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149章 给他找点事情做,省得天天犯神经病
         益州城外雨纷纷。
         外边是刺骨的寒意,蜀王府的屋子里,温暖如春。
         柳家的暖炉,在蜀中的销量,是关中的好几倍。
         感觉上,蜀中似乎要比关中暖和得多。
         但湿润的空气,会让寒意往人骨头缝里钻,这里的人反倒更不受冻。
         人在外,工作不能放。
         李二一向是勤勉的好皇帝。
         主要还是因为,放心不下李承乾这个,不知道究竟靠不靠谱的儿子。
         消息传达的慢了一些,但总好过什么都不管。
         送到蜀王府的秘奏,多的时候,能达到一天上百封!
         长生药的风波还没有过去。
         李二却早已将长生药之事,抛在脑后。
         他真正关心的,终究只是朝堂。
         相比之下,李泰和李恪这哥儿俩,依旧将注意力,放在长生药上。
         毕竟,修水利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未来三四年以内,他们基本上不大可能挪窝了。
         “听说最早卖出去的那枚长生药,被吐谷浑的大长老吃了,也不知他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李恪嘴里叼着一根炭笔,百无聊赖的说道。
         李泰坐在他对面。
         右手提着毛笔,在一张巨大的纸上,小心翼翼的描绘着。
         另外一只手,端着砚台,满脸兴奋之色。
         啪!
         他把笔一丢,道:“大功告成!”
         李恪急忙站起来,走到对面看去。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副恢弘无比的地貌图!
         要么说,越王爷博学多才,这副地貌图画的不说惊为天人,也足够让大部分专业人才蒙羞了!
         历史上,《括地志》就是李泰主修的。
         在这方面,他算得上大半个专家。
         “怎么样?按照我这张图纸修,都江堰足以再用上千年!”
         李恪看了半天,笑嘻嘻的说道:“按照你这张图纸修,咱们起码还要再卖上两百颗长生药。”
         李泰脸一黑。
         没错...
         图纸有了,越王爷才华横溢,再难的地形也能探查的清清楚楚。
         人才也有,大不了从关中调便是。
         辩机拉着他那个兔爷好兄弟,满长安瞎转悠,大有将整个长安城都拆迁的想法。
         给他找点事情做,省得天天犯神经病。
         唯一欠缺的,就是银子!
         银子银子银子!
         吐谷浑三方送来的三万头牛,换个百万贯轻而易举。
         这一点,朝廷可以完美解决。
         可百万贯...估计也就够开半年工的。
         都江堰之浩大,即便强大的秦国,也要倾尽全国之力,才能修个两三分。
         李泰和李恪的野心,绝不止于此!
         要想将蜀中,和中原地区彻底串联起来,甚至和京杭大运河勾连,那工程量,旁人难以想象!
         长生药固然是个好财源,但也不能天天都卖吧?
         “风声放出去了吗?”
         李恪耸了耸肩膀,道:“那也要有人信才行,长生药这东西金贵的很,莫非咱们说张道陵炼了上百颗,就真有上百颗...就算真的有上百颗,又去哪找一百个傻子?”
         李泰目光一黯,看向桌子上那张恢弘的图纸,感觉阵阵肉疼。
         他有些心虚的说道:“要不...找父皇问问建议?”
         李恪犹豫片刻,一咬牙,道:“也没别的办法了,走!”
         两人蹑手蹑脚的,朝李二的房间走去。
         门口静悄悄的。
         成天站在门口的韩重,也不知跑到哪里去鬼混了。
         离开长安,不少人都变得懒散了。
         就连长孙皇后她们,也闲不住,总去大街上瞎转悠。
         叩叩叩——
         李恪把李泰推出来,让他敲门。
         “进!”
         李二的声音,从里边传来。
         兄弟俩稍稍松了一口气。
         听声音,父皇的心情应该不错。
         两人推门进去,见李二埋首在堆积成山的秘奏之中,脸上带着难以压抑的兴奋之色!
         “你们来的正好,瞧瞧这封秘奏!”
         哗——
         硬纸壳子包裹的秘奏,顿时飞了过来。
         身手敏捷的李恪一把抓住,这才让李泰免于被拍得满脸花。
         哥俩儿把脑袋凑到一起,打开一看,脸色骤变!
         “哈哈,没想到吧?朕才离开月余,长安竟然如此之精彩!”
         李二向来是个恨不得天下大乱的性子。
         越乱他就越兴奋。
         如果他不是皇帝,早就被人当成心理变态砍死了。
         李泰和李恪的脸色很不好看。
         尤其是李恪!
         他跟李义府等人的关系,一点都不比李承乾差。
         《致知》都是他跟李义府等人,一同创建的。
         骤知挚友被关进天牢,还要接受堂审,一时间,难免乱了方寸。
         李泰旁观者清,看完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脸色显得有些迷茫。
         “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李二又是哈哈大笑一阵。
         “不对劲就对了!这群小子心机够深,手段够狠!若朕年轻上几岁,也恨不得跟他们过过招!”
         “父...父皇,其中定有隐情,还望父皇明察!他们是书院的学生领袖,怎么可能带头舞弊?”
         李二的笑容戛然而止。
         “朕怎么会生出你这么蠢的儿子?”
         说完,他指着李泰,道:“青雀儿,你跟他说!”
         李泰灵光一闪,脱口道:“他们故意的!”
         李二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颇为欣慰的说道:“这才是朕的好儿子!”
         他站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猛地一回身,道:“善用大势,手段狠辣,态度果决,这群小子可堪大用!”
         “弘文馆残存多年不倒,底蕴之深厚,就连王勣先生,都要避其锋芒!”
         “书院学子看似前途广大,李义府等学生领袖,未曾毕业,便进入朝堂为官,可实际上,真待他们毕业之后,还不知有多少人会刻意刁难,这是弘文馆旧属和书院之间,存在多年的矛盾,不可调和!”
         “李义府等人深知其中玄虚,以书院招考舞弊案,诱使弘文馆旧属出手,由此,弘文馆旧属与书院之矛盾,彻底激发!”
         “自此,无数与书院有关联之人,便不得不出手庇护,若他们不出头,书院万千学子的前途,将会被彻底扼杀...恐怕,就连王勣先生他们,都被此等大势裹挟,不得不出面,与弘文馆旧属硬碰硬!”
         李二重重的一拍桌子。
         “这群小子,从来都瞧不上冠冕堂皇的仪式,彻底将弘文馆旧属踩在脚下,才是他们真正的毕业典礼!”
         “好心机,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