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765章 他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柳白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人的造反而感到意外。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他无异于是先知者。
         从未知推测已知,显然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从已知推测未知,那么就变得很简单了。
         这个历史上成为大唐帝国第三位皇帝的孩子,小时候并没有显露出什么不同之处来。
         所有人都觉得他很懦弱。
         在人们的普遍思维之中,懦弱似乎也代表着仁慈。
         所以他们下意识的忘记了这个懦弱的孩子,硬生生将贫瘠的晋阳,堆造成了一座繁华城市。
         有些人觉得,这个孩子是因为懦弱,害怕在他的封地中有老百姓饿死,才会不遗余力的向各个王府打秋风。
         而在历史上,李治也的确就是这么干的。
         在一个盛世王朝,能够成为皇帝的,有谁是简单之辈呢?
         煌煌巨史,足足四百二十二位皇帝,被人称为傻子的,总共才两个...
         这种比例已经低到令人发指了。
         何况,李治也是开创了盛世的皇帝。
         最起码这个孩子的执政能力,不会比他的父皇弱。
         换一个角度看,他把一个本该称呼为后娘的女人,娶到自己的房间里,何尝不是另类的胆大包天?
         诸多因素加起来,这个孩子想成为皇帝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
         他有好几位强势的兄长。
         不用是皇子,只要跟他沾亲带故的,只要比他年纪大的,都比他强悍的多。
         在柳家年龄最小的柳晖,都可以把他玩弄于鼓掌之上。
         河东柳氏的强大势力,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亲王能比的。
         李泰他们所拥有的光环,也都不是亲王这个爵位带给他们的。
         而是实打实,靠自己披荆斩棘搏出来的!
         既然这些强悍的兄长们,都远在千里之外,那么就给了这个孩子很好的成长空间。
         这个时代的孩子都很可怕。
         想当年,李承乾和李泰打生打死的时候,最大的也才八岁而已!
         “这个孩子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吐露出自己的想法而已,他害怕那些强大的兄长,担心有一天他会步了李元婴等人的后尘,所以才会给老臣们写信。”
         “他本不该有这样的心思!”
         “他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咱们兄弟向来称不离砣,有什么想法就当面说出来,我说一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就算此时此刻,咱们兄弟之中的任何一人,向太子提出要跟他抢皇帝之位,太子也会立刻答应,可李治...他下辈子都没有这个资格!”
         “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而已!”
         “太子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创立大唐股事局,将五姓七望耍得团团转,青雀十二岁的时候,能纠集起上百官员,为了他的地位向皇帝逼宫!你们十二岁的时候又都在做什么?”
         “年龄并不是借口,他十二岁就有了争储的心思,等再过几年,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兄弟们吵得不可开交。
         最激动的李泰,已经被柳白带走了。
         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看样子,李泰应该是被柳白给关起来了。
         兄弟们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成了两派。
         皇子亲王,都一律主张斩草除根。
         他们太清楚争储的可怕之处了。
         大唐立国不过几十年,就发生了好几次流血事件。
         两次玄武门之变,那堆积了满地的尸体,仿佛出现在眼前。
         这个帝国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朝堂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际。
         在一场伟大而且巨大的政治变革之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少在三省主官的位置还没有确立之前,朝廷不能再出现任何纷争。
         想必,他们的父皇也是同样苦恼吧...
         其他兄弟们,则站在另外一派的态度上。
         他们总觉得这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首先,李治并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不光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胆子,也因为他永远不可能拥有这种力量。
         其次,满朝文武之中,有胆子撇下身家性命,跟随李治的人,也实在是少的可怜。
         要知道,朝堂正在进行大换血运动。
         老臣们纷纷致仕,从书院毕业的学子们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这些书院毕业生中,有九成都是李承乾他们曾经的同窗。
         有些时候同窗之谊,甚至要超过兄弟。
         包括李义府他们那些人在内,都是李承乾最为忠实的拥趸。
         哪怕李承乾想造反,都会有无数的人随之响应。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之下,李治还真就连个屁都算不上。
         支持他的,只是那些岁数大了,毫无前途可言,还舔着老脸,死活不愿意致仕的人。
         只不过这三封信上的人,份量有些太重了...
         兄弟们都吵累了。
         他们重新将目光汇聚在那三封信上。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把李治视为敌人。
         可是这三个人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三人无一例外都是军中大将。
         地位比不上诸多老帅,却是实打实手握兵权之人。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监军出身,深受皇帝信任。
         要知道没有仗打的时候,老帅们都会卸甲归田,再贪恋权势的人,都不可能继续调兵遣将。
         说白了,他们只是拥有战前指挥权的人。
         而平时,军队也需要有人管束。
         其中,有掌管左武卫的揭阳侯程务挺,有掌管左骁卫的明麾将军王孝杰,也有去年才受封为燕国公的李瑾行,监管右卫。
         现在这三个家伙还名声不显。
         历史上,等李治登基之后,他们已经成为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
         即便是现在,也够可怕了。
         比如左武卫,名义上是由程咬金掌管。
         打仗的时候,他那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头衔才会起作用。
         平时,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程务挺才是左武卫真正的指挥者!
         尤其是在军票之策推行的当下,他们这种人的权利更大了。
         几乎可以说,掌握着一卫兵马的生死大权。
         一卫满员是一万两千人,三卫就是将近四万人!
         尤其是右卫,才补充进去几千人,数量比其他十一卫多出近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