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返回1998 > 第621章 村长的两个请求
         次日清晨。
         出殡前,有一幕很血腥、残忍。
         主持丧礼的道士,一手捏着一只铃铛不断摇晃,一手挥舞一把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一番作法之后,接过捆住双脚的一只大公鸡,然后一把拧下大公鸡的鸡头,随即将公鸡脖子里不断涌出的鲜血洒向灵堂四处。
         活生生的一只大公鸡,就这么被他用手硬生生拧下脑袋。
         这一幕,徐同道从小到大,早已经不是第一次见,所以,虽然觉得残忍,但并不惊讶。
         出殡的队伍很长。
         作为葛志平的嫡子,葛小天披麻戴孝、头上戴着用稻草编织成的帽子,帽檐下,挂着三团蚕豆大小的小棉球,用棉线系着,挂在草帽上。
         葛小天捧着他爸葛志平的骨灰盒,走在队伍前面。
         披麻戴孝的人,不止他一个。
         葛志平的几个侄儿,今天都披麻戴孝。
         但有资格戴这种帽子的,只有葛小天一人。
         这种草帽,特别是草帽下挂的三团小棉球,在本地的习俗中,叫“三粒宫”,去世之人的亲生儿子,才有资格戴这个。
         证明去世之人是有儿子的。
         女儿也没资格戴。
         这也是农村习俗中,很多老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一大原因。
         ——怕自己死后,没人戴“三粒宫”,被人说绝后。
         徐同道昨天来的时候,敬过香之后,就有人给他一条白布,让他系在胳膊上。
         吹吹打打的出殡队伍从村头出去,来到葛小鱼家的田头一块空地,那里已经有砖头、水泥切了一半的基座。
         葛小天捧着骨灰盒来到这里,在道士的指点下,泪流满面地把他爸的骨灰盒放在基座上。
         随后,道士又是一番作法,之后,便有两个泥瓦匠上前,用砖头、水泥,将小小的坟冢砌起来。
         大半个小时后,在道士的主持下,今天送葬的每个人,都上前给葛志平最后一次作揖行礼。
         不远处已经用干稻草点燃一只火盆。
         每个行完礼的人
         都要跨过这只火盆,去晦气。
         跨完火盆,就要当场摘下身上戴的孝布、帽子等等,并且,还要当场将简单缝制的孝布、帽子等等,全部拆开,拆开之后,才能带走。
         等大家回村的时候,路上,除了葛小鱼家的几个人,其他人已经没什么悲容,虽然不至于有说有笑,但已经三三两两走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
         徐同道听见有老人感慨:“唉,志平这年纪轻轻的,就这么走了,可惜了!”
         也有老人说:“死了就剩一把灰,人这一生世真的没意思……”
         还有人说:“我们现在回去,还有一顿饭吃吧?”
         ……
         送葬的队伍里,有七八个大小不一的孩子。
         此时,忽然有两个小男孩在追逐打闹,嘻嘻哈哈地争抢对方手里的孝布。
         ……
         徐同道把这一幕幕收在眼底,虽然因为从小见过几次,不觉得惊奇,心里还是不禁感慨。
         一个人的去世,除了家里的至亲会悲恸很多天,对其他人,哪怕是亲戚朋友,也是转眼就能恢复心情。
         这对一个人的斗志,真的是一种打击。
         要是看不开的话,这样的事情多经历几次,可能就会丧失奋斗的斗志。
         回到村里。
         大家都来到葛小鱼家。
         厨房已经备好一些简单的饭菜,供大家果腹。
         有葛小鱼家的亲戚在招呼大家多吃点。
         徐同道和戏东阳肚子也饿了,就跟着大家,一人盛了碗饭,夹了些菜,随便找了个凳子坐着开吃。
         刚吃几口,旁边就又坐下一个人。
         徐同道抬眼一看,是村长徐恒春。
         比之几年前,徐恒春更显老态了,身形更加消瘦,头发更稀、白发更多。
         葛志平的丧事,作为村长的徐恒春,也帮忙了。
         此时徐恒春手里也捧着一碗饭菜。
         坐下的时候,徐恒春吁了口气,见徐同道抬眼望来,徐恒春脸上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小道啊,你这几年都不怎么回村里了啊!我听不少人说,你这几年在外面发大财了,你这发财了,也不能忘了乡亲们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徐同道一时摸不准徐恒春想说什么。
         就淡淡笑笑,随口嗯了声。
         徐恒春转脸看了看不远处的徐红叶(葛小鱼母亲),有点好奇地问:“对了,小道,我听说志平他这次生病,全部医药费,都是你帮忙付的?不少钱吧?我听说用了二十好几万?”
         徐同道依然猜不准他的意图。
         微微点头,又嗯了声。
         徐恒春有些感慨地看着徐同道,赞许地点头,赞道:“不错!不错!你这孩子真不错!比你爸强多了!就应该这样嘛!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你现在发财了,村里有人家遇上这样的困难,你帮一把,也是应该的,对吧?嘿嘿。”
         徐同道眉头微皱,“村长,你到底想说什么?”
         徐同道此时有点怕村长拿话套他。
         要是让他以后村里不管谁家有类似的困难,都让他徐同道如此卖力地帮一把,他可不敢答应,也不想答应。
         一来,村里人家太多了。
         二来……他本就不是以德报怨的性子,而前几年,他爸失踪后,村里有些人可把他家搬空了,那事他可没忘。
         他就算再大度,最多也只能让自己不再报复那些人。
         但如果要他以后像帮葛小鱼家一样,去帮那些人?
         那抱歉!
         他做不到。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徐恒春嘿嘿笑着,摇摇手,“你别怕!小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跟说实话啊!我今天是特意来找你的,有两件事想跟你说说。”
         徐同道闻言,眼睛眯了眯,忽然放下手里的筷子,摸出烟盒,扔了支烟给徐恒春,自己也点了一支。
         “村长,你说说看!但我不保证什么。”
         徐恒春捡起徐同道扔给他的那支烟,夹在耳朵上,“嗯嗯,你听听看!第一件是村里要修路,上面会拨一些款,但也需要大家集资一部分,你家也是我们村的,所以……”
         徐同道:“……”
         一听他开头说村里要修路,徐同道就猜到徐恒春想说什么。
         果然,徐恒春说希望他能捐一笔钱给村里修路。
         “第二件呢?”
         徐同道没有表态自己捐不捐钱,直接问起第二件事。
         徐恒春笑笑,“第二件啊,我听说你现在开厂了是吧?你看……咱们村里不少人平时歇着也是歇着,你看你那工厂能不能给大家安排一个工作?让大家都挣点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