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辅炎汉 > 172、严法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之后几天里,法正与刘备、刘玄、诸葛亮等人再也没有讨论过益州只之事,只是单纯的论道经邦,谈论民生、天文、计算……。
         刘备也带着法正,观看刘军将士,以及治下郡县情况,事无巨细毫不避讳。
         因刘备未曾对法正设防,因此甚是感动,几欲称臣。
         一言蔽之,相处甚欢!
         虽并未再谈及入蜀之事,但双方感情愈加深厚。
         刘备视法正为挚友,而法正视刘备为明主,恨不得立马以身相投。
         但其并未冲动。
         他想以益州作为酬劳,前来酬谢刘备知遇之恩。
         盘桓半月之后,对荆州了解颇深法正,向刘备提出告别。
         他也要回去与张松商议,如何才能将刘备引进益州。
         刘备虽心有不舍,然法正执意离开,这才相送百里,让其安全踏上返回益州归程。
         法正离开之后,荆州呈现一片忙碌状态,各地郡县忙于春耕之事。
         但紧跟其后的麻烦事便发生了,因为刘玄建议刘备大势打造农具,卖与百姓使用。
         代价是,必须耕足十年以上不损毁,另以每年赋税百分之一作为利息,交足五年。
         说白了,就是按揭农具,十年内没有损毁,官府就不在收回,农具则属于农民,且归还每年的百分之一赋税利息。
         如果损坏,只能自己再找官府借,至于利息则不会再归还。
         另外一种办法是租借,废弃原有三老、亭长之类,改用保甲,重新编户齐民,然后三户联名,可租一件耕犁,以每年百分之一赋税利息,可借与耕种一年,若毁坏则由三户合力赔偿。
         正因为这种低利息的惠民之策,有些精明之人,按揭耕犁之后,再租借出去,从而荆州百姓,几乎户户有耕犁。
         然光有耕犁,无耕牛,显然不可能,遂不久之后,各地郡县将难题上表给刘备。
         是故刘备当即召集文武官吏,齐聚一堂:“此各地文书,诸君以为如何处之?”
         汉代乃著名重视耕种之国,因此国家设有专门养牛机构,如太仆苑、畜府等,载:
         同时也衍生了,商业性养牛专业户,如曰:
         是时养牛马可与布帛、粮食、房产一般,皆可成为发家致富手段,富贵堪比王侯之家。
         然这是大户人家所持,与普通民众并无关系。
         眼下是百姓没有耕牛,哪怕大户人家有再多,他也不可能用这么低廉的价格供应。
         文武群臣低头想了一番之后,简雍抬头道:“雍以为可让大司马府下令各郡县,从豪右处购买耕牛!”
         简雍话后,众人并未发声,而是按照思索着此策可行与否。
         很显然,简雍之策,并不可靠!
         各地豪右又怎会将这个好事留给官府?
         他们完全可以,拿出自己家的耕牛,租借给百姓。
         一旦百姓偿还不了,然后利滚利,最终逼死百姓,或者乘机索赔。
         卖给官府,所获之利太小,不值得他们动心。
         然而也并非真的不可为!
         刘备麾下有不少大族子弟,与各地豪右也算有些交情。
         而汉代豪强,素来喜欢做些投资国家之事。
         譬如昔日孝武帝北伐匈奴、大宛,孝景帝平七王之乱,豪族皆有争相为朝廷做贡献。
         然而此事,治标不治本!
         地主家都没余粮,何来买如此多耕牛,供应给百姓耕种?
         一时间,大厅之内陷入沉静,除却众人呼吸之声,并无余声。
         “咳咳……”沉静许久之后,刘玄轻咳一声。
         刘备有感,抬头询问:“显圣有何要说?”
         “臣有拙策,请主公斧正!”
         “即是议事,但请说来!”
         “臣以为,简将军之言,不无道理,今豪族甚强,值国家为难之际,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臣家有耕牛五百,但售主公,大司马府可分十年偿还。”
         刘玄流动产并不多,但是不动产倒是不少,毕竟数代人的黑心积累,这点财力没有,那也不配称作鄂县豪右了。
         当然!
         刘玄有钱归有钱,但绝对不会无偿赠予!
         如果是刚投靠刘备,携带资产投靠,则是属于投资。
         现在若是无偿捐献,其作死程度不亚于明朝沈秀。
         “纲纪助我多矣……”
         刘玄并未理会,自顾道:“然此事看易行难,纵使豪右尽皆愿售,幕府也无力购买,与百姓而言杯水车薪,实难大助!”
         群臣闻言重重点头,刘玄所言不差,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像他一般,可以分期还款。
         而且就算是把所有豪右的耕牛都买来,分给各个郡县,那与杯水车薪,好像没什么区别。
         这也正是症结所在。
         百姓不能总靠着官府资助吧?
         “计将安出?”
         既然刘玄提了出来,想来是有一定解决方法,不然何必多费口水,说一通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废话?
         “其一,下令各地不准食牛,凡食牛者,初次自备吃食,服役一年,再犯者绞刑,无论何人皆是如此!
         若耕牛老死、病死、摔死等不在此例,可若伪造耕牛发生变故而死,证据确凿,当绞!”
         刘玄环顾四周,杀气腾腾说道。
         乱世当用重典。
         重典怎么用?
         就是这么用!
         并不是说,杀得别人不敢造反,那叫重典。
         也不是严法峻令就叫重典!
         而是该用重的用重,不然保护不了百姓!
         当刘玄一言道出,除却诸葛亮之外,大家都有些眉头紧蹙。
         汉代能食之肉就那么多,减去一个牛肉,那还有什么?
         牛肉固然古来禁食,然相比吃猪肉,大家更喜欢牛肉口感。
         因为一个牛肉,就绞刑,也太过严苛了。
         刘备紧皱眉头:“此法是否太过严苛?”
         “不然!所谓‘法不严则民不守’,尤其豪右大人,此辈尚食牛肉,非严法而不能禁!”诸葛亮立马出来帮腔。
         他是同意刘玄严法的。
         普通民众还好,只要官府下令,大多会遵守。
         而且他们基本上也无缘吃到牛肉。
         更多的还是那些养殖大户。
         视朝廷律令为草纸一张。
         如果严法禁止,他们手上的牛,最终只能销售出去。
         不然只会放在手中老死!
         从商人角度而言,让牛自己老死,所有的消耗自己承担,他们肯定不愿意。
         这个时候,必然会一同抛售!
         市场一旦饱和,那么居高不下的牛价,也就随之跌落下滑。
         除非他们会资本家倒牛奶那一套。
         宁可让牛老死,臭了、烂了,也不抛售。
         不然一但全部抛售,购买者货比三家,自然会选择便宜的购买。
         严法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但也是此时能够暂时应用之法。
         虽然不可用百世,但用于一时足够了!
         禁杀耕牛,一直都是严令禁止,刘玄只不过将惩戒改动一下,还不至于到接受不了地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