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网瘾少年刘禅之崛起 > 第276章 知识改变所有人命运(为紫金玲是熊猫王加更1/7)
         孟获在遭到句扶的偷袭之后聪明的选择没有正面硬刚。
         他率领那些忠心耿耿的手下向南逃离,企图逃回大本营滇池,
         可没想到刘禅的支援部队居然来的飞快,他们一路翻山越岭,早早赶到味县南端,完全堵住了孟获的归路。
         孟获可不想第二次成为刘禅的俘虏,他大喊一声“南中勇士随我杀敌”,
         可话音刚落,自己周围的南中勇士扑通扑通跪了一地,只有他一个人傻站着看着格外显眼。
         黄忠哈哈大笑,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他捋了捋自己白花花的胡须,恭维道:
         “跟着世子打仗就是轻松,这孟获果然全无抵抗之力。”
         万般无奈之下,可怜的孟获只能第二次扔下武器拱手请降。
         他和董荼那、金环三结等人被一起带到刘禅面前,不甘心地跪下,喃喃地道:
         “参见世子!”
         金环三结等人还不知道面前端坐的这个的圆脸少年是谁,有人用蛮语翻译一下,金环三结才脱口而出:
         “汝是刘阿斗?”
         “大胆!”几个懂蛮语的通译各个勃然大怒,
         孟琰也哼了一声,冷笑道:
         “此间蛮夷好生无礼,世子也亲眼见了。”
         孟琰的言下之意是这些蛮夷的不服教化是骨子里面带出来的,
         不管世子用什么方法也没用,想要南中稳定,还得靠几大姓通力合作,共同镇服这些随时可能造反的夷人。
         刘禅怀中抱着那只可爱的小食铁兽轻轻抚摸,颇为高深地一笑:
         “无妨无妨,要有耐心。”
         孟琰:……
         今天的世子有点不对头啊,怎么阴阳怪气的。
         孟获听金环三结开口就满满地作死,心中不禁冷笑不已。
         让你们投降,让你们投降。
         等会你们被刘禅挨个砍了就知道这些汉人根本靠不住。
         金环三结也知道自己错了,可他还是执拗地盯着刘禅,咧嘴笑道:
         “世子认识虞翻吗,那写的极好,不愧是中原大儒啊。”
         孟琰:……
         那本在世族中简直就是个笑话,可意外的是这些蛮夷却非常喜欢。
         书稿倒是不缺,可他们大多数都不识汉字,自己族中懂汉话的那些人也基本都是刚刚识字而已。
         翻译的进展非常慢,让金环三结等的抓心挠肝,逃跑的路上都念念不忘,
         见了刘禅一开口就是这个话题,让刘禅不禁莞尔。
         “喜欢看就好。”
         他又搓了搓食铁兽的脑袋,食铁兽发出一声舒服的嘤嘤怪叫,似乎非常欢乐。
         “这位头人,有没有兴趣自己写一本,我可以帮你刊印发行。”
         “蛤?”
         金环三结瞪着那个通译,还以为这个通译在自己开涮,
         见孟获也是一脸懵逼,这才相信刘禅原来真的说了这些。
         “这,这怎么使得,
         我哪里会写,我哪里会写这种东西啊。”
         就金环三结的文化水平,让他写点东西实在是太困难了,
         刘禅也知道这点,不过不妨碍他给金环三结灌心灵鸡汤。
         “这个好办,头人可以尽书南中风物、水土、英雄、物产,
         只要用我大汉文字书写,我都能帮头人刊印。
         千年之后,南中诸子都灰飞烟灭,只有头人的书能流传,我还得提前恭喜头人才是。”
         金环三结是个非常实在的人,他听完通译的仔细翻译,不禁两眼放光:
         “好好好,我回去一定要苦学,一定要学会汉字汉话,
         世子决不能骗我,一定要帮我出书啊。”
         董荼那在旁边酸溜溜地道:
         “算了吧,就你写的那些东西,写出来也不会有人愿意看!”
         刘禅微笑道:
         “这个好说,这位头人编著的书刊可以先在族中发行,
         只要族中人人识字,此书……呵呵……”
         对啊!
         这下董荼那的眼睛都亮了。
         没人看,我可以先逼着族中人学习阅读,
         金环三结都能写书,我董荼那也可以啊。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书本是非常珍惜的东西,
         别说夷人了,汉地都没有多少人能随意传播自己的书本。
         董荼那这会儿全然忘了现在还是个俘虏,心思已经快进到把中的主角姓名改成自己,再把反派改成自己的仇人。
         这本书印出来先让自己的族人看,以后流传下去,岂不是一段南中佳话,就如口口相传的神明故事一般。
         汉字虽然难学,但我可以逼着族中的人一起学,到时候按照我的要求替我书写,岂不美哉?
         孟获见这两个铁憨憨被刘禅忽悠的一愣一愣,心中不住地叫苦。
         刘禅这手段也太卑鄙了,你招揽南中夷人好歹给点实在点的东西,
         你们俩也真是没出息,刘禅随便给点好处就飘飘然成了这副模样。
         说归说,闹归闹,刘禅见玩的也差不多了,慢悠悠地干咳一声,笑道:
         “不知孟头人这次可心服?”
         孟获犹豫了片刻,叹息道:
         “服了服了。”
         刘禅见他还是一副不服的样子,冷哼道:
         “头人可以再退,到时我等再一决胜负便是。”
         我特么还能退去哪啊……
         虽然理论上孟获还能再退去滇池,但跟随他作战的这些夷人已经迫不及待要投降刘禅。
         要是孟获坚持,别看现在金环三结、董荼那这些人跟孟获还称兄道弟,
         到时候为了给刘禅表忠心,他们说不准会直接砍下孟获的狗头。
         心中虽然非常不服,但孟获还是只能表示对刘禅的佩服,反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只能任由刘禅收拾了。
         没有七擒孟获,估计孟获是真的不服,
         不过他不服也不要紧。
         刘禅直接把庲降都督迁到味县,又决定取消益州郡,和周围的几个郡组成云南、建宁、兴谷三郡,设置更多的官吏减少管理的难度。
         为了扩充军备,刘禅还决定征召大量的南中蛮夷北上从军,剩下的部曲则授给南中诸姓,一来保护他们的部分利益,二来让他们和南中的诸姓形成一定的平衡。
         这是历史上诸葛亮的重要方略,也是之前刘禅跟孟琰讲好的条件。
         孟琰这次为刘禅平定南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了安抚这些大姓的,孟琰也将成为将军,即将率领众人北上,这也是之前谈好的条件。
         如果没什么意外,后面又是大汉传统朝廷、大姓共治的美好局面。
         可显然刘禅不想只做这些。
         南中变乱已久,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平定南中,但仍时不时有变乱发生,
         后来的庲降都督张翼甚至被民变打的回去请罪,换上马忠才有了一定的改观。
         完全相信这些大姓是取死之道,刘禅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而且,他准备在南中稍稍推广一下自己从千年后的世界学到的东西。
         考试。
         “五部都尉协助庲降都督镇守南中,其中一人由庲降都督直接指派,
         其余四人,两人由汉姓选拔,两人由夷姓选拔。
         三十年后,不分夷汉,一视同仁选官!”
         刘禅从戚金金那听说,后世选拔人才的方式叫做考试,
         而考试是由科举逐渐演变形成。
         虽然这种政策不能彻底改变不公平——有钱有资源的人依然能钻种种空子,依然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向上条件,
         但这种方法终究给底层人向上提供一个渠道。
         前提是,一定要有一定的识字率。
         刘禅在荆州的时候就考虑到那把这种办法拿出来选官,
         可想到曹丕现在拿九品官人法拉拢世族,自己要是在这时候搞这一套,难免会影响跟世族的关系。
         这等于挖自己的根。
         毕竟现在天下未定,仍然需要积极拉拢这些世族给自己效力。
         何况就算考试,总要有统一的考试题目范围,
         那些经典和经典的解释权都掌握在豪族的手中,选来选去,能解释这些经典的也只有那一小撮人。
         就算刘禅跳出经典去考,最先接触这小说的人也是那些世族,
         他们依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也只有等印刷术配合纸质书进一步流行,让更多的寒门子弟都能读到经典,到时候考试才有一定的意义。
         但在南中的夷姓中试行就容易了许多。
         不需要考经典,只要考他们识字,能用汉字做文章即可——
         反正这些人都不识字,大家都是从头再来,
         当然夷人头领的学习条件会比那些奴隶好得多,但他们也绝对做不到把所有的汉字都捏在自己的手中。
         所有人都会认为世子这不过是平衡夷汉的手段,能最大限度消除世族的对科举的戒备。
         夷人都督的责任除了维护一方平安,最大的考核的方案就是移风易俗,教导治下百姓识字。
         刘禅给他们三十年的缓冲时间,三十年后,所有的考试都不分夷汉,一视同仁。
         想要让自己的族人在日后依然能继续做官,这三十年内,他们必须要竭力推广文字,改变自己的风俗。
         就算这些夷帅小心眼,只教导自己的家人、同姓,
         可随着他们家族的壮大延续,这知识必然能形成规模,不断传递。
         尽管这种政策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
         但刘禅已经尽力了。
         能把强大的文化输出到这片荒芜的土地,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他已经很难再做到更好。
         孟琰和孟获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地对视了半天,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惊恐。
         怎么回事,
         世子居然让这些夷人做官?
         造反的可是这些夷人啊!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夷帅高定,这次最大的一股造反势力就是雍闿。
         这可是实在的汉姓豪族。
         想把锅完全甩给南中的夷人也不太现实。
         金环三结听说只要认识汉字就能竞争五部都尉,顿时心花怒放。
         “好,好,我回去就让所有人读书识字,
         这个都尉,我当定了!”
         董荼那也昂然道:
         “那另一个就是我,这都尉就是我的。”
         这两个基本不识字的夷人都这么有信心,高度汉化的孟获对两人颇为不屑。
         不过……
         想到刘禅居然还真的为南中的夷人做了这么多的考虑,孟获的心里还是略有些感动。
         想到之前见过的句扶手下世族,孟获咬了咬牙,决定赌一把。
         “世子,我不想做什么都尉,世子不是选拔精兵随世子北伐吗?
         你看我如何?
         若是世子不弃,我愿意随世子北伐,扶保大汉!”
         孟琰也反应过来,朗声道:
         “孟琰也愿意追随世子,共讨不臣。”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
         孟获的家人在南中,他要是在朝中混得好,对家人也有莫大的助益。
         要是刘禅不过是做戏给夷人,他也有应付的手段。
         孟琰也是一样的心思。
         世子现在气势如虹,若是自己能跟随他复兴大汉,自己的族人肯定也多有助益。
         南中这块土地终究是太小了,
         刘禅见孟获和孟琰这一夷一汉两个姓孟的都拜在自己面前,心中多有几分感慨。
         他扶起二人,把二人的手放在一起。
         “从今天起,南中的夷汉如一,都是我大汉子民,
         大汉,还要诸位勠力同心。”
         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刘禅相信,自己的辛苦终究会有收获。
         南中从今天起,又翻开新的一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