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穿越大唐:我的开局不一样 > 第七十七章、世家低头
         易峰回到府中,对着门口的一个货郎说了句:
         “通知薛礼,可以动手了。”
         回到家中,再次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刚刚向李二汇报时,他发现自己的计划还存有漏洞,他打算再完善。
         自从上次写了针对世家的大字报后,易峰将自己的书房划为禁地。
         家中除了老爹易柏和武媚外,其他人不得进入。
         他想得很入神,以至于老爹进来也不知。
         “打算什么时候走?”
         易柏语气很平静,面上的担忧之色一闪而过。
         “爹,孩儿打算四月底出发,到突厥至少还要一至两月准备才可齐备。”
         易柏很少问他突厥之行的准备情况,甚至有时候在刻意回避这个话题。
         “还有不到三月,没事多去后院,陪陪你祖母和娘亲。”
         “孩儿知道。”
         易柏点点头,不想再打扰他,准备回自己书房,刚一转身就听得:
         “爹,孩儿虽计划周密,但战局瞬息万变,孩儿想让二哥就不要再跟着去了,如孩儿有不测,大哥一人到底还是单薄了些。”
         易柏脚步一顿,许久无言。
         易峰看不见老爹的表情,只是觉得老爹似乎双肩抖动了一下。
         “将军难免…,让你二哥跟着吧,兄弟二人有个照应,你二哥在你底下,望你做事勿要冲动。”
         易峰面上苦笑。
         老爹的意图很明显,他是怕自己拿命去拼,有了二哥在军中,自己做决断时当会谨慎一些。
         “大丈夫为国征战,乃是荣耀,但你虽已冠字,却并未娶亲留后,在为父心中仍只是个孩子。”
         易柏这句话说得很吃力,说完不待易峰再说,快步走了。
         …………
         夜间,长安渭水旁的两幢很大的库房,突然起火。
         且火势刚起,就异常猛烈,随着人员喊叫,救火的人多了起来。
         靠近渭水边,取水很是方便。
         但让众人惊惧的是,不管多少水浇下,火势依然不见小,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大有不把一切烧完不罢休的气势。
         火光冲天,印红了夜空,就连长安城中都能看见,
         热浪逼得人不敢近前,一桶水提来根本就浇不到火中。
         渐渐的众人放弃了救火,而库房的看管人员,只能木然的看着大火不断的燃烧着。
         直到天明,火势才停。
         淡淡的轻烟和周边熏黑的焦土,告诉了众人,这里确实经历了走水。
         断垣残壁,满地的黑灰,库房和货物可谓是焚烧怠尽。
         得知两间库房是世家的屯粮之所时,城中的流言再起。
         百姓认定,这是上天对这帮丧良心、卖高价粮之人的惩罚。
         几位家主得知,暴脾气的荥阳郑氏家主,当即就昏厥了过去。
         其他几家家主也是个个睚眦欲裂,他们坚决不相信是天灾。
         火势如些猛烈,定是泼了助燃之油,所以必是人为。
         如果他们知道是易峰所为,估计会当即生吞活剥。
         “联系多少船只了,不要再等,有多少先运走多少。”
         王林将此话传至各家,各家只得压下愤恨,准备装船运粮。
         “太爷不好了。”
         一个老仆跑了进来,听他所喊,王林眉头一皱,到底是沉府极深之人,所以并未发火。
         “何事如此惊慌?”
         “朝廷刚刚颁布了禁航令,长安八水半月内,不得片板出入,说是修什么利民水车。”
         王林心中咯噔一声,再也站不稳,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一环扣一环,李世民这是要干什么?
         粮食极重,陆路虽然可走,但成本太高,这些粮运出去,运费都不止粮价了。
         许久,苦叹一声。
         “告知各家主来府中议事。”
         第二日是大朝会,朝会刚结束,李二就回了君翔殿中。
         坐下还没一会,第一份奏折还没看完,就有小黄门轻声入内禀报:
         “禀陛下,太原王氏家主王林求见。”
         李二一愣,对方还真是果决,本以为还要再过几日,打算是不是让易峰再烧他两幢,没想到只是一日,对方就来了。
         到底是世家啊!
         家主各各都是人精。
         李二起身,亲至殿外迎接,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如果他们能同意自己重修氏族志,那李二认为自己的打击可以再小一些。
         “王师今日怎么有暇进宫?”
         “师之称,老朽愧不敢当,今日来见陛下,是老朽联同卢、郑、李、王等几家,想着陛下登基至今,我等也未敬献贺礼,恰有一批粮食押解入京,又闻今年或有蝗灾,所以打算献于朝廷,能多救三五百姓也是好的。”
         王林这段话说得情真意切,如果不解原由,还真的认为他是心怀天下的慈悲高士。
         “蝗灾之事从何说来,为何朕不知晓?”
         李二适时露出个吃惊表情。
         王林淡然一笑,并没与李二争执。
         “粮食已至长安,我等一番心意,还望陛下不要推辞。”
         李二思虑片刻,轻拍案几道:
         “世家高洁,朕铭感五内。朕为天下之主,怎可夺民之利,这样吧,就按三文一斗,朝廷全收了。”
         王林走后,李二畅快的大笑起来。
         看了看案上的奏折,他也没再批,而是起身到了后宫。
         “陛下这时怎么来了?”
         长孙有些好奇。
         李二是个勤政的皇帝,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极少白日厮混后宫。
         “哈哈,观音婢,今日王林来向朕低头了,朕心中极是畅快。”
         他迫切的需要人来与他分享这份喜悦。
         因此事机密,李二又不得在朝堂上显摆,只得与长孙倾诉心中快意。
         “易子谦将此事办成了?”
         “不仅是办成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要不是与他有其他约定,朕还真想赐他个爵位。”
         长孙轻笑一声道:
         “征突厥与陛下赐爵位似乎并不冲突。”
         “非是因为早先的约定,而是因为…此事到时你就知晓。”
         长孙也没追问,她能圣宠不倦,就是在于她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陛下,现今来看,易峰当为一代能臣,此次突厥之行,如……”
         李二轻叹一声:
         “通过此次之事,朕也知那小子不错。但那小子执意要去,朕也不好劝阻。”
         “朕也知那小子心中所想,易家到底还是单薄,没有军功傍身,他的仕途会坎坷得多。”
         长孙听到这,也是轻轻的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