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572章 陛下已经快把我们逼死了
         戴胄和温彦博在朝堂之上不是白混的。
         两人的人脉之广,令人瞠目结舌。
         他们不光说服萧禹,在宋国公府召开一场盛大的宴会,更是邀请了一大批重量级的宾客。
         当年三省的老哥儿几个,自然是要来的。
         加上戴胄和温彦博,一群老家伙坐在正堂的里间,谈天说地,饮酒作乐。
         可惜房玄龄在,没办法找几个漂亮的歌姬助兴...
         “如今正是功成身退的好时机,我等算是欠下诸位兄台一个人情,来日若是用得上,我等必定鼎力相助!”
         戴胄和温彦博没少喝。
         尤其是戴胄,这一年来的压力之大,让他看起来老了十岁!
         酒场上的事情,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房玄龄等人跟他们的交情不浅,乐意帮这个忙。
         唯独在将魏征叫过来这件事上,还有待商榷。
         杜如晦拍了拍酒坛子,道:“魏玄成怕是死的都不肯回来,听家里的晚辈说,他在江南整日游山玩水,痛快的不得了。”
         戴胄很不乐意的说道:“那厮玩得畅快,将三省丢给我们两人,殊不知,陛下已经快把我们逼死了!”
         房玄龄打了个哈哈,道:“咱们一同给那魏玄成修书一封,若他肯回来,自是最妙不过的,若是不肯,咱们也不能强求,当年跟着陛下的老兄弟,已经没剩几个了。”
         老家伙们说得轻描淡写。
         一旁伺候他们的萧钺,脸色苍白的吓人。
         听这些大佬的意思,好像继续在朝中为官,就会死一样...
         萧禹看了小儿子一眼,夹了一口菜,吞下去之后淡淡的说道:“三省的差事不能落下,除了赵普之外,可还有合适的推举人选?”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同时沉默了下来。
         按理说,三省大佬最少要有四位。
         魏征、戴胄、温彦博三人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完全是因为皇帝没把他们当回事。
         之前,只是赏赐官爵不通过三省,后来颁布圣旨也不通过三省。
         结果现在愈演愈烈,皇帝都派兵把高昌国打下来了,三省大佬们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在皇帝眼中,帝王至高无上,文武百官无非就是些家臣。
         可臣子不这样看。
         在他们的眼中,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勋贵,都在与皇帝共治天下。
         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是绝对不能丢的!
         这就需要三省大佬的人选足够的强势。
         强势到,把这一年来三省丢掉的东西,全都收回来。
         至少,能跟皇帝掰一掰手腕。
         赵普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一来,他同样拥有强大的人脉。
         为了他的前途,柳白都自觉让路,可想而知,柳白给他留下了多少‘财富’。
         二来,他继承的是魏征的衣钵。
         换言之,等他进入三省,整个御史台都会为他所用!
         可剩下三个...就不好选了。
         没人再希望,重演这一届三省的‘悲剧’。
         一旦三省再也无法制约皇帝的权力,那么天下就完蛋了!
         吱呀——
         这时候,门被人推来。
         却是萧家的管家。
         “老爷,贵客上门了!”
         众人纷纷起身前去迎接。
         他们一出现,外屋和会客厅里的客人们,也纷纷出动。
         这些人,还没有资格接受三省大佬们的招待。
         宋国公府外,出现了一种很奇妙的景观...
         一辆马车,一辆牛车,一头毛驴,外加一顶轿子,似乎是在...较劲?
         看到这一幕,三省大佬们不约而同的捂住额头,无奈叹息。
         又开始了...
         马车的窗子里,王勣探出脑袋,冲着对面骂道:“快他娘的给老子让路!”
         对面是一辆牛车。
         牛车没有车厢,完全就是个光秃秃的板车。
         一个老头子半躺在板车上,手里捧着一本《春秋正义》,嘴里也不怎么干净。
         “放屁!你是谁老子?我老子若是出现在这,你个王八蛋能吓回娘胎里!”
         这老头子,正是曹宪!
         曹宪在学问上,或许比不了王勣。
         毕竟不是一个专业领域的。
         王勣的专业是诗词和经义,而曹宪则是训诂学大牛。
         可曹宪的岁数大,辈分也大。
         前隋开皇初年,王勣的父亲王隆,曾受征认国子博士。
         当时的曹宪,算是王隆的小老弟...
         后来王勣的兄长大儒王通,前往江都游学,还曾受到曹宪的款待,与其兄弟相城。
         两人的交情很深,甚至曹宪还给王通的著作《中说》作过序。
         辈分有些乱,但可以肯定的是,曹宪的在年龄和辈分上,都要比王勣高一些就对了...
         听着两位当时大儒,毫无风范的互相骂娘,门口迎接的人都不敢靠近,一个个恨不得把耳朵切下来。
         骑在毛驴上的老头子,看起来是个良善之人。
         “都一把岁数的,安生安生。”
         他一开口,眼瞅着就要撸胳膊挽袖子打架的曹宪和王勣,顿时缩了回去。
         毛驴上的老头子...正是孙思邈!
         其实孙思邈跟曹宪同岁,可人家是神仙,活人无数,连皇帝的面子都可以不给。
         ‘四方人马’之中,只有坐在轿子里的人没说话。
         看样子,他惹不起另外三位爷。
         见王勣和曹宪冷静下来,戴胄小心的观察了一下局势,而后走上前去,将孙思邈从毛驴上扶了下来。
         孙思邈的身手很利索,一翻身便下了毛驴,没让戴胄扶。
         戴胄却一个趔趄,差点闪了腰。
         孙思邈一皱眉,道:“年纪轻轻的怎得这般不小心?”
         戴胄看了看自己花白的胡子,只能摇头苦笑。
         王勣不情不愿掀开车帘,温彦博急忙上前搀扶。
         在朝中,他们是宰相。
         在这几位面前,他们跟小孩子没多大区别。
         温彦博是大儒王通的亲传弟子,算是王勣的师侄。
         王勣就是他请来的。
         萧禹去请曹宪,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来到了轿子旁。
         “老王爷!”
         李德良杵着拐杖,颤颤巍巍的从轿子里钻出来。
         他愈发的老了。
         虽说在这四位爷之中,他是最年轻的。
         比曹宪和孙思邈小了足足二十岁,看起来却是最老的一个。
         他在房玄龄伸出来的手臂上,使劲攥了一把。
         用只能让他和房杜二人听见的声音,道:“岳州生变,找个安静的地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