘龘也,这个字念龘。”
         “龘?”宁王疑道。
         “对!”
         “什么意思?”
         “就是像龙一样快速飞纵!”
         宁王问一声时,李鸿儒勉强做了答。
         这份翻译让宁王很满意。
         “赏!”
         宁王呼了一声,让侍卫取了十两银子过来。
         他这赏赐极为到位,说到做到,李鸿儒顿时连声感谢。
         常年和上位者打交道,李鸿儒不缺见色行事的眼色。
         领了赏赐,他便立刻行礼告退。
         “你慢点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宁王喝住李鸿儒,手一把脑袋,脸上满是头疼之色。
         “菩提达摩当年为了让梁武帝懂这刀中凶险,便用古汉字写了这册书,这让我等后人如何钻研!”
         书是好书,典籍也是好典籍,传承极为上等。
         但如同李鸿儒在九层佛塔获得的佛经术法,宁王只觉这册书有很大的问题。
         他对这册武经难于看明白。
         这更无须说去进行修炼。
         冒然乱练,要么不得章法,要么走火入魔,难有多少可能修行有成。
         “看你也有几分见识,不如将这册书给我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解释清楚”宁王道:“若是本王修行有得,赏你百金不是问题。”
         “你最好是有几分见识”侍卫警声道:“别乱读,否则砍你脑袋也不是问题。”
         这一唱一和配合得极好。
         大概是奖赏有多高,相对应的惩罚也有多重。
         或许这是吐浑人的习俗,也可能是宁王的规矩。
         李鸿儒看着厚重的《浮屠刀法》,只觉遭遇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他哪能解释一套刀法就能让宁王修炼有成。
         宁王又不是他,只要看一遍典籍,就能将一套刀法修行有成。
         伸手触摸《浮屠刀法》时,这册古汉字典籍倒是传来了可修炼的提示。
         李鸿儒只觉和菩提达摩有缘。
         那位佛陀也是个妙人,似乎能做一些推衍之事。
         在万佛山诸多婆罗门佛陀中,也就菩提达摩躲了一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