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灵泉之寒门娇闺 > 012 安排
         乱嚷嚷一阵后,大门口又清净下来,叶玉站在那里,只觉不远处看门的小厮都在嘲笑她。
         素枝上前一步,低声安慰道:“小姐,先回吧。”
         叶玉哽咽道:“爹娘是不是都嫌弃我挤走了姐姐。”
         素枝是得了徐嬷嬷吩咐的,忙道:“怎么会呢?今早夫人不是好说下午就带您去老宅见见老太太?还说要专门给您办个宴会呢。”
         叶玉强颜欢笑地勾了勾唇角,宽大衣袖下的十指已经紧紧缴在一起。
         叶府老宅在皇城都足占了一条街,嫡长子叶伯谦一家以及叶老夫人就住在这里。此外,还有叶叔明的两个庶弟和三个庶妹。
         叶老太爷三年前去世,早年妾室众多,叶叔明一辈的孩子年纪差别也比较大。
         偶尔还会有外地的亲族过来居住,因此叶府老宅的占地面积很是不少。
         又是在紧挨着宫城寸土寸金的皇城,可见叶府的底蕴和富贵。
         叶叔明回家,也不用通报,下马后坐上车,一刻钟后到了叶老夫人所居的松涛院。
         叶老夫人刚吃过早饭,听下人秉报说二爷来了,便有些欣喜,忙道:“快让他进来。”
         当初叶老夫人怀着叶叔明的时候,叶老太爷正对一个歌女痴迷,不仅要立为贵妾,还要大力提拔那歌女的娘家,那几年,叶老夫人着实过得憋屈,因为怨恨叶老太爷,对叶叔明也有些迁怒,便是十分地冷漠。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孩子长大了,叶老夫人眼看着叶老太爷又宠上一个良家妾,已经对他连怨恨都生不起来了。
         世上男女皆如此,搭伙过日子罢了。
         这时她想起来关心儿子,然而已经八岁的儿子早不需要母亲的关怀了。
         以至于他成家立业后要搬出去,叶老夫人根本留不住。
         等儿子进来见了礼,叶老夫人笑眯眯道:“今天又不是沐休日,怎么有空过来?”
         叶叔明道:“有些事想与母亲商量,请您摒退下人。”
         叶老夫人脸上的笑容淡去,抬抬手,身后的老嬷嬷就带人都退了出去,“是不是齐氏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对于齐氏这个儿媳妇,叶老夫人是不满意的,当年她给儿子定亲时,不知怎么地就流传出来几首情诗,都说是她儿子写给齐氏的。
         虽然自家否认,后来还是越传越烈,连坊间都有所传闻,担心会影响到儿子以后的仕途,她就叫来儿子,问他对齐家长女是何看法?
         儿子说“听凭母亲安排。”
         然后便成了这一门亲事。
         不过在齐氏迟迟不能生育,却还要折腾东折腾西的时候,叶老夫人就后悔了。
         可是叶老夫人不知道,她还会更后悔。
         听儿子将昨天他那里发生的事情说完,叶老夫人砰的一声拍在桌面上,“这个蠢妇毒妇。”
         叶叔明道:“我不想休她,贬妻为妾便罢了。齐家那边,还望母亲替我周旋。”
         “虽然如此,齐氏妄图换子,若是没有实在的证据,齐家那边恐怕不答应”,叶老夫人说道。
         “我已经让人在查当年之事了”,叶叔明道,“再有,她身边那个徐嬷嬷,肯定知道一些内情,证据迟早会找到。但现在,我看她一眼都觉得恶心,母亲让她去佛堂吧。”
         叶叔明是没有正当理由能把齐氏这个正妻赶去佛堂的,但教训儿媳这种事,婆婆天然有权利。
         就如同皇后统领命妇。
         大户人家里,即便是亲人之间,也有着一种阶级关系。
         叶老夫人点头:“如此也好。只是溪儿,就这么让她跟她亲生父母走了?”
         儿子有多疼爱这个孙女儿,她很清楚。
         叶叔明道:“以后溪儿就是我认的义女。”
         “你不放齐氏离开,是不是担心她会报复虞家人?”叶老夫人问道。
         叶叔明淡淡道:“她这种妇人,还是不要去别人家祸害了。”
         在大周,被休的妇人再嫁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齐氏同样是有名有姓的大族。
         “寻来的那个孩子,明天让人带过来给我瞧瞧”,顿了会儿,叶老夫人说道,“好歹是你的亲生女儿。”
         叶叔明点了点头。
         这时,老嬷嬷出现在门口,秉道:“老夫人,二夫人来了好一会儿,要求见您。”
         叶老夫人道:“叫她进来吧。”
         叶叔明随即站起身,“母亲,我就先回去了。”
         叶老夫人不着痕迹地叹口气,点头道:“去忙吧。”
         夫妻两个在门口相遇,叶叔明目不斜视,齐氏一脸凄凄然,她想跟丈夫一起走,却又想到刚才一直求见婆婆,只能硬着头皮走进去。
         *
         官道是普通百姓也可以上去行走的,但从来都得靠边。
         有胆子走到中间的,都是骑得起马的,且从南方各省府来的六百里、八百里加急时不时就会有一个,那样的快马,撞到人连看一眼都不用。
         虞归赶着牛车一路往南,期间从没有往里面多偏移一寸。
         因是在京城外围,这一路上能看到许多村庄,也有人家在官道外面的路上搭茶棚,眼看着到了中午,又经过一个茶棚子,虞归吁了两声,对后面的虞老太道:“娘,饿了吧,我去买两个饼子。”
         虞老太的包袱里其实还有几个饼子,不过看到靠在韩氏怀里的小丫头,点头说道:“给你闺女买个烧饼。”
         不是她想特殊照顾,这丫头的肠胃太娇贵了,万一又吃的哪儿不对付了,还得花钱。
         至于说不养这丫头,虞老太根本没想过。
         虞归买了三个饼子一个烧饼,又灌了一牛皮袋的热水,一家人就在官道旁吃起来。
         烧饼是精白面做的,外壳焦脆内里松软,焦黄的外壳上粘着许多白芝麻,虞蘼吃一口就被这个味道征服了,不自觉眯起了眼睛。
         虞归看见了,笑问道:“好吃不?”
         虞蘼点头,又举着留下两块小月牙痕迹的烧饼递向他:“爹吃。”
         她自然看得出来,爹娘奶奶手中的饼子没有她的烧饼好吃。
         “爹也有”,虞归晃了晃手里发黑发红的饼子,满脸笑意。
         虞老太说道:“你闺女孝顺,你就尝一口。”
         虽然小丫头是自家的孩子,但到底在别人家长大的,现在换了回来,虞老太就担心最后也养不熟。
         于是孩子表达亲近时,就不能说有不要的。
         虞归被老娘瞪了一眼,说道:“巴掌大一个烧饼,我一口下去闺女还吃什么?”
         虞蘼看得想笑,伸手把烧饼再往前递了递。
         无奈之下,虞归咬了一小口,心里却舒舒展展的,怪不得别人都说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
         虞蘼转头又把烧饼递给母亲,韩氏笑了笑,也咬了一口。
         一旁的虞老太不屑地哼了一声,这丫头是不是孝顺不知道,倒是很会戳人心,还没想完,芝麻香面香就飘进鼻子里。
         虞老太一低头,看到小丫头笑着的大眼睛,心里哎呦了一声,嘴上却道:“你个小丫头,也不嫌我老婆子脏吗?”
         要是别人肯定是嫌弃的,但是对于虞家人,虞蘼心里真的是很亲近,便道:“奶奶干净。”
         虞老太顿时就笑开了,看得虞归和韩氏惊讶不已,他们最常见的就是老娘板着脸叨叨叨,什么时候见过她笑成这样?
         虞老太最后撕下来一小块,边吃边道:“这烧饼就是好吃,怪不得要一文钱一个。”
         一家人吃饱了离开的时候,虞老太自掏腰包,让虞归过去再买两个烧饼,放着给虞蘼路上吃。
         虞归不要,他也不缺这一两文,就过去卖烧饼了。
         虞老太没下去硬塞,免得让路人嘲笑,随后便把这两个铜板放到虞蘼手里:“你拿着,以后跟货郎买糖吃。”
         虞蘼笑道:“谢谢奶奶。”
         虞老太也笑道:“小丫头倒是会说掏耳朵话。”
         “什么是掏耳朵话?”虞蘼好奇问道。
         虞老太道:“就是好听话呗。”
         虞归买了两个烧饼回来,一家人再次上路,虞蘼靠在韩氏怀里,舒舒服服地吃着烧饼,细嚼慢咽的,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吃完。
         韩氏正要给她喂些水,刚才在茶馆打的水不太烫了,低头一瞧,女儿已经闭上眼睛脑袋一点一点地睡着了。
         虞老太接过来牛皮袋,低声道:“刚才就困得睁不开眼了。”
         韩氏小心的换了个姿势抱着女儿,让她睡得舒服一些。
         车轮子压在结实地面的声音辘辘的,午后的阳光斜斜的从天上照射下来,照得人暖洋洋的。
         韩氏低声道:“娘,回村后旁人问起来,咱们怎么说?”
         虞老太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闻言道:“还不知道叶家那个夫人要使什么坏,不过照我看,她要是想让她闺女不被人嘲笑是乡下长大的,就得把脏水往咱家身上泼。我们也别等着村里人问,回去就让老二和他大哥到镇上买些肉,后天开个席面,顺道把家里的亲戚都叫来,就当庆祝咱们小蘼回家。正好跟大家都解释解释。”
         韩氏还打算这明天就带着女儿去娘家见见自己那边的亲人呢,闻言笑道:“娘这个办法好,孩子回来了,也不能就默默地回来。”
         虞归赶着车,问道:“咱们要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