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国:黄巾天下 > 第三十一章请波帅入城
         汉军连夜弃城而逃了,但黄巾军却迟迟都没有进城。
         长社城风平浪静,静得有些诡异,让城中的富户们有些忐忑不安了。
         夕阳西下,钟家内院的池塘边,钟迪凭栏而立,怔怔地望着池塘上新发的荷叶,浓眉紧锁,心不在焉。
         “啪嗒……啪嗒……”
         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响起,钟进匆匆而来,“父亲!”
         钟迪猛然回头,脸上闪过了一丝期盼之色,“他们进城了?”
         钟进一愣,轻轻地摇了摇头,“没有,不过,他们好像在唱歌,只是离得太远了,在城头听不真切。”
         说罢,他又犹豫着补了一句,“父亲……我们为何不出城去拜会波才呢?”
         钟迪一愣,轻轻地摇了摇头,“虽然汉军弃我等而去,我等却不能弃汉家天子而去……长社钟氏数十年清白家风如何能断送在我等手中?”
         说罢,他无力地摆了摆手,又扭头望向了池塘中,只是,那目光没有再停留在那簇新的荷叶上,而是停在了散落在荷叶间的一团浮萍上。
         钟进却没有离去,稍一犹豫,冲钟迪作了个揖,神色凝重,“父亲,事已至此,若不早做决断,只怕……会为我钟氏招来灭族之祸啊!”
         钟迪浑身一震,旋即定了定神,强自回了一句,“古语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罢,他又底气不足地补了一句,“若黄巾军真要灭我钟氏一族,那他们就是一群巧言令色之徒,又如何值得我钟氏投效?”
         事到如今,说不怕,肯定是假的!
         那黄巾军大多都是流民,天知道,便是真干出了灭人满门的事来也丝毫不奇怪!
         钟进脸色一白,却没有再劝,又冲钟迪作了个揖,然后一转身,默默地离开了。
         他也怕,可是,他觉得自己的父亲说得对。
         良禽折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钟氏家大业大名重千钧,在弄清黄巾军良与不良之前,哪怕是堵上全族的性命,也不可轻言投效!
         长社城中富户不少,如钟家这般忐忑不安的富家乡绅自然也不少。
         那黄巾军可是流民组成的队伍,天知道他们心中对富户大族藏着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呢?
         和钟家一样,各大富户大族也派出了子弟到西门城头望风。
         只是,一直等到日落黄昏,黄巾军依旧没有进城的迹象,长社城内外依旧风平浪静,静得让人心底惴惴。
         终于,有人不敢再这么等下去了。
         “吱……呀呀……吱呀呀……”
         残阳下,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汉子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两个随从、一辆装满酒肉的大车缓缓地走出了长社城西门。
         旋即,又有个面容清矍,气质儒雅的老者带着两个随从一辆马车,缓缓跟了出去。
         然后就是第三拨,第四拨……
         城外,黄巾军营寨里炊烟袅袅,歌声飘荡,“黄巾义军起乡野/匡扶天下致太平/奋勇向前永不退……”
         经过郝贵润色之后,歌词没有多大变动,但旋律却流畅了许多,一众黄巾将士扯开嗓子唱着,倒也像那么回事。
         李汗青此时却在杨赛儿的军帐之中,手中捧着一个小木盒,木盒里放着一柄六寸来长的小刀——细长的刀柄,弧度锋锐的刀刃薄如蝉翼,寒光闪闪,这是杨赛儿按照他画的图纸找军中的工匠打制的“手术刀”。
         李汗青拿起那柄仿制的手术刀仔细地端详了一番,笑着赞了一句,“不错!不成想军中竟有如此巧匠!”
         在这时代,能打出如此小巧的刀具,此人可不就是巧匠吗?
         见李汗青很是满意,杨赛儿也翘起了嘴角,“郑师傅可是家传的手艺呢!你那杆铁枪也是他打制……”
         杨赛儿话还没说完,周武便一撩帷幔,满脸喜色地走了进来,“汗青将军,城中来人了!”
         虽然李汗青只是个校尉,但周武、方宏等人却喜欢叫他“汗青将军”,说是这样叫更威风,李汗青倒也不在意,随他们叫了。
         李汗青一愣,“城里来人了?”
         “对啊!”
         周武连忙点头,“还拉了十多车东西呢!酒肉、布帛都有!那车子一路拉到了中军大帐外,好多人都看见了……今晚肯定要加餐!”
         这时代,普通百姓可没有一日三餐的待遇,而黄巾军更是流民组成的队伍,虽有如阳翟杨家这样的地方富户资助,但物资依旧匮乏,自然也只有早晚两餐,而且不论将与兵,每顿也只有两碗热粥、一张又硬又涩的饼,就连波才也不例外。
         周武本是城中的豪强,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吃喝却是不差,兴冲冲地跑出来投奔李汗青,不想顿顿都得喝粥啃饼,自然不是个滋味。
         可是,李汗青每顿也是喝粥啃饼,他也挑不出理,就只能指望着加餐了。
         李汗青何尝不馋,闻言顿时精神一振,“加餐好啊!反正那么多肉也不能放太久!”
         说着,他忍不住赞了一句,“看来长社城中也有好人呐!还知道主动送些酒肉来!”
         杨赛儿白了他一眼,“什么好人!他们这是摸不清我们的底细,心中害怕。”
         李汗青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却摇了摇头,“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管他们是不是因为害怕,能主动送礼物过来表达善意,就比那些顽固不化的家伙要强!”
         李汗青从来就不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干不来赶尽杀绝的事,如今,长社城有富户大族肯主动来示好,在他看来,这就是好事。
         当然,遇上这样的事,波才也很高兴。
         第一天攻长社时,看着麾下的将士们伤亡惨重,他还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又一场的血战,不成想只打了一仗,汉军便弃城跑了。
         如今,更有城中的富户大族主动送来了礼物,他怎能不高兴?
         他热情地将前来送礼的人迎进了中军大帐,虽无热茶,也让窦平去给每人搞了一晚热水,然后便跟众人热情地寒暄了起来,态度温和,不像个铁血的起义军统帅,倒像个质朴的邻家大兄弟一样,直让十多个富户大族派来的代表有些受宠若惊。
         一番寒暄之后,波才给众人吃了颗定心丸,“诸位请放心,我们黄巾军是为天下致太平的义军,进城后绝不会行那肆意抢掠、滥杀无辜的不义之事!”
         得了波才的亲口承诺,众人不禁大喜过望,“波帅宅心仁厚,实乃长社之福、我等之福!只是……不知波帅和所部将士何时进城?”
         波才微微一愣,干笑了两声,“这个……我部新立,军纪还有待加强,如果贸然进城,只怕会扰了城中百姓的安宁。”
         众人不禁愕然,旋即纷纷起身,冲波才作了个长揖,“请波帅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