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东宫锦字录 > 第十一章 为真
         为谁索取答案。
         明燎面前只有一人,此番言谈也只关乎一人。
         一切已然归于眼底,他的话分明无需回答。
         太子的问题令人费解,但襄王却毫无波澜。
         他无奈地笑了笑,笑得坦白也温润:“臣只是好奇而已。”
         明燎扬唇眯目,未置可否。
         明澜也料到他的态度,并不以此为奇。
         他们之间,平静地有些过分。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明澜忽然说道:“与殿下打交道,臣比三弟合适。”
         明燎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二弟未免小看自己,你比太子妃更了解孤。”
         明澜失笑:“太子妃在江南长大,臣与殿下手足相惜。”
         明燎颇为随意地问:“你当真这样想?”
         四周陡然安静,唯有风声过耳。他问得凌厉,但声音却是极轻,至少与他对坐的明澜听不出丝毫危险。
         两人相隔长幼尊卑,但他们早已过了以势压人的年纪。
         明澜比谁都清楚,太子不会做无谓的威胁。
         所以,他指的只是姜云。
         襄王殿下笑着摇头:“若太子妃对您的了解再深几分,想来,只会令殿下更快生疑。”
         正笑着,他又似调侃一般地说道:“以臣之拙见,太子妃倒是极合殿下心意。”
         明燎挑眉:“二弟与太子妃并不熟悉。”
         “臣比太子妃了解殿下。”原来明澜意在回报兄长的深沉,“她未必看得出,臣却不然。”
         明燎淡淡地问:“二弟看出了什么?”
         “太子妃如是,三弟亦如是。殿下用人不疑,但从不会轻易交付信任。”
         明澜一身经年不变的风雅忽然散尽,低沉的声音想必足以震惊群臣,不输今日大朝之景。
         毕竟,谁也不曾见过襄王殿下露出此等神情。
         “殿下主动插手,不正是因为忧心——或者怀疑,怀疑三弟迟早被身旁附庸激起野心,在日后某一天,成为您的敌人。”
         他坦然与明燎对视,丝毫不觉脱口而出的已是大不敬之辞。
         但不等明燎反应,他却先笑出了声:“不,此言倒也失了度。三弟这样的人,不会与殿下为敌,他没有此等野心。”
         明澜状似寻常地看向兄长,直到明燎敛眉颔首,他才说道:“但难保他不会受人蛊惑,成为殿下的对手。”
         “毕竟,违逆上意,就是不忠。若他向殿下讨要您不愿给的东西……”
         明澜微微一叹,点到为止。
         但明燎反而笑了:“二弟与孤手足相惜,何必遮遮掩掩。”
         明澜稍稍垂目,再次摇了摇头。
         “三弟也到了大婚之年。陛下有心重用三弟,您出面回护,明释陛下心意,安了三弟的心。”
         他笑着看向明燎:“也避免他行差踏错,错过天赐之良机。”
         朝中看不清皇帝的心意,不会贸然做出异举,但明昭未必不会主动破局,寻求转圜之机。
         一旦他错判形势,就再难登上回头路,难保不会越陷越深。
         明燎的示好与维护极为清晰,以三殿下的通透,他不可能会错长兄之意。
         既不至于惊慌,便也没有出错的理由。
         明燎平淡地开口:“换做是你,你也会如此处置。”
         明澜没有否认,却也似乎并不认同。
         “只是此中是非黑白,终究是陛下一言定论。殿下待三弟亲厚,陛下满意,也不满意。”
         明燎忽而谈及另外一事:“二弟愈发大胆。”
         明澜笑了笑:“臣效仿殿下而已。”
         他转而又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今日三弟尚且艰难,对您只有敬重和感激。然,若他在陛下面前,不再只是人子,也是功勋之臣……不惧天颜之时,就未必需要您的帮衬。”
         明燎唇边有一道意味不明的笑:“二弟只想说这些?”
         明澜道:“到了那一天,陛下也不会容忍三弟依附于您。”
         明燎低嗤一声:“东宫,襄王府……党争从无平息之时,汲汲营营者不足为虑,陛下的心腹和对手,永远是你我二人。”
         “所以,陛下会为三弟设立重重障碍,直到他与殿下离心。”
         明澜恢复了淡然姿态,声音却仍然沉缓:“只凭大理寺,查不得此等大案。何况,大理寺未必有所帮助,追查此案的,应当只有裴少卿。”
         “以他一人之力,不可能查得确凿证据,并使朝野上下无知无觉。”
         “更何况……”他深深看向明燎,“裴济最为刚正,不会为大局退让。今日当庭揭破,固然是奉旨而为,但他奏明陛下,时日也不会久。”
         “倘若早已查实,他不可能等到今日。”
         “二弟何意?”明燎颇显玩味,“裴济志虑忠纯,天下皆知。二弟以为,孤当真手眼通天,能将他收于麾下,逼他做出有违本心之事?”
         明澜缓声道:“三弟到了大婚之年,陛下会如何,您心中有数。”
         “裴济从不结党,殿下只是助他查清事实,他甚至未必知道相助的究竟是何人。”
         明澜再度笑出声来,似为一丝突然萌发的奇思妙想感到开怀。
         “若裴少卿执意刨根问底,最终查到东宫头上,殿下打算如何解释?”
         明燎轻笑:“大理寺分内之事,却经由旁人查明,若裴济当真前来,孤倒要治他的罪。”
         这就是承认了。
         明澜叹道:“于臣,于殿下,陛下之意并不难猜。所以殿下提前布局,借裴济之手,给陛下提供发难的理由。”
         “陛下自有决断,您又何必插手。”明澜的语气似乎有变,竟隐隐多了些复杂,“何必推波助澜,逼三弟周旋在您和陛下之间。”
         明燎道:“二弟以为,孤为他添了一重风险,表面善待手足,实则借机生事,欲与陛下争衡?”
         明澜失笑:“殿下何出此言?”
         顿了一顿,他反问道:“看来,已经有人这般认为?”
         明燎挑眉:“二弟这样的聪明人终究太少,几乎无人知晓此事与孤有关,自然不会有这种无谓揣测。”
         明澜被他的理由折服,微微一叹。
         “即使殿下不曾插手,陛下也会重用三弟。甚至,他的路当比如今平顺几分。”
         太子殿下慢条斯理地说道:“二弟言之凿凿,似经历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