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猫鼠游戏开始 > 503 时也命也
         失去全产业链利润摄取的好莱坞电影,面对电视行业崛起,而导致的观众大量流失。
         还有经济上行,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反而不愿意进电影院的50年代。
         仅仅是支撑了五六年,整个好莱坞7成的公司都陷入了亏损状态。
         然后到了60年代,先是黑叔叔们全米国提要求、要权力。
         接着又是越男战争,大量年轻人被派遣去上万公里外的丛林,再有嬉皮士运动的兴起。
         无数青年不是没在米国,就是全国四处流浪,根本就没多少人进电影院看电影。
         再加上电视机越来越便宜,节目也从50年代的4个台,变成60年代的11个台。
         瞬间就让电影行业连还手能力都没有的,就被打趴下了。
         当然,也不是全都和米高酶一样混的那么惨。
         真正让这家公司走向没落的,反而不是经营,不是出不了好电影。
         而是在掌舵者去世后,开始的电影制作理念的纷争,一会拍大片、一会又转向只拍小成本电影。
         经营理念上发生严重分歧,米高酶能支撑二十年才到了破产的边缘,只能说这家公司的底蕴确实深厚。
         当然,会闹到现在这样子,也和他们的过往太辉煌有关。
         又或者说,一家公司总是沉浸在过去,就很难接受自己已经没落的事实。
         这情况放在当年和米高酶一比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派垃蒙身上一样有效。
         只是派垃蒙看清形势的速度比米高酶快几年,或者说他比米高酶底蕴差那么一点。
         过早就撑不住了,以至于在60年代中旬,就开始和资本妥协,然后被枫叶国的,为了进入米国市场的石油集团收购了。
         过去的老大和老二都被人收购,但两者的最大不同的是,一个所托非人,一个把自己卖掉时找了个实力很强的东家。
         不过别看派垃蒙好像没多少负面新闻爆出来。
         但人家是真遇上好老板,可惜磕磕碰碰的亏了二十年,虽然也制作出不少好电影,但一部大卖也抵不上三部电影的亏损。
         以至于最后亏的石油公司都撑不住了,直接卖还给米国人。
         而买下米高酶的人,跟比枫叶国的石油集团目的一样,都是电影公司的名气。
         但两家在对待各自电影公司的态度一对比,那卖石油的简直就是天使。
         科里安一拆分米高酶的电影业务和酒店业务,直接导致了米高酶影业,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成了不断换主人,不断被人反复榨取利润的捞钱工具。
         至于好莱坞其他公司。
         未来一个人的票房,就能单挑全好莱坞其他公司的迪仕泥,此时还在为电视台制作各种动画片,还有深挖自家游乐园的盈利潜力。
         舒舒服服的过着大钱没有,小钱不断的小日子。
         环球见状,也跟着去和电视台合作,也去建环球游乐园,最后还把手伸向唱片行业。
         至于哥伦比亚和狐狸,因为走中小成本路线,赚的不多、赔的也少。
         可一旦出现个小刀锯大树的票房炸弹,就够足他们多支撑几年了。
         此时过的最好的,反而是华纳。
         50年代初就干干脆脆的投入电视行业的怀抱,把电影公司当成内容制作方。
         不仅安稳度过5、60年代米国电影行业的严冬,甚至还有资格悄无声息的和波士顿财团联姻。
         可惜能像华纳一样的,也就这一家。
         当年疯狂摄取利益、纸醉金迷的名利场,只二十年就落地一地鸡毛。
         这让本想给雄狮栓一条链子,却没想到用力过猛,反而就快把自己的狮子狗勒死的米国人不得不默认,当年的反垄断法案名存实亡的事实。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用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名义,先后再次建立发行公司。
         但这么多年过去,想拿回利润稳定的院线,不说米国人自己不敢放的那么开。
         市场也早就被院线公司给霸占了。
         只要你敢进来,保证院线会联合起来对付那家电影公司。
         而且市场失去后,从业人员的急速减少,必然会导致好电影的减少。
         加上资本趋利是天性,你不赚钱了,立马没人搭理你。
         要不是遇到石油危机,米国70年代经济快速下行。
         失业、破产、收入大量减少,使得天然就和经济呈现反向获利的米国电影,再次获得利润大增的黄金十年。
         至于原因非常简单,米国人手里没钱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尽量减少花钱多的娱乐方式。
         然后除了健身和户外运动外,2到4美金的电影,反而成了最便宜的娱乐。
         然后资金自然而然的又开始青睐其好莱坞。
         有市场、有资金,人才自己就会往这个行业跑。
         这种奇怪的经济模式,未来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都会很清楚、明白的在全年票房增涨上体现出来。
         决定放弃米高酶,转而购买联美的李长亨,从罗伯斯手里再次要过拿份装着复印件的文件夹。
         直接就往内部停车场旁的零食店走去。
         十来个西方中年人,立马表情各异的站了起来。
         然后全都双眼放光,一脸恭敬的看着走过来的这位,身家传闻已经超过20亿。
         手中的现金轻易就能买下米高酶和联美,而且身份尊贵、眼光奇准的超级大佬。
         从华盛顿的媒体爆料说,亨利-李居然自己拍完了一部电影,并且在伦敦、港九仅仅只买了11家剧院,就花掉五千万美金的事情后。
         瞬间就震动了整个好莱坞。
         米高酶的人只用两天时间收集消息,就由老总亲自带队,半个高层全飞到伦敦,希望能和李长亨谈一次,以确定那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然后联美的人没任何意外的,也跟着跑到了伦敦。
         “谁是联美的人?”
         这话一出,联美的人脸上立马露出失望表情。
         可没等米高酶的人高兴几秒,李长亨就对联美的人说道,“4500万全资收购没问题,但我不承担任何债务。
         你们要是觉得没问题,就可以和我的律师团队商量正式的合同。”
         联美的人你看我,我看你的犹豫了片刻,才小心的问道,“sir,那我们这些人的去留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