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宰武天下 > 第四章 佃农
         两辆马车在数十名衙役和仆从的护送下,来到此地。
         一名身着浅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从马上去跳下。
         另一辆马车上,下来一名穿着圆领衫袍的男子。
         二人并肩而行,在一众衙役和仆从的拥护下,昂首阔步。
         “诸位乡亲,我乃本县县丞,范昌海!奉县令大人之令,来安顿诸位。”
         身着官袍的男子走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平台上,开口说道。
         居高临下,高高在上。
         县丞,县令佐助之官。正九品下。
         夏国文武官衔制度森严,西阳县属于中小县,因此县丞品秩较低。
         范昌海的话令一众百姓欢腾。
         他们天真的以为,将要柳暗花明。
         “我们房子在哪?地又在哪?如何安置?”
         百姓们连连发问。
         “此地空敞,树木充足。可以伐木造屋。放眼周围,良田百顷,都是李家的地。李家是西阳县望,百年世族。经县令与李家家主商议,将这百顷良田,租给诸位。”
         范昌海寥寥几语,将两千多名百姓的命运安排得明明白白。
         房子,自己盖!
         地,得租!
         气氛戛然而止。
         百姓们听了,怒气满腹。在雒阳郡,每家每户都有地。
         河洛之地,土壤肥沃,仓廪丰实。
         如今流离转徒,无处安身。怎么就不明不白地成为佃户了?
         “这位就是李家的管家,李固。他将与诸位签订契约。李家主宅心仁厚,还不赶紧谢过!”
         范昌海指着身旁的一名男子说道。
         可一众百姓并没买范昌海和李固的账,更有甚者,对他们咬牙切齿。
         李固淡然一笑,好似并不介意:“我们家主是戈阳有名的大善人,通情达理。乡亲们所需的农具、耕牛,都由李家置办。不论年景好坏,所收获粮食只需要给李家七成。另外,李家偶尔有一点活,乡民们必须无条件前去帮忙。”
         这一笑,犹笑里藏刀。
         苏明眼睛一眯。
         东七佃三。
         纵观华夏历朝历代,都少有这种剥削。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东五佃五,都是很严重的剥削。收成稍微不好,都可能卖儿鬻女,以求生存。
         更坑的是,佃户还要为地主家提供劳动。不用想就知道,这种劳动没有工钱。
         李固口中的“偶尔”,怕是每家都要出壮丁,长年累月地为李家干活。
         “不行!简直不给我们活路,我们要见县令,我们要讨个公道。”
         一名青年挺身而出,愤怒地道,字字铮铮。
         压抑中,总会有人爆发。走投无路时,绵羊也会露出獠牙。
         “县令大人,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既然你不需要耕地,那李家的地不会分给你一分。”
         李固冷笑一声,对身旁随从道:“记住他,摸清他的家人。不给他们家一分地,一粒粮食。”
         “不,我要回去,我要回谷州县……”
         青年不甘地说道,然后疯了一样往外跑。
         还没跑几步,几支明晃晃的长矛对准他,令他不敢再前。
         “稍后,司户会为诸位重新标录竹书,大侯乡者,不得出西阳一步。西阳大小官道,皆有县卒把守。敢犯者,重则五十。”
         范昌海说话的时候,许多郡兵将百姓们围起来,亮出刀矛。
         百姓们惧怕,往中间缩。
         先前的愤怒和不满,都被这寒光割碎。
         苟活,也是活着。
         “只要好好为李家办事,李家会给你们粮食,保证让你们过冬。不然,以你们所携,很难熬过这个冬天。”
         李固又开口对众人说道,恢复之前和善的表情。
         这么多劳动力,李家要熬鹰一样去饲养。这些人要是死了,李家还要花费力气和代价,去雇佣别人。
         雇佣的人,可没有“流民”听话。
         大棒加枣,百姓们哪能招架住?
         即便这枣是苦的,不能嚼,只能生生咽下去。
         “父亲,这就是我们普通百姓的宿命吗?”
         人群中的苏明,感到悲哀。他向苏远问道。
         苏远头深深地低下头,不知该怎么向苏明回答。
         “不只是这些。凡是不能着力的地方,都是命!”
         回答苏明话者,是旁边的一名老者。
         花白的头发,长长的胡须,佝偻的身躯,饱经风霜的面庞。
         “我不相信,有人天生高贵,有人天生卑贱!”
         苏明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话说道。
         他不信命。
         他想整治这个世界,让百姓免入水火。
         连可望不可及的修武者,苏明都想治他们一下。
         他摸了摸胸前,这两天人多眼杂,他还没开始研究这两本秘籍。
         他不想当凡夫俗子,小小西阳县,绝不能困住他。
         接下来的几天,县衙为大侯乡百姓重新发配竹书。
         竹书是夏国的照身帖,和苏明前世的身份证一样。
         不仅记载姓名,生辰,住所,还有样貌特征。
         在夏国,如果没有竹书,随便一个关卡都过不去。更不能借宿和住店。
         官员则有玉符和印绶。
         “竹书将人记录如此明白,但人命为何如同草芥?”
         一间茅屋旁,苏明手中拿着属于他的竹书,喃喃自语。
         他还在为一路上的逝者耿耿于怀。
         这几天,一家人合力搭建了一间简易的茅草屋。有了遮风挡雨之地。
         至于房子,等农闲的时候慢慢伐木建造,非一日之功。
         无相生。
         万象生。
         闲的时候,苏明就会研究这两本武道秘籍。
         然字意深奥,生涩难懂。
         修武,集天地间灵气于体内,在穴道、筋脉中周天循环,最后形成真气,进入丹田。
         苏明对穴道,筋脉一窍不通。尝试过,皆功败垂成。
         苏明不气馁,决定下午的时候,去城里看看,有没有经络图,买一张回来。
         这时,李家管家李固带着几名仆从来到苏明家的茅屋前。
         “苏远!”
         站在茅屋前,李固拿着一个本子喊了一声。
         正在收拾茅屋内部的苏远闻声走出,见到李固后,强颜欢笑:“李管家,不知您亲自前来,有何吩咐?”
         “苏远!李家给你们家良田十七亩。最近李家要重新盖一所院子,你们家出一人,前去帮忙。”
         李固用吩咐的语气,对苏远说道。
         “这……”
         苏远犹豫一下,刚立足此地,还未安定。
         苏明年纪小,家中也就他和苏澈可以前去。
         苏澈妻女需要照顾。只能是他去了。
         “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还要为你们盖房,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苏明来到李固面前,反问道。
         “明天就要与我李家签订契约。如果不为李家出人。想要那十七亩地,做梦去吧!”
         李固看着苏明,又看向苏远,嗤笑一声。
         别人看见他,哪个不是堆满微笑,希望多分几亩地,能多获得一些粮食。
         这黄毛小子,竟然不给他面子,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