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极品逍遥王 > 第1206章
         第1206章
         尤其是在面对东宫的问题上。
         李秋的本意是大树参天,不依不靠。
         绝不牵扯进那历史知名的皇位争夺上。
         可是现如今的近况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自己想保持中立,但是太子和东宫却纠缠着自己不放。
         像这种敏感的话题,他唯有太上皇一个人可以去请教。
         可现如今,那位睿智,慈祥的老人,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若是按李秋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事了拂衣去,留下功与名。
         带着自己的家人,亲朋,一起游山玩水,享尽世间荣华。
         至于这乱糟糟的朝堂,尤其是接下来的太子、魏王、晋王夺嫡大战。
         自己还是离的越远越好。
         可是冥冥之中,李秋总能百分百的肯定。
         若是太上皇他老人家尚在,一定会反对自己这样去做。
         同时,他也有点放心不下一直对自己那么好的圣上,娘娘,长孙大人,义父,王珪,魏征,房大人等等太多的人。
         在历史原有的轨迹上,太子李承乾的政变是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告发,所有人下了狱。
         可是现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这历史的车轮有了偏离。
         一旦自己离开了长安,那太子真的发动了政变。
         到时候无论成功与否,整个大唐都将陷入到极度的混乱之中。
         这种景象,是自己绝对不想看到的。
         ......
         第二天,李秋来到御书房中觐见。
         而在他入内之后,李世民也从桌案前的政务上抬起头来。
         与当初的太子李承乾差不多。
         一开口,李世民就问了他几个极其尖锐,压力巨大的责问。
         “你可知,朝中群臣关于你在吐蕃坐享君王礼遇一事。”
         “朕这案头收到了多少关于你的奏本?”
         李秋这时候气息不变,恭敬的答道:
         “回禀陛下,臣相信,若真是陛下您亲至吐蕃的话。”
         “受到的规格一定比臣还要高很多。”
         “所以,臣以为,臣所受到的规格,也仅是我大唐使臣的规格。”
         “并无僭越之处。”
         “同时,这种规格,也是我大唐五万铁骑用自己手中的陌刀和弓弩,生生打出来的荣耀。”
         “臣又为何不能受?”
         看着李秋这澄澈,自信,骄傲的目光,李世民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时的身影。
         不过表面上,却是冷哼了一声。
         “你倒是巧舌如簧。”
         “那你倒是说说,这一次吐蕃之行,你的感受如何?”
         “是否有你想象中的那样,一直被你视为我大唐最大的隐患,未来的强敌?”
         这时候,李秋躬身答道:
         “回禀陛下。”
         “这一次臣去吐蕃一行,所见所闻,其实只有一点。”
         “那就是吐蕃内部权力高度的集中。”
         “他们的赞普弃宗弄赞,在国内的权柄,力度,丝毫不在陛下之下。”
         “如果说他要对哪个周边国家宣战。”
         “那么整个吐蕃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倾尽其最大的力量攻击出去。”
         “国内之掣肘,十分之少。”
         “吐蕃的这种制度和现象,还是非常让人敬畏的。”
         “现如今,他们虽然兵器,铠甲,弓弩,战术,以及国内的诸多技艺都比我大唐差很多。”
         “但是在这个弃宗弄赞的领导下,吐蕃的势力正在快速提升。”
         “尤其是,臣还听说,已经有一大批来自于我大唐的工匠进入了吐蕃。”
         “怕是不出十年,我大唐很多引以为傲的技艺,都要被吐蕃学了去。”
         “这对于吐蕃和弃宗弄赞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而对于我大唐来说,等同于养虎为患。”
         听着他的话,李世民的眼眸之中,不易察觉的闪过了一丝凌厉。
         关于一大批工匠被东宫送入吐蕃这件事,自然是瞒不过李世民的眼睛。
         而在他的心中,也因为此事,对太子有着诸多的不满。
         当初在他和太子建成,二者争斗过程中。
         虽然无情和激烈,但也都有着自己的底线。
         那就是没人去认贼作父,去勾结突厥。
         如今太子的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越过了某些原则和底线。
         这笔账,眼下李世民没有去提及。
         但不代表着他心中没有把这笔账记下来。
         随之,李世民又缓缓的问道:“听闻这吐蕃的赞普,年纪轻轻就临危受命。”
         “仅用了几年时间就铲除了异己,稳固了局势。”
         “与你也是年岁相仿。”
         李秋此刻点点头,对弃宗弄赞也是很客观的评价和赞美。
         “回禀陛下。”
         “这吐蕃的赞普,确实是年轻有为。”
         “纵使是在他们吐蕃的历史当中,其功绩和做为,注定了也是数一数二。”
         “站在吐蕃的角度上讲,他是一位有能,有才的明君。”
         “也正是因为如此,可能在几十年后,一二百年后。”
         “不断积累的吐蕃,就要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敌。”
         李世民此刻自信无比的轻笑一声。
         “从你的口中能听到对敌国如此高的赞誉,着实是不易。”
         “朕不相信,将来就算朕百年之后。”
         “我大唐有你这样的将领和朝中重臣在。”
         “那吐蕃胆敢如何?”
         李秋此刻略微停顿了一下,随之很严肃的说道:“回禀陛下。”
         “臣只是我大唐的一名将领,一位臣子。”
         “真正决定我大唐命脉的,更多的还是在于君。”
         听了他的话,李世民轻哼了一声。
         “你的意思是在暗指太子?”
         “既然你自己都说了,你是臣,太子是君。”
         “那你又为何连抗太子签下的十八道圣旨?”
         “目前有朕护着你,你能经常肆意妄为。”
         “可朕,是不可能永远都护着你。”
         “守着你和你们芙蓉园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