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神话三国领主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徐天的察觉
         神话三国领主正文卷第四百二十八章徐天的察觉刘虞旧部面面相觑。
         袁绍组织十八路诸侯联军,而徐天也在各种搞事情。
         煽动刘虞旧部,是徐天用来对付公孙瓒的手段。
         最终,鲜于辅代表众人说道:“我等自然愿意出兵,击败公孙瓒,为幽州牧报仇雪恨,哪怕为此付出性命。每次想到公孙瓒,我脸上这道伤疤都在隐隐作痛。”
         “叮!鲜于辅向您效忠。”
         “叮!鲜于银向您效忠。”
         “叮!田畴向您效忠。”
         “叮!魏攸向您效忠。”
         ……
         “主公。”
         刘虞旧部一行人,几乎全部向徐天效忠。
         刘虞的部下多数是一些在东汉玩家看来,默默无闻的人物。
         鲜于辅、鲜于银是武将,而田畴、魏攸等人是文臣。
         徐天查看武将代表鲜于辅的面板。
         【姓名】:鲜于辅
         【统帅】:79
         【武力】:72
         【智力】:68
         【政治】:70
         【魅力】:72
         【幸运】:15
         【特性】:
         1.乌桓校尉
         2.戍边
         3.聚拢
         4.畜牧
         【技能】:逐风箭、疾风斩
         【兵种】:乌桓骑兵、幽州骑兵
         ……
         鲜于辅的能力与阎柔、牵招、田豫等魏国守边名将差不多。
         三国的边将,多数还是幽州武将担任,因为他们熟悉北方的乌桓、鲜卑部落,还有当地的地形。
         【姓名】:鲜于银
         【统帅】:70【武力】:75【智力】:65【政治】:57
         【魅力】:60
         【幸运】:10
         【特性】:戍边、畜牧、向导
         【技能】:逐风箭
         【兵种】:乌桓骑兵
         鲜于银与他的兄长鲜于辅差不多,不过能力稍微差一点。
         如果不是徐天阵营人才济济,鲜于辅、鲜于银兄弟在陶谦、袁术麾下,都可以独当一面了。
         也就徐天阵营,猛将如云,因此,鲜于辅、鲜于银兄弟,这才显得比较弱势。
         三国诸侯的人才差距,就是这样明显。
         饱的饱死,饿的饿死。
         徐天又看向刘虞的另外一个从事田畴。
         【姓名】:田畴
         【统帅】:67【武力】:66【智力】:72【政治】:74
         【魅力】:74
         【幸运】:15
         【特性】:户籍整理、教化、向导、名声、寡欲
         田畴……
         徐天似乎有点印象。
         曹操讨伐三郡乌桓,似乎田畴就是向导,后来,田畴还成为魏国的文官。
         田畴说道:“幽州牧大人被公孙瓒囚禁,我与乡人逃至徐无山中,避开战乱,并试图为大人报仇。听闻冀州牧大人于此地与公孙瓒对峙,故前来投奔,望冀州牧大人,不要拒绝在下。”
         田畴为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的名士,却无论如何也要加入徐天势力。
         由此可见,幽州牧刘虞的名望,确实令人难以想象,不少人愿意为了刘虞,起兵讨伐公孙瓒。
         类似的例子,还有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冒死刺杀孙策。
         “诸位既然有志为刘虞报仇雪恨,那么正合我意。公孙瓒就在对面,阎柔,你与鲜于辅、鲜于银统帅带来的兵马,受卢植统制,一同讨伐公孙瓒。”
         “遵命!”
         阎柔、鲜于辅、鲜于银等武将,无不义愤填膺。
         仇人公孙瓒在对面,报仇的时机,就在今日。
         至于刘虞的文臣部下,徐天安排管理后勤。
         卢植担任讨伐公孙瓒的主将。
         卢植也是幽州人,此次征战,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刘虞与公孙瓒之争的延续。
         徐达、常遇春被徐天派去阻击袁绍、吕布,防止袁绍、吕布中途介入冀州军与幽州军的大战。
         “还有一个人,给人一种很危险的感觉,那就是担任西凉刺史的北地枪王。他来参与此战的目的未明。”
         林芷儿提醒徐天。
         “此人的用意确实奇怪,他的势力是偏僻的凉州,却偏偏要插手冀州之事,除非他也担心我一统关东,然后他陷入历史上马超的处境?”
         徐天推测北地枪王的用意。
         各个诸侯都在想方设法破局,如果徐天是凉州的诸侯,那么一定不会和历史上的韩遂、马腾一样坐以待毙,割据一方,等到曹操统一关东,然后再与曹操决一死战。
         如果是玩家统治凉州,一定会尽快挺进关中,在官渡之战捅曹操一刀,取而代之。
         难道玩家领主北地枪王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徐天顺着这样的逻辑推断下去,凉州刺史想要统一天下,第一步不是攻占冀州,而是攻占关中。
         关中目前是董卓的地盘。
         “不只是北地枪王,董卓的行为也很反常。吕布、徐荣、牛辅、西凉四天王,全部参与十八路诸侯联军,关中相当虚弱。董卓虽然失去了野心,但也不至于如此行事。还有,西凉军的谋主李儒,始终留在关中……”
         徐天发现了一些疑点。
         本来他在推测凉州刺史北地枪王的意图,但不经意间与董卓扯上关系,徐天隐隐有一种不安的预感。
         董卓因为与徐天、孙坚有仇,派人参与十八路诸侯联军,看似再正常不过了,关东诸侯也没有人怀疑董卓的用意。
         不过如果徐天持着怀疑的态度审视董卓派兵这一件事,那么就会注意到,董卓似乎有点太过积极。
         董卓想要通过参与十八路诸侯联军,得到什么好处?
         洛阳城?
         徐天立即想到了孙静镇守的洛阳城。
         关东诸侯在朝歌一带大打出手,洛阳城兵力空虚。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以后,关东诸侯商议以孙坚镇守洛阳城,阻止董卓东进。
         当关东诸侯打到眼红,已经要生死相拼了,这个时候,没有诸侯再关心洛阳城的作用。
         “董卓只会要一座洛阳城?还是说,董卓东进的野心,始终没有消失,只是碍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因此一直在向关东诸侯示弱?”
         徐天推测到这里,被自己的推测吓了一跳。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董卓的谋主李儒,不愧是毒士。
         有资格担任西凉军的谋士,李儒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徐天招来孙坚。
         “义兄,你令孙静带兵撤出洛阳,尽可能带走洛阳的金银和人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徐天尽可能转移洛阳的资源,即使董卓真的想要重返洛阳,那么损失也不大。
         孙坚疑惑:“莫非十八路诸侯联军分兵攻打洛阳?”
         “我怀疑董卓有可能重返洛阳。”
         “怎么可能……董卓在关中修建郿坞,酒池肉林,贪图享乐,应该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才是。”
         “原本我也是这般认为,但仔细想想,董卓那样的枭雄,岂会轻易放弃权力与地位?”
         “我们是否需要告知各路诸侯,有关此事?”
         “此事只是我的一个推论而已,而且,即使这是真的,有些诸侯也会熟视无睹。袁绍、公孙瓒甚至想要董卓东进,打破关东的平衡。”
         徐天对这些诸侯太了解。
         袁绍不在意天子的死活,现在的袁绍没了地盘,即使董卓东进,袁绍的处境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
         “可恶!明明董卓的威胁,就在眼下,这些诸侯还要讨伐义弟你!”
         孙坚咬牙切齿。
         “董卓东进,受到最大影响的,或许并非是我,而是曹操。”
         徐天对其中的利弊,倒是一清二楚。
         虎牢关以东,是曹操的领地。
         一旦董卓东进,无论曹操是否愿意,都要承受董卓的兵锋。
         本来东汉明朗的形势,再次阴云密布。
         徐天与孙坚在私底下商议时,卢植调集众将,与公孙瓒、刘备在朝歌以北的平原决战。
         与公孙瓒的幽州军一起行动的还有北地枪王的西凉军。
         “让卢植来对付刘备、公孙瓒,师慈徒孝,真有你的,徐子云。”
         北地枪王得知徐天安排卢植与刘备、公孙瓒对战,先是一愣,然后不禁佩服徐天的天马行空。
         “虽然此次并非为你而来,但我也不能让你占领关东,不然我的压力太大了……”
         北地枪王率领西凉军,在幽州军后方压阵。
         正如徐天猜测的一样,西凉玩家也害怕以后变成曹操讨伐马超的局势,正在努力破局。
         十八路诸侯讨伐徐天,看似相当简单的一件事,各个诸侯却各有所图。
         “我会令幼台率领洛阳城的其余守军,携带金银,撤出洛阳城。”
         孙坚认可徐天的想法,决定立即派人通知孙静转移洛阳的资源。
         孙静是孙坚的兄弟,孙坚也不愿孙静被董卓击杀。
         “此事交给在下吧。”
         孙坚身边一个三旬武将,毛遂自荐。
         “君理,此事就交给你了。”
         “在下这就去办。”
         那人离开。
         徐天不禁觉得有些眼熟。
         他似乎在孙坚军中见过此人,但此人不是孙氏宗亲。
         “这是何人?”
         “军司马朱治,随我征战四方,皆有立功。”
         朱治?
         徐天听说这个人名,一下子反应过来。
         朱治和他的侄子朱然,都属于江东名将,而且朱治是最早跟随孙坚的那批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