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陈小桑沈大郎 > 第866章 流水席2
         陈大树也道:“说的是这个理,咱的流水席摆出来了,便不能让人说闲话。”
         陈二树点头:“我今儿听他们说起大郎,个个都是称赞。”
         “供他们吃喝,能不称赞么?”陈四树不以为然:“要是别人也请我吃饭,我也夸赞他。”
         反正说这几句话又不要钱。
         他们都是辛苦挣钱的人,自是舍不得粮食这么花销。
         陈小桑得意道:“别人想摆这样的流水席还没机会呢,就这十天的流水席,往后十里八村都知道大郎哥了,这便是扬名,多好啊。”
         大家这才好受些。
         举人是那么好考的么?
         当然不是了。
         陈老汉摸出旱烟杆,在桌子上轻轻敲了两下,便道:“小桑说的是,咱们大郎有出息,费力考了个举人回来,咱这流水席该摆。他往后挣钱的机会多了,不过是十天的流水席,摆了也就摆了。”
         陈小桑惊奇:“爹,你怎么突然这么会想了?”
         几个树也惊奇,他们爹怎么突然这么大方?
         陈老汉不满道:“我这是该省的地儿省,不该省的地儿不省。”
         李氏笑道:“你们爹可是个能干人,这些道理他还能不懂么?”
         这话大家都没意见。
         陈老汉可是脑子很好使的,家里大事小情都得他做主,也带着一家人把日子过好了。
         等他们闹腾完,大树媳妇才道:“今儿一天下来,我们都累得不行。这还是有许多人帮忙,后面九天怎么办?”
         陈老汉一眼看过去,大家都疲惫不堪。
         今儿这流水席,他们没有一刻停歇的。
         这还是有亲戚们帮忙,真要是只靠他家和村里几家走得近的人家帮忙,也忙不过来。
         陈老汉琢磨了会儿,便跟沈兴义打商量:“要不你再去村里找几家商量,多请几户人家来帮忙?”
         沈兴义道:“行,我这就去请人,顺道再去买几头猪回来。”
         “菜也少了些,你顺道一块儿买了。”陈老汉咂摸着嘴嘱咐。
         沈兴义说走就走。
         陈老汉便对陈大树道:“咱的粮铺不能总关门,明儿你就去县城把粮铺开了,晚上回来时,多带点粮食回来。”
         陈大树应了一声。
         等他都吩咐完了,才对众人道:“都早些歇息吧。”
         陈小桑赶忙叫住他:“爹,我们的绢花要多少钱一朵卖呀?”
         陈老汉疑惑:“你要往外卖绢花?”
         “来吃流水席的人多嘛,我就摆在咱家卖呗。”陈小桑咧嘴:“总不能浪费这么多人嘛。”
         “这绢花能有人买么?”陈老汉表示很怀疑。
         陈小桑却道:“今儿好多人问我了,肯定有人买的。”
         “是呀是呀,今儿我娘家几位嫂子都喜欢得不行,我还给一人送了一朵。”大树媳妇笑道:“她们喜欢得不得了呐。”
         “咱们村的人也问我了。”李氏笑道。
         陈老汉便道:“那你们商量着卖吧。”
         女人们便七嘴八舌起来。
         “镇上的绢花要十二文一朵,我们比他们用的料子好,还更好看,要不就十三文一朵?”大树媳妇提议。
         三树媳妇觉得有些贵了:“镇上的人比咱们村的人有钱,十三文一朵会不会太贵了?”
         “一点都不贵,我还想卖十五文一朵呢。”陈小桑道。
         几个树媳妇倒抽口凉气。
         陈老汉忍不住道:“谁会花十五文买这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
         “各个村子都有殷实人家,为了这么好看的绢花,愿意花十五文呢?”陈小桑道:“嫂子们做绢花多不容易呀,卖便宜了好亏的。”
         二树媳妇忍不住道:“这个挺容易的。”
         大树媳妇也点头:“我一天能做十来朵。”
         一开始她们不知道怎么做,可学会后,她们越做越顺手,还真不费劲。
         陈小桑确认真的简单后,便道:“那就十三文一朵吧,我们还花了好多银子买这些布料,挣的银钱还得分一半给大郎哥呢。”
         这事儿大家一早就知道,对此也没什么意见。
         倒是沈大郎有些过意不去:“我就是出了几十两银子,活儿都是嫂子们干的,不用给我分这么多,一成就够了。”
         老陈家的人可不答应。
         “你出几十两便是入股了,说好一半就一半。”
         “你还把这些布头从京城带回来,这些还不是费力么?”
         沈大郎道:“赶马车的是田丰。”
         陈二树反驳:“若是你不帮着赶我们的马车,田丰便不能将布头带回来。”
         沈大郎觉得自己再多说,老陈家的人能一块儿来念叨他。
         为了自己的耳朵,他只能不要脸了。
         大树媳妇把前几天几人做的绢花都拿出来给陈小桑:“我们做的时间短,只做了百来朵,今儿又送出去一些,只剩下七十多朵了。”
         陈小桑接过篮子:“够了够了,这价钱不低,买的人肯定少。”
         大树媳妇想想也是,能卖出七十多朵都算不错了。
         第二天的流水席开得更早,几乎是大家吃早饭的时候就开了。
         于是村里人早饭也不吃了,全家老少一块儿来老陈家吃饭。
         陈小桑挽着篮子,乐呵呵跟人兜售绢花。
         沈大郎则站在她对面招待人。
         一抬头,就发现她已经拿起绢花来跟人介绍了。
         村里媳妇们一看就很喜欢绢花,可一听到要十三文一朵,又赶忙放下。
         十三文啊,若是买盐,够一家老小吃一个月了。
         沈大郎走到她身边,看了眼她的篮子,果然一朵都没卖出去。
         他看了眼四周,便跟陈小桑道:“卖给有钱人吧。”
         “今天还会有乡绅地主来么?”
         “应该还有,昨天来的是住得近的。”沈大郎对县城那些乡绅地主的名字都已经背熟了,昨天招待的人一减,还有不少。
         陈小桑便道:“等他们来了,你就给我使个眼色。”
         沈大郎看了眼她的篮子,道:“你先去吃早饭吧,这会儿还早。”
         陈小桑看看天色,确实还早,她肚子也饿了,便找了个空位子,盛了一碗粥吃起来。
         一大早做席面来不及,老陈家干脆蒸馒头,再煮粥,又快又好。
         村里人平日可舍不得这么吃白面馒头,吃得那叫一个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