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春秋大领主 > 第64章:谋求新发展
         技术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明知道那个方向是对的,哪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和困难就放弃?
         吕武没想搞什么大动作,他只是在进行必要的积累。
         之前已经提到培养各种工匠的困难度,需要消耗的资源也会非常庞大。
         吕武没有天真到认为自己短时间能够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匠人,只是需要有一个规划,分批地逐渐累积数量。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他能对外购买匠人。
         目前,大部分的匠人都是“家养”型,以国君名下的匠人数量最多。
         国君甚至会专门开设各种作坊,委托在某个谁的名下,交给那个人去管理和经营。
         属于自由身的匠人数量非常稀缺,他们的生存空间其实也不大。
         原因相当简单。
         有钱并有购物欲望的人,绝大多数会是贵族。
         而贵族有自己的领地,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想要什么东西大多自产自足,不够了也是向同为贵族采购。
         自由匠人,他们生产的量不会高,也不够资格参与到贵族贸易中去,有钱并有那个意愿购买东西的国人(一般指住自由民),他们也会选择大贵族经营的店铺。
         一开始吕武想要搞各种各样的路边摊,主要是他压根不知道春秋的社会生态和环境,才会有那种“超前”的想法。
         现在,他已经知道有钱并有购买欲的群体都是哪些,早就放弃了摆摊的想法。
         并且每次想起了,他还会有点小尴尬。
         难以大批量地培训匠人?
         吕武的选择是从属民中挑一些半大不小的机灵少年,跟着那些匠人打下手。
         他还在进行观察和思索,能不能编写出什么教科书来。
         这个想法刚生起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写书或许不难,只是沟通与观察,将归纳来的知识,用文字记载起来。
         关键是,字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字啊!
         要是为了培养匠人,再去教孩子识字,肯定要疯了。
         以老吕家目前的财力也办不到。
         那么,事实就显得很苍白了。
         需要的是手把手教,耗费的时间通常很长。
         吕武召集了家臣,问道:“缺匠人,何处可购?”
         几个家臣面面相觑了一下。
         他们对吕武想要买匠人肯定是支持的态度。
         只是,匠人虽然也是奴隶的一种,愿意卖的贵族,却几乎没有。
         “主,征之战可得。”虞显直白地说:“购无可购。”
         随军出战,幸运了碰上去打某个小国的都城,杀进去有针对性地俘虏一批,是最快的获得方式。
         去攻打其他贵族也能抢一批,但也轮不到老吕家去打。
         吕武看向其余的家臣。
         他们附和了虞显的意见。
         表现得比较活跃的卫睿,说道:“主或可寻韩、魏?”
         有姻亲关系,吕武这边正在建设期,的的确确是能寻求韩氏和魏氏的帮助。
         吕武却是迟疑了。
         要搞的东西有保密性质,借来了各种工匠,既然是借,肯定是有还的那么一天。
         “可。”吕武又问:“需几多?”
         他借来的匠人可以干很多事情,自己家的那些匠人着投入到需要保密的工程中去。
         虞显立刻来了精神。
         他负责建设的建设项目不少,一直以来都在苦恼没有足够的匠人,需要工具无法及时打造,报出了一个数量。
         吕武将几名家臣的建议书以文字。
         毕竟,记性好,不如烂笔头。
         春耕已经过去,到了该歇一歇的时间段。
         韩氏和魏氏要是没有搞什么大开发或工程建设,会很乐意借出匠人。
         要不然,匠人闲着也是闲着。
         交情好的贵族,互相之间借东西和借人,其实非常频繁。
         东西什么的,要不要利息,会事先约定好。
         借人,则是自家没活干,养着也是白养,借出去能省了粮食消耗,也能增加匠人技术的熟练度,不至于长时间没活干,技能给生疏了。
         吕武特地派人回老封领让韩妏与魏晗写好家信,才选定家臣前往韩氏与魏氏那边
         她们不是写求援的内容,只是一些家常话。
         吕武的求援,需要家臣去操办。
         两位夫人已经知道吕武想做什么,她们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同样重视夫主的领地建设,对于夫主找自己的娘家借人,非但不反对,还感到很有面子。
         倒是作为正妻的赵?知道后,连续好几天有些心情抑郁。
         她也想帮,但赵氏现在明显出不了多少力。
         老封领那边的事情,吕武只是在关注,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封领。
         他让卓陪同,进山查看了一圈。
         这边的山体大体上不怎么陡峭,甚至某些山更像是隆起的一个大坡地,并且不长树,覆盖了很茂密的草地。
         这就是卓为什么会说适合放牧的原因。
         其实吧?
         该片区域在未来被不止一个实力当成了养马场,先后培育出了不少的优良战马。
         吕武查看下来,修建养马场的想法肯定有,只是底子限制,再加上财力不足,需要比较现实地划分区域用来放羊。
         该去看的煤山以及铁矿区,他也先后去查看了。
         总的来说,煤真的到处都是,要是有那个能力向下挖,以目前的消耗量而言,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铁矿只找到了两处,只不过无法判断铁矿石的质量怎么样。
         他们还找到了不错的黏土。
         其他人不知道用途的石灰岩,吕武发现后又有了新的惊喜。
         这边的“阴”城被清理出来,农耕区也播种完毕。
         吕武从山地出来后,设宴款待了亲自过来的几名贵族。
         至于没亲自来,却是派来人手帮忙的其余几家,他也吩咐家臣准备好了礼物,会让各家带回去。
         周边贵族来帮忙是出于目前的习俗。
         大概就是一种守望相助的意思。
         这个“阴”地周边的贵族,依附魏氏的那些会是老吕家天然上的盟友,他们从某种程度来讲,也乐意跟吕武缔结友谊,期望能够有所收获。
         被清理出来的“阴”城,挤一挤能进住六千余人,不太讲究的话挤个上万人也是可以的。
         野外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周边的村落体系没建立起来之前,吕武就将所有奴隶给集中了进去。
         安排好武士看管城池。
         属民以及“阴”地本来的住民,住在城外的营盘。
         宴会结束后,吕武特地留下了梁挈。
         他俩现在已经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物。
         梁挈行为举止方面变得无比恭敬。
         吕武留下梁挈只是想问一问北边胡人的事情,打听有多少个部落,存在什么特产。
         其实这种行为很不礼貌。
         梁挈也没有那个义务告知吕武那些情报。
         只是一个不是真贵族。
         另一个很希望能跟对方继续合作,又或者说保持友好关系,沟通也就显得很顺利。
         老吕家从去年开始就在围猎旷野的野人,有了新的封地后,行动自然还是继续。
         吕武打听胡人的消息,主要还是寻求贸易渠道。
         要是胡人真的很好欺负,也不是不能欺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