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05章吴襄叛变,结果……
         崇祯忍住心中的怒火,淡定地说道:“你在这里执勤多久了?”
         那士兵小心翼翼道:“小人是前年从军的,一直在这里执勤。”
         “那这些粮仓的粮食是什么时候运过来的?”
         “是三个月前,说是从关内调度过来的一批粮食,是朝廷给的。”
         “朝廷给的?”崇祯深吸了一口气,没有再问什么,他大步走了出去。
         看起来依然很淡定,但隐藏在长袖下的拳头捏得紧紧的,手背上一根根青筋暴出来。
         崇祯很快回到自己的行宫,道:“收拾东西,回京。”
         “是。”
         锦衣卫和神武卫收拾得非常快,可见他们平时纪律严明。
         收拾完后,就一路浩浩荡荡出了城。
         城门口也没有人敢阻拦。
         有人快速跑到总兵府衙门,将睡梦中的吴襄叫醒。
         “什么!”吴襄大吃了一惊,“陛下去粮仓了!”
         “是啊,吴帅!”
         “现在人呢?”
         “已经出城了。”
         吴襄整个人呆立在原地,随后立刻穿好衣服,整顿人马,朝崇祯出城的方向狂奔去。
         但是,他哪里还追得到。
         一个时辰后,在锦州城东80里地扎营的卢象升收到了皇帝的一份密信,密信上写着一句简短又意味深长的话:谨防吴襄。
         往往一般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卢象升虽然搞不清楚缘由,但既然皇帝都亲自提醒了,他不得不防。
         这四个字何解?
         一切从粮库里的粮食说起。
         原因很简单。
         粮库里的粮食是朝廷运过来的军粮,由户部和兵部一同在地方上筹集,由兵部调遣。
         如果不足,各路兵备道下属衙门也会在当地从军户征集。
         例如辽东。
         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战略之一是辽人守辽土,其中包括在辽东屯田,自给自足。
         毕竟建奴的机动性极强,战争可能来的很突然。
         如果辽东前线的粮食一切靠朝廷攻击,就可能完全反应不过来。
         所以,单纯从应对战争突发性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好战术。
         锦州一带就有不少良田。
         但是问题来了,这样就很容易养出军阀头子。
         中国历史皇权演变,到了明朝的时候,中央对各地的军权都是极度敏感的。
         各地的军饷、军粮,一律只得朝廷亲自拨发,这是为了抓住各地军队的命根子,使得军队不至于跟着武将叛乱,避免安史之乱。
         这种玩法效果好不好?
         遏制武将效果非常好,毕竟大家都是人,是人就要钱,自己不仅要吃,后面都还有家庭要养。
         但弊端就是一旦后勤军政体系腐败,就会出现粮草供应不足,军心不稳,军心不稳就会哗变。
         边军哗变是明末司空见惯的事情。
         那么和锦州的粮库有什么关联呢?
         当然有!
         锦州的粮库里发现用沙子充当粮食的现象。
         有两种可能。
         一、可能在运输途中,就已经被换成沙子,而非吴襄所为。
         如果是这样,就是兵部的责任,或者兵部和户部都有责任。
         二、运到锦州后,被吴襄换了。
         如果是这样,吴襄就该被凌迟处死。
         那么,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不管兵部调过来的时候,到底是什么。
         最后里面是沙子,外面是发霉的粮食,这显然是被人将粮食卸下来后,在粮库里,重新布置了的,为了掩人耳目。
         这件事吴襄不可能不知道。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养私兵!
         将朝廷的粮食扣下,运到自己的粮仓里,然后粮食由自己来随意分派。
         自己的家兵就多给,不是自己的家兵,就少给。
         这不是什么秘密,史料就有记载。
         就冲这一点,他就该被拖到菜市口凌迟。
         一路朝山海关赶的张晨,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一样。
         军粮对军队到底意味着什么?
         军粮是军队最基础的保障,没有它,一切都是扯淡!
         就像你在公司卖命,那你老板给你画饼画得再完美,一个月给你1000块钱,你却还有一大家子要养,你觉得这个老板人品如何?
         就算这个老板穿着补丁衣服,每天一大早起来读书,然后各种给你灌鸡汤,你会如何想?
         你当然想一巴掌抽过去:老板你脑子瓦特了?
         最后公司倒闭,老板自缢之前还来了一句:公司倒闭不是我的错,都是你们这些员工,你们为什么好好给我工作!你们都该死!
         那么言归正传,现在锦州的情况,暴露出来了。
         吴襄一定已经知道自己离开了,他有两个选择:
         一、负荆请罪,承认错误。
         但他刚战败,现在又被发现粮食造假。
         如果他脑子没问题的话,大概率是不会选择负荆请罪的。
         二、既然不会,就很可能铤而走险,毕竟他有家兵。
         而且现在辽东局势,皇太极看起来还占主动地位,他甚至可能摇身一变投靠皇太极。
         如何投靠皇太极?
         当然是发动对天雄军的突袭。
         所以,崇祯来密信提醒卢象升。
         但他现在已经追不过来了。
         即便追过来,也未必吃得下一万神武卫。
         追了半天后,吴襄的确没有追上,最后焦虑地回了锦州。
         吴襄在总兵府衙门想了半天。
         该不该去请罪?
         要不将责任全部推到兵部?
         实际上,吴襄绝对不想叛变,也不敢叛变。
         为什么?
         他又没有上帝视野,他也不知道十几年之后的鞑清可能会得天下。
         在崇祯四年的明朝,谁都不认为大明朝在十几年之后会灭亡。
         毕竟从土地、人口、财富、军队数量来看,大明朝完全是碾压辽东后金的。
         人在跳槽的时候,都会左右权衡。
         毕竟这是生死大事。
         不过,犹豫了半天之后,吴襄心里还是一横。
         没办法,皇帝都跑了,连给自己狡辩的机会都不给了,足以说明皇帝已经对自己彻底失去信任了,甚至担心自己在锦州将他软禁起来。
         这事皇帝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了!
         与其等着被杀,不如现在反了。
         下定决心后,吴襄便将自己的心腹们都叫来,然后跟他们说了现在的状况。
         众人听完后,都大吃了一惊,各自害怕又犹豫起来。
         不过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跟着吴襄刀口舔血的,私吞军饷、草菅人命这些事这里的人都有份。
         他们也没有退路。
         “吴帅,现在咱们没有退路了!”
         “是啊,吴帅,反吧。”
         “皇太极现在围困大凌河城,正好我们现在出兵助皇太极,必然可以赢得他的信任!”
         “如此说来,我们先去突袭卢象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