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辅宋 > 第三十二章 蔡先生
         李家长子中了解元,这在李家是一件大事。
         原本闻风而来助威的亲眷们,免不了大摆宴席庆祝一番,同来的还有李志在州学的同窗和师长。
         亦因此,李贤李志两兄弟在郑县多停留了几日。
         发解试出榜六日后,他们才踏着朝阳出发返回老家华阴。
         赵家的两个舅舅因为在郑县有事没有同回,到是苏家那个即将成为李志小舅子的苏驰,以及两个姑姑一道同行。
         回了华阴老家,免不了又要宴请父老乡亲。
         家中父母因尚在乾祐,未能回来,这些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李贤李志两兄弟,及同来的两个亲姑姑身上。
         前前后后忙碌了五日,可总算是把这些事给忙完了。
         第二日,两兄弟商量后,便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打算去拜访恩师蔡正蔡先生。
         华阴蔡先生不但教过李志,也教过李贤,但因这次染病在身,只派了长子蔡连来参加答谢宴。
         且无论在李志,还是李贤心中,蔡先生学思过人,是除了父母外,他们最为敬重的人,这次单独拜访更显意义非凡。
         蔡家在华阴不算高门大户,可因为蔡正的声名,加上他这些年教出了无数学子,于华阴百姓家有着非常大的名望,甚至连华阴令逢年过节也会亲自登门拜访。
         所以,平日里也有人会去拜见。
         李贤他们今日去的时机刚刚好,蔡家并没有其余客人。
         当李贤轻扣三声大门后,出来开门的是蔡家小女,年芳十八的蔡落。蔡家长子昨日便去郑县请名医为父治病了,蔡家现在算上老仆一共四个人。
         蔡落比兄长李志大三个月,两年前就已成婚,嫁给的是华阴郑家的二子,其也是蔡先生的学生,为人正直诚恳,现今担任华阴县主簿,和蔡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这次回来,大概率是照顾生病的父亲。
         “小贤,小志,你们来了!
         快进来!快进来!
         爹刚刚还念叨你们呢!”
         蔡落人如其名,长得落落大方,两年不见,多了些女人的韵味,不再是当年带他们兄弟俩捉蝉的少女了。
         时间过得真快。
         李贤不得不感叹一句,正此时,兄长李志已先一步行礼。
         “见过蔡家阿姊!”
         李贤紧随其后:“见过蔡家阿姊!”
         这些年来,李氏两兄弟把蔡落一直当亲姐姐一样,双方语气自然亲切很多。
         入了门,看了眼那熟悉的碾子,李贤当先把手中的礼物交给了蔡落,也幸好这次来的时候,给蔡家每个人都备了一份,甚至连蔡落年前生的女儿也备了个小礼物。
         三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内屋,只往蔡先生的住舍而去。
         两兄弟各自都是聪明绝顶之辈,能看出蔡家阿姊有点强颜欢笑的样子。
         途中还遇到了师母樊氏,樊氏一见这两个自小机灵的李家兄弟,原本被忧愁笼罩的脸庞罕见的露出了一丝笑。
         这两天华阴县城都传遍了,李家大郎中了解元,樊氏更是打心底高兴,自家官人听此消息,原本因病有些萎靡的精神,近几日都振奋不少。
         “今天下午就别走了,一起留下来吃个饭!”
         师母发话,李贤和李志自是满口应下,然后随蔡落入了先生蔡正的住处。
         一入屋内,能闻到浓密的草药味道,还伴随着剧烈的咳嗽。
         看来蔡先生病的不轻,两兄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凝重。
         “来了,坐!”
         相比于师母和蔡家阿姊的和蔼可亲,先生蔡正相对要严肃很多,连窝在病榻上,也很地保持了上课时的那种语速。
         两兄弟老老实实地按照先生的话坐在病瘫前方的座椅上,这种太师椅还是李贤六岁,在父亲的鞭策下,不情不愿初来蔡家拜师时,忍痛令仆从搬过来的。
         哪知一经搬来,蔡正就喜欢了这种座椅,还专门摆在寝室和书房里。
         将近十年了,先生蔡正双鬓染白,这太师椅也被磨得发光。
         床榻上,蔡正斜着头看了眼服侍他的老仆,又对女儿蔡落道:“你们都下去了,我有话对他兄弟俩说。”
         片刻后,蔡落随仆从离开,并轻轻掩上了门。
         蔡正后面靠着被子,与数月前相比,略显消瘦的脸正对这李志:
         “李志你自小好学,苦读多年,今岁拿下解元,为师不意外。
         需铭记学无止境,以后要多勤勉,万不可因一时得失,而沾沾自喜……”
         李志身体前倾,先生发话,自然铭记于心。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虽说年少蒙学的不是蔡先生,但在县学里,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蔡先生。
         等蔡正说完,他一揖到地:
         “学生记下了,谢先生指点!”
         蔡正挣扎抬了抬手,前一次感染了风寒,外加多年前的旧疾一并爆发,他自知时日无多。
         手下学生,如这李氏兄弟前来探望,他打心底高兴,可叹啊!
         这么一病,他以后可能没有机会再去教学生。
         此番,当是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吧!
         不等蔡正的目光放在身上,李贤很有自觉性的站了起来。
         看今日蔡先生的状态,他不由得想到前世爷爷病重时,于病榻上交代后世的模样,那是他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
         不知为何,此时看的蔡先生现在的状态,他和当时有同样的感触。
         心沉下来的同时,态度自然端正。
         “先生!”
         李贤叫了一声,便直直地站定。
         却见蔡先生没有像对兄长那般指点他,而是沙哑着喉咙问出了一个问题。
         “李贤,你是不是觉得我,包括你的父亲,还有县学的林先生对你都太过严厉了?”
         李贤眨了眨眼。
         那可不是?
         我李贤几斤几两,还真不是科举的命,只想老老实实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能吃软饭就吃软饭,科举多累啊!
         还是让兄长去努力就行了!
         当然,看蔡先生现在这状态,李贤心里的话,当然不能说出口。
         否则,还真可能把蔡先生给气死。
         见李贤沉默不语,蔡正自语道:“你小时便聪慧无比,《论语》内中内容更是看一眼便会背诵,我当时初听时还不相信,直到你入了我门,和同龄人对比,才真正看出你的不凡。
         进而,对你,相对于比他人都严厉了些。
         你且记得,在大宋,是士大夫的天下,考取功名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人生在世,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科举才是每个人真正的出路,如无功名,生活又岂会是想象般容易。
         我,包括你父,劝你上进,其实都是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