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时空过客4251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完胜常凯申
         19路军的撤离,算是洪城行营给自己整个一年的剿匪工作彻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哪怕常凯申再不愿意承认,也得接受己方势力因为战损而大打折扣的现实。
         而国内的政局,在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之后,曾经短暂地平息了一阵,各方都打出了一致对外的口号。
         但实际上地底的暗流却从未平息过,这几年来,常凯申一意孤行地实行他的安内政策,大搞“削藩(军阀)”的同时更不忘剿匪。
         如今内外交困之下,之前积攒的反作用力一股脑全部爆发了出来,即便是一贯擅长政治手腕的常凯申,也因此被逼得手忙脚乱。
         尤其是到了十二月,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而这三个月来,夏国军队的不抵抗措施,使得早就反对常凯申独裁统治的果党各派,更有理由逼迫其交出权力,并宣称可以此改变整个国家的被动局面。
         接着26路军的“叛变”则更是放出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常凯申现在名义上控制的几十万大军,实际值得信任的不过那几个嫡系师,偏偏这股力量还在之前的大战中受了不小的损失。
         常凯申的心里就非常清楚,如果不先处理好眼前局面的话,继续仍由其发展,再想压制住场面就很难了。
         所以到了十七日,常凯申在无奈中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同一天,张少帅也获准辞去陆海空军副委员长之职,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当然,这波政局变动中,最重要的还是财政部长常凯申的小舅子兼财神爷宋子文,选择了与常凯申共进退,于是果党的权力中心由此进入彻底的中空。
         这是一招明显的以退为进,除了让出一个所谓的名义外,常凯申军权、财权一个都没撒手,如孙科、胡汉名等人即便上位了,也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
         甚至就是这些反对派内部都分成了不同的派系,常凯申在位时,他们团结在一起为了反对而反对,而常凯申刚一下野,大小军阀、政客就开始相互争斗,政潮迭起。
         只能说,这时期的果党已经显露出了其烂在根子里的本质,除了常凯申之外,居然根本找不出一个有能力做成点事的领导人出来,虽然后者也好不到哪里去便是。
         “所以这就是矮子里头拔将军,我估摸着要不了多久,果党一众又会把给常凯申重新迎回来,甚至利用这次机会,他还能多捞到一些权力。
         以退为进,可能还会趁机收服汪兆铭,顺带逼走胡汉名、李宗人,再玩弄一把孙科,大概就是如此。”
         从集安回到苏区的程刚,在给几位高层干部汇报情况的同时,顺带还分析了一把当前的政治局势。
         这其实也是相当重要的情报工作,若是这次程刚总结的情况没错,那么就意味着红军将会进入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常凯申虽然在下野后依旧把持着军权,但这仅仅是依靠其过往的威信、财力以及与各将领之间的私人关系,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事情做起来肯定不方便。
         所以程刚提到,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红军不用担心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可以放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次他算是准备得相当充分,为了提防蝴蝶效应和自己脑中的固定思维,除去拿后世的资料作为参考外,程刚还抽空总结了不少果党的电报报文,并将这些消息与远在申城的伍翔宇一一核对,方才敢得出最终的结论。
         所以在大家看来,程刚这个财政部长兼后勤部长,又兼任了情报方面的工作,偏偏还做得不错,资料详实,逻辑分明,而且之前的一些推断也被现实所印证。
         还好现在的苏区内部坑多人少,各大部门都处于缺人状态,相比于几十年后的大政府,这时期还只能说是个勉强搭建起来的草头班子。
         所以能者多劳,只要能够对事业有所帮助,大家也不会在意太多权力制衡之类的问题,程刚愿意接手帮忙,大多数同志高兴还来不及呢。
         以往大家要做出这样的判断,一般是依靠从各种渠道运过来的报纸,然后从只言片语之中提取出信息,甚至还不得不加上一些个人判断,所以即便产生了结论,也会因为缺乏说服力而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任。
         比如历史上的第三次反围剿,李润石和王凯就错误估计了常凯申的战略部署,以为后者会因为两广的反对而陷入政治斗争中,无暇围剿苏区,因此便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能被迫让红军主力来了次大行军,从闽西绕到前线去。
         这一次虽然没有发生类似的错误,但如果没有程刚的插手,很多资料还真的不好弄到,对此在座众人也是有所耳闻的。
         “既然如此,程刚同志,如果按照你的预测,后面我们应该从哪个方向取得突破呢?”
         提出问题的是彭拜,没有因为叛徒牺牲的他,如今是苏区内仅次于李润石的几位大佬之一,现主要负责农村的土改工作。
         在土改政策的问题上,彭拜与李润石持有相同的立场,那就是绝对不能按照GC国际所言的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为此他也常被指责为走富农路线的反动派成员。
         在这段时间的大讨论中,先后推出来的一系列资料,详细说明了苏联农村与夏国农村之间的异同,算是暂时堵住了那些狭隘分子的嘴,顺带也帮彭拜解了围。
         也是在这之后,彭拜与李润石、程刚两人的关系被彻底地拉近了,所以几人之间的关系都还不错。
         “我只是把现在的外部局势分析了一遍,但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我觉得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论起把控方向,我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程刚再次装了一波之后,立马又开始谦虚起来,当然他的话里还有些意思没有讲明:既然我都不在行,你们也不要随便瞎扯了,老老实实地听李润石指挥就行咯。
         只是哪怕这确实是至理名言,并且经过了历史的验证,但程刚更加确信,若是他真敢这么说的话,立马就得先挨上一顿喷子。
         很快,在程刚果断让出发言权后,大家很快就进入了积极的交流(争吵)之中。
         基本上大家都暂时相信了机遇期的判断,之前时间紧迫,都只想着把手头的事情先做好再说,哪怕是提出攻城口号的几个,目光也只是局限于赣省一处,最多往隔壁几个省看几眼。
         而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以目前红军的力量,真下定决心的话,其实能搞定不少事情,但可供选择的方向那么多,到底走哪条,就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这同时也是为李润石搭建起来的舞台,想要让彻底让众人服气,除去直接用现实教育外,就只能站在优势地位上慢慢磨合。
         还好现在李润石有这个条件,而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像他这样的人,手里的牌越多,就越能表现出与其他人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心气和能力大抵是成正比的,这些同志都是人杰般的人物,若不是李润石此人实在太过妖孽,超出常人的想象,恐怕土共这边也会陷入果党一般的困境。
         当然两边的局面还是不同,论起平均水平,土共自然要比果党高出一大截,随便挑出一位大佬,都能完胜对方。
         但非常人行非常事,像果党这种注定被时代淘汰的货色,没什么比较的必要,所以就只能是李润石多辛苦一些了。
         就像先前的好几次讨论一样,李润石充当主力,程刚作为僚机,王凯时不时在旁策应,整个局面还是处于三人的掌控之内。
         相比于历史同期来说,这时的李委员,已经在内部的话语权上,实现了对常委员长的超越,而在程刚看来,这也直接确定了两党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