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辅炎汉 > 151、犹豫不决
         “大人,儿亦如此认为,曹操狡诈奸贼,此时兼有芟夷天下之意,虎踞中国之土,足可无视我等弹丸之地。
         我等向使臣服,其必然也不会以为我等有助于他,反而心存我等因畏惧,故而不败先降。
         以后必受同僚唾弃,鄙视我辅汉公子嗣,皆如刘琮豚犬耳,让先祖无辜背负骂名。
         皇叔值此坐困之际,正缺少助力,我等若施以援助,以玄德公之盛名,必引我等在其幕府中枢,以为右袒。
         向使大人担忧刘将军无法抗曹,诚如叔父所言,兵败之时,我等拱手而降便是,届时仍有列侯之尊。
         但若其北伐成功,我等因此必然受益,成为中兴名臣,名留青史之上,也未有不可也!”
         张富拱拱手,便从利益角度出发,前来说服张鲁。
         锦上添花所获利,绝对不会有雪中送炭获利多。
         固然雪中送炭可能存在亏本。
         但像眼前这种事,张鲁大多可能不会亏本,就算是再差,也不可能变成平民。
         除非张鲁有意为刘备效死命,那样则会亏得血本无归。
         不然的话,最次张鲁一家还是继续当官,只不过高低问题罢了。
         反而要是刘备赢了,那张鲁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水涨船高之下,想要不发都难。
         诚如后世某个人所说的一般“猪站在风口之上,都能飞的起来”。
         同理!亦然!
         作为首个率众归降刘备的诸侯,一旦刘备北伐成功,那岂能同曹操赏赐,同一而语?
         至于恩赏!
         张富并不怀疑刘备会亏待张家。
         老刘家固然出了名的刻薄寡恩,但厚赏有功也是有口皆碑。
         刘邦在开国之时,敕封开国功臣凡一百四十余人,其中沛丰功臣便有三十多人,沛丰周边归降刘邦的,足有三十余。
         此六十余人,后值孝惠、孝文之时,皆为朝中重臣,肩任国家辅佐重任。
         哪怕坑了刘邦的雍齿也被封为列侯。
         至于刘询、刘秀则更是犹有过之!
         张鲁听了儿子与弟弟话后,咂巴咂吧嘴,一时踌躇不决。
         张富、张卫的话非常有道理,他其实也有意听从,可介于个人感官,实在是对刘备提不起什么兴趣,毕竟实力太过微弱,而曹操又太过强盛。
         是故满心踌躇,不知如何选择是好。
         想了半天之后,便将目光投向阎圃:“纲纪以为如何?”
         “曹公兼并中国,虎视天下,恐有平定天下之能。
         主公若投之,则需如张绣一般先击之,以免曹操轻视,来日封赏不佳。
         不过此举略有一害,便是如果激怒曹公,恐其屠戮汉中之地,我等皆成世之罪人。
         而援助皇叔,便如公子与张君所言,我等必然会被引为心腹,受玄德公重用,不用担忧为人轻视。
         然此时臣一介小吏,虽然心慕曹公,亦不能为主公决之……”
         阎圃并不看好刘备。
         实际上天下不止阎圃一人。
         而是天下绝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
         曹操胜败泰半,兼并整个中原,雄兵百万,良骑千群,盔甲无数,麾下谋士如雨,良将如云。
         一时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
         反观刘备,屡战屡败,辗转诸地,流亡他乡。
         被曹操追杀的只剩一校之兵,流窜江南与孙权抱团取暖,随时都有兵败被擒的可能。
         两个一比,自然没人愿意投资刘备。
         哪怕是不懂风控之人,也能看出其风险之大,恐得不偿失。
         阎圃看出张鲁有些意动,否则不可能询问他。
         可他总不能无视张卫、张富之言,固执的非要规劝张鲁投靠曹操不可!
         他虽看好曹操,然并非除了投靠曹操,其他人都不愿意,只不过是相比较而言,他更愿意投靠曹操,求个安稳。
         且张富、张卫所言,也颇有道理!
         如果不战而降,必然会被轻视。
         只有先和曹操打一场,有了足够的本钱,才能要到更多的利益。
         所以历史上,张鲁听到张卫在阳平大败,准备拱手出降,而阎圃却说:“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
         这也是一个合格谋士,必须具备的眼光。
         阎圃一番话,却在张鲁耳朵里,如同没说一般,说来说去,最后皮球还是推到他身上,虽脸上浮现一丝不满之色。
         阎圃看出之后,急忙说道:“主公无须着急,此事尚在两可之间,还是先看上庸等地所奏荆州之事后,再做决议不迟!”
         “且诚如天使所言,我等完全可以答应其所言,在皇叔未拿蜀郡之前,我等不与交通,一切皆待蜀郡之后再谈。
         倘若皇叔连蜀郡无法攻下,那么一切皆休,何谈北伐关中,还于旧都?”
         听完阎圃这番话后,张鲁笑逐颜开,抚须笑道:“纲纪之意,甚合仆意!”接着又言:“如若援助皇叔,其麾下轻视何如?”
         “大人实在过于忧虑,皇叔志诚君子,仁德之士,值此微弱之际,我等倾心相助,焉有轻视之理?如若大人依旧心怀不安,何不与之姻亲?”
         张富也有些不满其父性格,既然做了决定,那还持续犹豫干嘛?
         如此当断不断,早晚必受其掣肘。
         但为人子者,又不能直言谓父,只得转言联姻。
         联姻其实正儿八经而言,并没有什么用,但却是古代给人一种心安的不二选择。
         这个婚姻,如同一个楔子无二,就是为了双方搭建联络桥梁而已。
         至于其他作用,不值一哂!
         张鲁却深以为然。
         毕竟他和刘备素无往来,想要跻身于刘备集团当中,还是需要一个楔子,不然总像外人,岂不尴尬?
         而且与刘备联姻,也并不妨碍张鲁归降曹操,百利无一害而已。
         遂点头称赞:“吾儿所言有理,不知尔等以为与何人结亲为好?”
         与刘备联姻,自然是刘备最好,这也是张鲁的想法。
         明眼人看来,如果刘备真的能够横扫中原,帮助刘协中兴汉室,最不济也是裂土封王,那时候他们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
         但既然议事,那就需要先议一议,以免独裁之后,大家觉得突兀。
         正在大家准备回复张鲁,说让他决定之时,张卫突然拱手说道:“大兄,弟以为可与天使姻亲!”
         众人一时皆惊掉下巴,没想到张卫居然思路如此清奇,不去攀附刘备这根大树,却去找刘玄这跟树杈。
         张鲁眨巴眨巴眼,终于从痴呆状况清醒过来,紧忙问向张卫:“何也?”
         他实在想不通,没事找刘玄连个毛姻?
         刘玄能够做得了刘备得主?
         刘玄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
         不但不能,刘玄还要在张鲁等汉中人身上,赚得大功。
         而且刘玄此前一再侮辱张鲁,这时却去找他联姻,这不是别人打你左脸,你还得把右脸伸上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