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功德旅行社 > 第三十五章:观望中的吴三桂
         其实李自成方才有故意试探之意,如果牛仁真的接受了这番美意,那李自成势必会有所警觉。
         可想而知,一个贪恋美色的道士必定也会贪恋权力。
         李自成不得不防,这个道士是真为了天下苍生而来相助他,还是另有所图而来的。
         “你们还不快带真人去休息。”
         “尊旨!”
         .........
         次日午时,一队打着大顺旗号的车马从紫禁城正门驶出,这正是李自成再次派遣去招抚吴山桂的使团。
         使团不过一百多人马,却有两名重量级的正副使者,分别是吏部尚书和兵部侍郎担任。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超级牛人随行,他就是被李自成临时拜为国师的牛仁。
         如此超级招抚使团,可谓是空前绝后,足见李自成对招抚吴三桂的诚意。
         使团共有四辆马车,其中吴山桂的爱妾陈圆圆及两个贴身丫鬟乘坐一辆,吏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同乘一辆,牛仁这个大顺国师独坐一辆。
         另外还有一辆马车上押运的是五千两黄金。
         出了正门,牛仁拨开窗帘,一路观看此时北京城中街景。
         只见城中各街市的人明显要比前几日多了很不少,两边的店铺也在陆续开张。
         途经每个张贴告示之处,都会有围着里外几层的人群的观看,有人当场欢呼大笑,有人掩面激动而泣,也有人竟面向皇宫方向跪倒,三呼万岁!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天子下的罪己诏,看刘宗敏及其部将人头悬挂示众,看到大顺军队发放抢来的财物,他们此刻什么都满足了。
         牛仁放下马车垂帘,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意。
         不管怎么说,京城的百姓日子总算要好过了,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变得稳固了,也得民心了。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打开这一局面的人正是他牛仁。
         这应该算是大功德一件吧?
         不过,这功德是在任务之中,不知算在任务奖励当中还是会单独加上?
         带着不可抑制的好奇,牛仁打开了功德旅行,查看功德记录。
         “制止大顺义军暴行,救助全城百姓,功德点+30000。”
         居然另外单独奖励了功德点!不错!不错!!
         一下增加了三万点功德值,着实让牛仁心情酸爽不已。
         车马麟麟,烟尘滚滚,一百多人的招抚使团浩浩荡荡的驶出北京城,一路向北而去。
         ........
         山海关,又称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秦皇岛东北地境,是明长城的东北最重要关隘之一。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加上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因此被誉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天下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依山襟海,城池周长四五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城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军事防御建筑。实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夕阳西沉,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空半边晚霞,透过关外那险峻起伏的山峦洒落在山海关那巍峨雄伟的城池之上,使之更添一种悲凉壮观的景象。
         山海关北城,此刻一名身穿青铜色铠甲,肩披腥红披风,体形魁梧壮硕的将军,带着几名亲卫,屹立于城楼之上,极目远眺,神色惆怅。
         他就是明朝旧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吴三桂算是个标准的官二代,父亲吴襄曾任锦州总兵,舅舅是明末十大名将之一的祖大寿。
         出身将门吴三桂从小就善于骑射,十七年前,年仅十五岁的吴三桂便考中武举,凭借门荫,授都督指挥使,后屡立战功,升到宁远团练总兵。
         本来美好前程的他,随着李自成攻陷北京而烟消云散。
         他感觉自己现在就像一条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充满无助和彷徨。
         虽然他勇猛善战,手下也有精兵三万,可这又能如何?
         他既无号令一方的政治资本,也无逐鹿中原的军事资本。
         最重要的是,他还镇守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关隘,因此也成两派势力争夺的重要棋子。
         没错!他现在确实是两大势力争夺的重要人物,可终究还是要为别人效力的棋子,他只能选择投靠其中一方,而无法保持中立。
         自多尔衮得知大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之后,他就知道机会来了。
         他当即下令停止对山海关进攻,引兵退守三十里。随后又令信使带上他亲笔写的招降书前来求见吴三桂。
         多尔衮相信,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一定会好好考虑他开出的诱人招降条件。
         只要吴三桂投降清军,多尔衮立刻封他为王,而且地位高于郡王,仅低于亲王。另赏赐黄金万两,美女无数。
         这样的条件真可谓是下了血本。
         多尔衮何等聪明,他只所以舍得下这多大血本,那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只要吴三桂归降了大清,清军便可长驱直入北京,汉人江山唾手可得,到时还在乎这点本钱吗?
         吴三桂确实动心了!不过,他并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他还在观望,还在等待时局的变化。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降清的。
         毕竟,他是个汉人,他是忠于明朝的。若不是因为明朝已经灭亡了,无论多尔衮开出多大的条件,他也不会有丝毫心动的。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吴三桂真是为了贪恋富贵而投降满清,那他早就投降了,为何要等到明朝灭亡,全家被抓,爱妾被占之后才反呢?
         吴三桂在得到京师沦陷之后,就已经派出密探去北京打探形势,同时也迫切想知道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危状况。
         他在选择站队之前,必须摸清双方的底,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因此,尽管李自成和多尔衮都派出了招降使者,可吴三桂却暂时谁也没有答应,只是周旋敷衍。
         本来,从骨子里,吴三桂还是偏向站队李自成这边的。
         毕竟,投靠李自成也算顺应天意,如果今后李自成坐稳江山,那他也算是大功臣一个,就算史书不会对他歌功颂德,也决不会为后世唾骂。
         然而投靠大清就不一样。无论清军是否取得中原天下,他吴三桂都会背负千古骂名,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世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