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辅宋 > 第二十四章 好自为之
         万事开头难。
         一如现在,尽管工坊建成了,但派遣的牙商去收购特产并不顺利。
         一方面乾祐县境内,如核桃、板栗,甚至包括茶叶都还没有大规模种植,只有零散的片区。形成规模种植的话,至少还需要数年的光阴。
         另一方面,这些特产就算零星的种植有,但尚未到秋日成熟期,收来的不少也只是很少的旧货。
         对此,李贤早有预案,他着手雇佣空闲田地,再行建造茶园板栗园,核桃园的同时。一边令人去相邻州县收购,扩展特产产业。一边又节源开流,收购蚕丝棉花,以保证工坊的正常运转,不忘借此培训那些招来的流民的包装加工技能。
         若不是前些年老舅在华阴借着他的思路已经建造了蔗糖工坊,包揽了关中地区绝大部分蔗糖市场。李贤都想凭着秦岭山下的良好自然条件,大规模种植甘蔗,再弄一个蔗糖工坊。
         反正钱的事,有那赵大金主解决。
         另一个好消息是,在李贤的敦敦教导下,武征已能完全管理好工坊。
         转眼已是七月的最后几天,距离一年一度的秋闱还有不到半月。
         距离李贤他们返乡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而赵元俨早在八日前,就带着仆从离开了乾祐,给李氏兄弟的说法时,有事去长安一趟。得知李志会在华州老家进行乡试,还给了李贤一个地址。
         意思是他们路过长安时,记得带他一起去,大致意思是他要给这位难得的笔友打气加油。
         金主要求,李贤自然会用心满足。
         正当在李母的细心准备下,李氏兄弟打算返回华州的前二日。
         胡成也跑来县衙,向李自明告别。他当时向真宗皇帝请假两月,这不一眨眼两月就过去,朝里催促这他赶快回去。
         据说真宗皇帝的又一个儿子夭折了,连真宗都因此一病不起。
         让人忍不住唏嘘,这皇帝的命还真不好,一连几个子嗣都活不久,太医院急需他回去镇场子!
         “李小郎君,你的通血之法,我这次会献给太医院。要是能推广于前线,不知道会拯救多少因失血而亡的将士。
         还有那手术之法,老朽大胆用兔子研究了,发现真有疗效……
         等你来到了开封,说不得要把你介绍给太医院的同僚认识认识。”
         离别之时,胡成这老头还专门把李贤拉到一旁,笑呵呵地交代了几句。
         话说去了开封,太医院他是不去,脑子里以前在网上看的一些医学常识早就一股脑丢给了胡成,现在是真的一点也没藏得了。
         居开封,大不易。
         到是可以胡成在开封的家里蹭蹭饭,顺带蹭个住处。
         为了将来,李贤也是随父亲一道把胡成送出了乾祐县城。
         “胡太医是个好人,当年你爹我在殿试前感染了严重的风寒,就是胡太医一手救过来的。
         如果不是他,你可能就见不到你爹我了!
         以后若是胡太医有了难处,你们兄弟俩一定要倾尽全力帮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恩情债自古是难还债,何况是救命之恩。
         李自明今日身着一身便装,带着一家人来送别恩人,郑重告诫儿子。
         “孩儿明白!”李志当即点头。
         李贤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父亲早些年于开封殿试前生病之事,本不是秘密。但父亲真的是简单的风寒吗?
         不单是父亲和母亲,就算是上次他旁敲侧击地问过胡成这位当事人,对方都闭口不谈。
         这使得李贤愈发肯定,内中必有隐情,只是他现在还是一无所知。
         到时他若虽兄长去了开封,需好好打听下才是。
         谁若敢算计了爹,那他定要还回去了,老子不在了,就换到他儿子身上!
         李贤凶巴巴的想到。
         想归想,做归做。李贤觉得这点优点,他必须向自己的老爹看齐。
         离别返乡的前一日,听了李母唠叨了一下午,李贤又来到了他辛苦一个多月建成的工坊。
         找来正在细致安排雇工工作的武征,李贤这个大老板深知自己这次算是招对了人。
         他将武征叫了过来,两人就站在工坊门前,林林总总说了很多。这毕竟是他从华阴走出,单独进行的第一次创业。
         “武哥儿,我要回家一段时间。以后工坊的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了,过一段时间还会来专门处事的管事,也归你管。
         咱们业务还没展开,他们刚来肯定没啥事,你就让这些管事教上次我让你招收的那群学徒。若是有人不愿意,你直接开除就是。
         茶园,包括果园,核桃园的建设都必须按照咱们工坊定下的制度来做,依靠本地百姓的现成优势。不要怕周期长,要向看,我们做的是后几年的生意……
         有其他任何问题,直接向我写信就好。”
         武征连连称是,对于李贤交代的,全都牢记于心。
         过去的两月里,于李贤的敬佩早就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李小郎君不光有才学,懂得多。心地善良,救了家中老母不说,还专门让他招收那些流民孤儿进工坊给一口饭吃。到现在,乾祐土特产工坊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对李小郎君感恩戴德,斗志满满!
         这才是真正的好主家啊!
         家中老母甚至买了个菩萨像,天天为李小郎君祈福。
         “小郎此去一路顺风,乾祐事,交给武征就行了!”
         两人谈到最后,李贤忽然看到武征拎起拳头,咚咚地拍着胸口保证道。
         这武征的气力可不小,这样拍自己不怕出现内伤吗?
         唉,可惜了,这么一个汉子,或是战场才是他的用武之地。
         为防失手伤到自己,李贤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
         之后,李贤又好心劝勉了武征几句,才回了县衙。
         他人还没喘上两口气,就被父亲李自明给喊了去。
         老爹现在叫他,无疑还是明日的行程。
         像前几次一样,依旧是他俩兄弟带着仆从返回华州,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在华州待上一段时间后,就要去国子监上学了。
         李自明看着幼子乖巧的走了进来,语气不自觉地放缓了些,却依旧板着脸:“你兄长马上就解试了。
         为父也以上报你的情况。
         不出意外,你也要在明春入国子监,万不可像以前一样荒废学业。
         这段时间回了华阴,有问题多向蔡先生请教。
         若是和以前一样不思进取,哼哼!”
         李贤注视着老爹的脸,顿时恍然。
         那脸上分明凝聚成了四个字——好自为之!
         浅层意思是,别到时候去了国子监给老子丢脸!
         否则棍棒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