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全职艺术家 > 第三百零二章 还有谁
         申家瑞这一番吹嘘,让推理圈不少作家懵逼了。
         申家瑞……
         这应该算是史上最大牌的水军了吧?
         如果你申家瑞看过这书就算了,可你分明没看过这本书,就如此大言不惭,不怕事后打脸?
         不仅推理作家们懵。
         出版圈也多少有点懵。
         懵逼的同时,又忍不住暗自警惕,尤其那几家和银蓝书库规模相仿的出版社——
         楚狂要写推理?
         都知道银蓝书库的推理部门压根就是摆设,他们这是打算找楚狂救场?
         还别说。
         楚狂跨越了几次类型之后,真就没人敢说楚狂一定写不好推理,所以很多人多少还是慌的。
         不过无论外界感官如何,经过几日的宣传,终于还是发布了。
         没有赶在月初,随着几个洲合并而导致的各领域作家数量越来越多,大家已经学会了相互错开,不会特意集中在某一天发布新书——
         比如的发布日期,就定在了三月十二号。
         冲着楚狂的名头,业界各大书商没少拿货。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选择无比正确。
         十二号的当天早上。
         书店才刚刚开门,涌进门槛的顾客便有百分之八十是冲着来的!
         “我要一本楚狂新书……”
         “书名记不清了,反正是楚狂新书,对对对,。”
         显然有人看到了书店拉起的宣传立架,立架上是一副华丽的海报,上书这么一行字:
         “就买这本了,。”
         “楚狂发新书了?那就买一本吧。”
         “三本。”
         这种一看就是帮别人也代购了。
         某书店的前台。
         特意观察销量情况的经理看到的销售情况后,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图书圈又多了一位可以靠名气吃饭的作家。”
         这评价可不低!
         正常情况下,读者买书之前,都会翻阅一番。
         虽然价格不贵,但毕竟也是一笔钱,总要谨慎一些。
         可就是有一些作家,他们的作品,读者甚至翻都不翻,就直接掏钱买!
         因为他们对这位作家的水平,非常信任!
         之前的,尚且没有这种威力,不少读者好歹还是会翻阅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的。
         但到了这本,读者们已经基本没有犹豫了!
         哪怕楚狂又和过去一样,写了个他以前从未碰过的题材,也不影响读者的购买热情。
         这就是可以靠名气吃饭的典型例子!
         “也和楚狂成了大神作家有关。”
         经理旁边的秘书若有所思道,文艺协会搞了个大神奖。
         拿了大神奖的作家,都有身价倍增的趋势。
         能让读者们如此果断掏钱的作家,基本都是大神奖起步的级别。
         “我们可能要补货。”
         又观察了一阵子,秘书露出了笑容。
         经理点了点头,的首日销量,数据上大概会相当漂亮,而首日的数据,是最能直观说明一个作家影响力的东西!
         ……
         果不其然。
         当的首日销量出来,整个银蓝书库都是相当振奋!
         因为这部发布的第一天,包括网络购书渠道也算进去,直接卖出了91.4万册!
         首日就接近百万了!
         这玩意儿有专门的机构统计,属于文艺协会的直属部门,就像电影的票房一样,每天都有官方报数。
         要知道这才第一天!
         出于对的口碑信心,银蓝书库的推理部门不认为这本书的后续销量会怎样乏力——
         “怎么说来着?”
         曹得志笑的像个84.26公斤的傻子:“大腿到哪里都是大腿!”
         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银蓝书库的幻想部门。
         虽然楚狂的新书跟幻想部关系不大,但部门里仍然密切关注着这部的消息,结果看到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部门内的编辑们表情都有些复杂。
         “推理部说的没错,大腿到哪里都是大腿……”
         “粗俗,应该说,狼行千里吃肉!”
         “我本来还指着这部反响平平,楚狂老师回我们怀抱继续写幻想呢……”
         “看网上的口碑,这事儿算是指望不上了。”
         “我也买了本,晚上看,我在推理部门有个哥们,一直跟我念叨,说这本书要炸裂。”
         “……”
         银蓝书库内部,早就流传出楚狂这本新书很厉害的传言,只是因为出版前的保密原则,非同部门接触不到具体内容而已。
         但正如某位编辑说的那样。
         随着的发布,以及第一批读者看完这部,网上的评价,已经炸了!
         蓝星推理读者,第一次遭遇叙诡的洗礼!
         某图书网。
         关于的热评第一条,在不涉及剧透的原则下,最大程度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凶手竟然是他!!!”
         这条热评的点赞数是:34566
         算是某种正确的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但出于不剧透的基本素质,这条评论已经具有强烈暗示了。
         热评第二条更有意思。
         简简单单两个字,以及多个省略号:
         “我擦!!!!!!!!!!!!”
         前排大多都是好评。
         “看到这条评论的读者,建议你先别看网上的评价,自己买一本看,看完再来这,事后你会感谢我的提醒。”
         “如果波洛没有隐退到这里来种南瓜就好了……”
         “看到结局,我人傻了。”
         “已经不用废话了吧,这就是那种逢人都要推荐,不看就是人生遗憾的大作。”
         “不夸张的说,看到结局,冷汗下来了。”
         “楚狂老贼把我骗的好惨!偏偏我又被骗的心甘情愿也是没谁了。”
         “谁能提前猜到凶手的,请受我一拜!”
         “啊啊啊啊啊!凶手竟然是谢泼德!!!!”
         “楼上太缺德了,建议管理员控评,这书一旦被剧透,阅读体验感直接降低50%。”
         “竟然有人给剧透的短评点赞……你们认真的吗?”
         “诸君,我喜欢波洛!”
         “好工整的推理结构,结尾处解答了所有的案件疑惑,所有的线索都没遗漏,前面细节处的铺垫也非常完美,不敢想象楚狂这是第一次写推理!论跨类型写作我就服楚狂!”
         “……”
         而在推理圈,许多小群也是第一时间炸起,显然很多人也都第一时间阅读了。
         某个推理作家群内。
         管理员忽然说了一句话:“提醒下还没开始看的老师记得屏蔽聊天记录,不然会被剧透的怀疑人生。”
         有人熟练的照做,有人却有猫一般的好奇心。
         然后没屏蔽群的成员,就看到很多平时不冒泡的作家都出来了,全是讨论的——
         “银蓝书库的宣传没有水分,服了,真的开创了新类型!”
         “推理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作手法。”
         “案件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凶手基本上猜不到,楚狂做了文字陷阱,愚弄了读者,但这部就是那种就算自己被愚弄,看到结局也仍然忍不住震惊的类型。”
         “谁能想到凶手就是第一人称的我?”
         “别说了,我下本书有灵感了。”
         “何止你下本书有灵感了,估计圈子里不少作者都有灵感了。”
         “这种写法要是风靡起来……麻蛋,读者看多了会气死好嘛!”
         “推理就是挖坑,是我见过最大的一个坑,倒数第四章还猜不出凶手,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完败!”
         “……”
         这位因为好奇没把群给屏蔽的群员发了个省略号:“这书,我还怎么看?”
         顿时,群里出现不厚道的“哈哈哈哈哈”+1标记。
         出于某种复读机本质,也可能是强迫症使然,此人只能含泪点下“+1”。
         猫被好奇心害死了。
         其他提前知道了结果可读性下降起码百分之三十。
         而提前被剧透,可读性的下降程度大概是百分之五十——
         对于阅读体验的谋杀是致命的!
         而随着时间推移到第二天,口碑快速酝酿出来,的销量,彻底爆炸了,直接飙升到一百六十万册!
         比第一天还高!
         哪怕蓝星开始合并,读者基数越来越大,第二天的销量,也结结实实的惊动了无数人!
         畅销!
         风靡!
         这是一场属于推理的风暴,至此再也没有人怀疑银蓝书库的宣传里对楚狂那句“开创推理新类型”的评价!
         没有错,这的确是开辟了一种新型写法。
         凶手不仅仅可以是我——
         思路的开拓,让很多推理作家意识到,原来诡计不仅仅可以用于案件本身,也可以是读者阅读的每一个字眼!
         真正的诡计多端!
         而最恐怖的地方在于……
         哪怕通篇都在骗人,看到结尾,读者也会被骗的心甘情愿!
         这一天。
         申家瑞在部落上发布的最新动态,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三个字,却把“吹”之一字体现到了极致,那三个字就是:
         “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