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摄政王的小祖宗六岁了 > 第492章
         493章
         (重复,早点睡,明早五点会替换过来,如果没有刷新的,可以来裙里找我,裙号在第一章。)
         她此时的样子显然是已经醉了,崔彧知道现在跟她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
         索性没有再说话,将她手中的酒杯夺过来放在了桌子上,弯腰将她抱起。
         “你醉了,不能再喝了。”
         音华的手臂攀着他的肩膀,眼波横媚,很乖巧的依靠在他的胸前。
         待到回了内室之后,崔彧将她放下之时,音华勾住了他的脖子,整个人挂在他身上,热切而又激烈的吻上了他。
         崔彧先是一怔,之后,眸色灼灼。
         他捧着音华的脸颊,放肆而又热烈的回应着她。
         她的衣衫尽褪,她的每一寸对于他来说,都有着巨大的诱惑。
         直到那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他的后心,身下那个脸色微红,眼神中闪着狠戾的她,拿着匕首狠狠的刺下。
         “崔彧,你去死!”
         血流了出来,崔彧将匕首拔下放到了她的手中,握着她的手,朝着自己胸口而来。
         “刺这里,只要你要,我给你!”
         音华颤抖着双手,无论如何也刺不下去了,她恨崔玉彧,更恨自己。
         那天之后她许久没有见到崔彧,直到大婚那日,宫里的嬷嬷一早过来给他绞面,上妆,帮她换上嫁衣。
         她坐在太初殿里,如同一个提线木偶,一般被众人操纵者。
         有宫人来报,说崔彧迎亲的队伍已经在路上,很快便会到太初殿。
         她没等来崔彧的迎亲队伍,却等来了另一个消息。
         南诏的细作,不知道何时已经混入京中,此时里应外合,不过半日的功夫,城外的大军便已经进了京城。
         如今的太子殿下慌神了,生怕皇城失手,调集了禁军紧闭宫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连崔彧迎亲的队伍也拦在了宫外,此时宫中大乱,宫女太监们纷纷带着包裹,去寻找能躲避的地方。
         她知道崔彧根本不在乎皇城是否失守,也不在乎天下是否大乱,此时的他如同一个疯子一般,挥霍着郑家的江山。
         如今贵为太子的二皇子,在听到南诏大军逼近皇城的时候,已经开始收拾细软,带着平日里喜欢的美人,还有伺候的太监,要从密道逃出去。
         音华去了承乾殿,因病卧在长踏一年多的父皇,此时形销骨立,伺候他的宫人不知道逃去何处了。
         风光了一生,竟得这样一个下场,坐在他的床榻前,她第一次觉得,这世上或许真的有因果。
         乱军如果进了皇城,她可以想象到之后的光景,进入京城的不仅仅只有南召的军队,还有其他叛乱的军队。
         这些皇妃还有公主们到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不堪,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
         “父皇你后悔过吗?夫妻,父子全部离心离德,好好的天下成了今日这幅景象,百姓流离,徒增杀戮,这里即将成为一个炼狱场。你的女儿后妃将会在这一场战争中受尽屈辱,你一直看好的二皇兄,还没开战便已经降了,带着东西逃出了皇城,百官群臣中,竟无一个人敢去抵抗着叛军,父皇,这是你想要的天下吗?”
         文昭帝躺在床上,一双浑浊的双目,泪眼朦胧。
         他双唇微翕,想说话却什么也说不出。
         音华抬手将他的眼泪擦去。许久,唇边噙了一抹笑意。
         “下辈子,女儿再也不愿做这皇家的公主了。”
         说完音华转身出去了,去了奉鼎店。
         她已经通知了宫里所有的皇子公主,从密道出去。
         逃出皇城之后,将来做一个普通人,好好的在这世上生存。
         只是他们需要时间,而此时的皇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破。
         奉鼎殿封着护国神鼎,开国之初,一个先人赠予先祖的。
         这护国神鼎受了他们郑家皇室几百年的香火,就算此时国运不在,也能护着这个皇城一时半刻。
         此时殿中已经没有人看守,她推开店门,看到那神鼎就供奉在大殿中。
         她开启了护国神鼎后出了大殿,在四处逃窜太监和宫女中她一身红衣,显得格格不入。
         她上了皇城中最高的那堵墙,当年她总是在这里瞭望西北方,等着他的归来。
         而此时,她再次登上高台。
         她看到了他。
         依旧隔着一道宫墙,红衣白马的新郎官。
         他或许也没想到,叛军会来的这样快。
         他想着,要成亲后带她离开。
         全然不管这皇室中人的生死,更不管这天下人的生死。
         百官今日进宫来观礼,没想到发生兵变,锁在了这宫中。
         如今太子逃了,百官们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姿态,卑躬屈膝的模样当真是可笑至极。
         此时他们都看到了那高高的宫墙上一抹红色的身影。
         她说的话,散在了风中,所有人听在耳中,脸皮发烫。
         一个芊芊弱质,竟然将他们骂的一文不值。
         骂他们奴颜贱骨,连狗都不如。
         狗都知晓忠诚,而他们先是卑微的奉承崔彧,如今又做出投降的模样。
         骂完了他们,音华看着隔了一道城墙的崔彧,而此时崔彧知晓她要做什么。
         此时在朝着她的方向赶来,他在喊着什么,她听不到。
         隔得太远,音华已经看不清楚崔彧此时是何神情。
         只知道他的身影有些慌乱狼狈,他拼命的跑过来。
         终于可以解脱了,终于他再也威胁不到自己了。
         若不是因为自己,程家也不可能这般信任崔彧,由着他在西北夺权。
         若不是因为自己,母后还有程家也不会死得这么惨。
         她可以去原谅所有人,但只却原谅不了自己。
         不知道今天的天是什么颜色的。
         母后死的那天,天很蓝,晴空万里,而今天她眼前只有一片血雾蒙蒙。
         她想到了去年冬天,在城中看到那些卖儿卖女的人家,小小的年纪,便被当成牲口一样任人挑选。
         这一场战乱之后,不知会有多少人家会流离失所,也不知这一场战乱何时会结束。
         一个王朝的结束,再到一个王朝的到来,几年的动乱,又不知道会有多少的生命,会掩埋在这历史的洪流中。
         她望着那边拼命赶来的崔彧。
         他会后悔吗?
         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孽吗?
         众大臣看着,城墙上那公主没有再骂了,只是不知道此时在吟唱着什么。
         有风吹来的时候,他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