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开局就登基 > 第237章 小冰河期的深秋
         岳飞率军出关作战,已经大半年有余。
         刚进入九月,天气已经开始越来越冷。
         小冰河时期的深秋,已经寒冷到让人有些绝望。
         现在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再过一个月,外边绝对不在适合人类任何活动。
         打个比方,如果在外面小便,冷风一吹,绝对会连人一起冻在地上。
         尽管还不到最冷时间,但整个科尔沁部帐篷外,除了一些瑟瑟发抖的卫兵外,已经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影,鞑子们全部龟缩在帐篷里烧炭取暖。
         豪格率领镶蓝旗走后,据可靠情报,明军连续扫平很多小部落。
         但一直没有出现在科尔沁区域,科尔沁部毕竟兵强马壮,奥巴也渐渐放松警惕。
         一些将领都聚集在奥巴帐篷里,帐篷中间有几大盆碳火燃烧,里面很是温暖。
         鞑子们他们一边喝着马奶酒,一边在商量明军入侵草原的事。
         军师阿奇滋说道:
         “大汗,前一段时间,明军动作频频,很多蒙元部落都被灭,现在他们好像突然停止动作。”
         高济台是奥巴麾下第一猛将,他本就不把明军放在眼里。
         听到军师的话,他很不屑:
         “哼,那是明军没有进攻我科尔沁部,只要他们敢踏进科尔沁半步,本将军定让他们全军覆灭。”
         阿木伊奥:
         “将军不可大意,既然明军能够一路横扫蒙元各个部落,他们绝对不会像豪格说的那么弱。”
         “”以末将看,随着冬季到来,气温越来月低,几乎都达到零下三十度,他们火枪都无法点火,根本不适合军事作战,肯定暂时休兵停战,最早也要到明年开春才会重新开战。”
         达济台图:
         “对啊,我支持这种的说法,现在冷的根本都不能出门,明军补给肯定很困难,他们都身穿铁甲,根本不能御寒,暂时绝对不会入侵科尔沁……”
         科尔沁精英们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么冷天气,明军还会对科尔沁发起进攻。
         意见达成一致后,鞑子们都各自回到自己帐篷,抱着抢来的汉人女子享乐去了。
         明军真的如鞑子们所说,全部穿着铁甲?
         当然不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朱由检怎么可能不知道明末处于小冰河期。
         在出发前,朱由检都已经给明军都准备好了就棉袄棉裤和大棉被。
         别看明军都还穿着铁甲,可是铁甲里都穿着非常保暖的棉衣棉裤棉帽和手套,连战马都穿上小棉甲。
         现在只是刚进入深秋,并没有进去最严酷的冬天,更不要说寒冬。
         冰河期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说,是一种气候现象。
         在它所发生的时期里,气温会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各种各样的灾害。
         明朝末年正值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四次小冰河期巅峰。
         由于其带来的恶劣天气,包括明朝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进而直接改变了世界历史。
         我国历史上一共发生过四次小冰河期,第一次发生在殷商末年,直接导致了周朝代商。
         第二次发生在东汉末年,导致了三国乱世。
         第三次发生在唐朝末年,导致了五代乱世。
         而第四次则发生在明末。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严峻的自然灾害之一。
         根据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记载。
         从顺治十年到顺治十三年,北京北运河年年封冻长达110天。
         而这个时期还是小冰河期即将结束的尾声,明末小冰河期的巅峰在崇祯时期。
         据现代科技推断,崇祯在位期间,连南方的广东地区都下了一尺多厚的暴雪。
         北方各地更是封冻千里,大小江河全部结冰,漕运几近废黜。
         牲畜、庄稼包括人都被冻死、冻伤无数,其摄氏温度达到了惊人的零下40度。
         在这种低温之下,沸水泼出会被瞬间冻成白雾。
         树木花草会被罕见的“冰凌”完全封住,人即便是身穿数层棉衣出行也会有寒冷刺骨的感觉。
         由此可见,明末的北方大地,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
         但是,除了极寒的天气以外,因天灾而造成的农业减产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明末农民起义并不是起始于崇祯时期,事实上整个明朝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爆发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但真正受小冰河期影响而产生的农民起义应该从王二起义算起。
         天启七年,受小冰河期影响,陕西全境欠收,黎民百姓只能靠吃树皮草根度日。
         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所以虽然有大量农民军此起彼伏,但却根本无法动摇明朝的根基。
         但等到崇祯即位以后,小冰河期的威力彻底释放,整个大明王朝的农民起义就变得越来越频繁了。
         崇祯元年七月,陕西境内就有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人揭竿而起。
         而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起义军主要首领也在崇祯三年前后陆续起义。
         最终直接导致小冰河期的主要特征虽然是寒冷,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它唯一的特征。
         除了寒冷以外,干旱、滋生蝗灾、鼠灾都是小冰河期的特点。
         明末的旱灾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发生在1637至1643这6年间的崇祯大旱。
         此次大旱的灾情之严重,受灾范围之广大,旷古烁今。
         据统计,在当时一共有23个省份受灾,其中华北、河北、河南等地区甚至连续受灾五年以上,堪称赤地千里。
         而且此次大旱表现出了极不寻常的特性,北旱南涝。
         顾名思义,北旱南涝就是指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旱灾之时,南方地区却在经历洪涝灾害。
         这样的灾情分布不仅增加了灾害的复杂程度,也让抗灾救灾工作变得举步维艰。
         但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常年的大旱还引发了蝗灾和鼠灾。
         明末的蝗灾和鼠灾一般都是沿着黄河两岸发作,而且持续时间长久,最长的一次甚至连续五年不断爆发。
         如此漫长的灾期直接导致整个北方地区灾情的失控,整个明朝陷入前所未的绝境。
         由此可见,小冰河期虽然不是明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它绝对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小冰河期的到来,北方草原草场大量衰败,身为游牧民族的满清政权不得不尽力南下。
         而小冰河期造成的农业减产,也让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终从里到外将整个大明王朝拉下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