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1979闲鱼人生 > 第三百三十四章兰亭书斋的规矩
         从市里回到家,仅用了一天时间,一个名为“西昌青山绿水基金会”的绿色环保的机构就在京城成立了。
         这不是全国第一家基金会,但绝对是全国第一家真正为环境出力为环境努力的基金会。
         朱霖当了会长,其他人事任命都是空档。
         又过了几天,上面也下了通知,认可了西昌青山绿水基金会是一家非盈利,旨在保护环境的基金会。
         各下级地方政府应给予支持和扶持,对山林树木应加大力度去保护,对砍伐山林的行法应进行严惩。
         此文件一出,在京城又是沸腾了一阵子,能引起人们的热议,不是因为这是做好事,主要是因为西昌青山绿水基金会的发起人是朱霖。
         这完完全全是她明星的光环,给带来的话题。
         现在传播的途径就报纸,在电视上做广告还是非常不现实。
         幸好基金会现在就朱霖一个光杆司令,不需要有办公点,在家就可以处理这些事。
         因此就少了一些爆光度,又加上骆涛找人不让报纸继续报道此事,这个话题也就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有人想起了还是能成为京城老百姓的茶余饭后的谈资。
         媒体和老百姓不热议这事儿,上面和那些知识却经常谈论。
         这不昨儿个主任还送来了亲笔写的“西昌青山绿水基金会”。
         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能得到领导们的大力支持。
         十一月份,冷是不必多说的。
         骆涛也套上了那久违的毛裤,穿上不光显的庸肿,行动还特别不利索。
         一个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才不会在意毛裤这一点点的缺点,而去忽略它的温暖。
         少年不知毛裤好,老来一冷是寒腿。
         外面冷风飕飕,一点也不影响书房内骆涛烤着小火炉,静心练字。
         朱霖在给骆涛汇报这几日基金会的工作情况,当听她说基金会吸收了不少西昌的员工,我对此是非常高兴。
         但听她丈母娘也进了这个基金会,就不由得不多问几句。
         “不是,咱妈不上班了,你就给她忽悠进了基金会。”
         “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我那是忽悠吗,明明是请她,再说她老人家是非常愿意做这事的。”
         有理不在声高,朱霖对骆涛忽悠的言辞很不满,有理有据的讲事实来为她自己洗清白。
         这话说的,骆涛还不占理了,只好不做声,想想忽悠自己父母也不算什么大事。
         眼睛盯了一眼她手里的小本子,这下就不淡定了,上面记得都是人员名单和职务。
         “不是,我就说你这几天怎么喜欢送小十月去老先生那学习,合着你这是拉老兵去了。”
         她还非常得意,“别废话,咱家就差你了。”
         骆涛就是甩手掌柜,自从基金会成立,他就没有过问了,全都交给了朱霖,也从来没想着在里面挂个职。
         她说的一点都不假,这会员名单里闺女儿子都上榜了,西昌所有人员几乎不落。
         认识的几位老先生们也都愿意来基金会担任个名誉顾问副会长。
         还有不少朱父朱母和朱霖在人艺认识的同事。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好事,也都愿意参与进来,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花钱。
         “你代我写上不就好了。”看她那不为所动的样子。
         只好乖乖提笔签上自己的名字,感叹道:“我怎么感觉此时的我有点像小白菜。”
         她不屑于骆涛谈论这事,“对了,你要是没什么事,吃过饭就和我去一趟门头沟。”
         “去那干嘛?”
         “当然是和当地的政府部门谈一下具体的工作。还要请几位护林员,还有树苗的来源及管理等问题。”
         没想到这几天的时间,她就能把这基金会的事给理的这么清。
         两人吃过饭就把小丫头交给了在书斋忙的苏桂兰。
         简单聊了几句,小丫头见到奶奶爷爷那是非常的高兴,朱霖和骆涛的离开一点都没有影响她的好心情。
         也不用安抚,就成功交接好了孩子的问题。
         夫妻坐着那辆小吉普就离开了。
         见骆涛两口子走远,苏桂兰才小声跟柜台的骆少逸嘀咕了几句。
         “老头子,你说这两口子怎么想的,有钱不好好在家享受一下,还自己出钱去山上种树。”
         这种好事,苏桂兰是一时不理解,也不会明白。
         包括大智若愚的骆少逸也只看明白了一半。
         逗小丫头的他,看了看正在挑书的看客。“你懂什么,这叫明哲保身。”
         这四个字就是他看出的那一半意思,还有一半意思是他也难懂的。
         因为那是二十年后的人们才会关心的大事。
         见到来客,他以微笑面对。
         他是经历过当学徒的岁月,是懂得和气生财。
         “小同志您挑好书了。”
         “老同志您好,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知道多少钱?”
         现在上面对苏联的书也不那么敌对了,好的书还是能流通。
         说这话就知道这年轻人第一次来兰亭书斋。
         书斋的规矩就是可以看可以租就是不卖。
         骆少逸笑了笑,用手指了一下头上的匾额,年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就见上面漂亮的三行小楷字。
         “一文看书。”
         意思是在店里看书花一毛钱就可以。
         “同价租书。”
         意思是从这租书回家看,要交书本的出售价做为订金。
         “概不出售。”
         意思就简单了,本店不卖书。
         兰亭书斋现在的模式就是一家免费的图书馆。
         这里面有藏书两千余册,只要不是禁书这里都收藏,但没有一本是古董级别的书籍。
         门脸的两层楼,楼上楼下都是博古书架,还有不少书架没有书籍。
         靠门的地方弄了一个柜台。
         后院共有九间房,是个三合院,骆家没搬百花小院时,就居住这儿。
         九间房都改成了供书友看书的阅览室,耳房一间成了老俩口临时吃饭休息的地儿,另一间是供奉着跟骆家渊源很深的王羲之和文征明,还有骆家的先辈。
         这店规他还是第一次见,心里面对骆少逸就非常的尊重,“不好意思啊,老先生。我想在这儿看会书,给。”
         他说话特别客气,他本想着买书回家看,但想到租书回家看,这老先生不挣一分钱。
         一是内心过意不去,二也想看看这店倒底有什么玄机。
         “好嘞!您后面请。”骆少逸站在柜台内,用手给指了一下路。
         “谢谢。”他道了一声谢就往后院去了。
         今儿个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老京城商家的待客之道,热情似火,不做作,真诚。
         来到后院,他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
         见阅览室还有不少在静静看书,心里就更加喜悦。
         他也说不清这到底为什么?
         也许是一份安慰,又也许是一份希望。
         总之是骆少逸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了他。
         【月票推荐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