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795章 最少三成,否则免谈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就像火车一样,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不过是给木头做的车厢,加上铁轨,从而减轻摩擦力,让两匹马拉着而已。
         有了蒸汽机后,真正的马力,就再也没被人瞧得起过。
         可是,当内燃机出现之后,蒸汽机又成为过去式。
         柳白知道,按照大唐的经济实力,以及书院的技术,金大坚的经验,再加上他本人的见识,能够制造出蒸汽机,已经拥有能中彩票的运气了。
         内燃机?
         他想都不敢想。
         人该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
         一个伟大的发明,往往伴随着数不清的奇思妙想。
         哪怕是现在的蒸汽机,也还存在着无数的缺陷。
         需要通过时间,一一解决。
         于是,柳白将工学院所有的大匠,都叫到大宅子。
         灯火通明的地下室,一大群老头子,围着钢铁巨兽不断的游走。
         似乎是想看清楚,它的每一个细节。
         金大坚俨然成了大唐时代,工匠们公认的‘祖师爷’。
         在金大坚的介绍下,无数的想法喷薄而出。
         一转眼,钢铁巨兽就被拆成了一大堆零零碎碎。
         李恪他们兄弟一行人,蹲在墙角,对着那边指指点点。
         他们倒是也懂一些机械知识,在书院的流水线式教导下,他们的经验手法,或许不如外边的工匠们,但理论绝对呱呱叫。
         “动力不足的问题,完全可以加大燃烧力度来解决,可轨道的安全性,却无法用任何指标来衡量!”
         “我反倒认为,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缩减成本,一个火车头的造价,都赶上皇宫之中修座大殿了!”
         “最重要的应该是冶铁技术!”
         “按照柳大哥的说法,纯钢才能够达到连接杆的硬度要求...”
         “错了!都错了!幽州那边出产的煤质量不高,燃烧力度也不够,应该赶紧找人前往云中,购买高质量的煤!”
         “...”
         上午,他们确定下来,要最先在幽州铺设铁轨。
         还没来得及动手,一个巨大的问题出现在众人眼前。
         钱...从哪里出?
         朝廷肯定是一文钱都不会出的。
         按照李二那抠搜的尿性,想让他做长线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
         柳家的确有钱,可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纸币改革就是个无底洞,每年近千万贯投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在李奉诫的一力坚持之下,短期内的银子,全部由幽州矿山来支持。
         看他脸上带着几个红红的印子就知道,昨天晚上他肯定挨了老周的嘴巴子。
         看着正在忙碌之中的大匠们,李奉诫丝毫感觉不到脸上的疼痛。
         他一边‘嘿嘿’傻笑,一边幻想着,铁轨铺设好后,自己坐在车厢里,端着酒杯,睡一觉就能到达长安城的场景。
         不用怀疑,第一条铁轨,肯定是要从幽州到达长安的。
         他不是真傻。
         肯定不会做赔本买卖。
         从幽州到长安,好几千里,沿途的大中小城市,林林总总两百多个!
         铁路经过哪座城,不经过哪座城,都有讲究!
         不花点银子,好意思让柳家,把铁路修到城墙根儿?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第一批修建铁路的城池,肯定能够吃上第一批火车带来的红利。
         皇帝那个乡巴佬,没有发现其中的好处。
         到头来,银子还是要由朝廷出。
         只不过,从朝廷派遣,换成了地方支用...
         “少爷!少爷!”
         李奉诫的小跟班匆匆跑过来。
         他是兄弟们的亲随之中,唯一能够进入假山地下室的人。
         “查出来了,幽州矿山的订单,已经排到四年之后了,咱们要付出的违约金起码上百万贯!”
         李奉诫‘蹭’的一声站起来。
         “你说什么?!”
         小跟班哭丧着脸,道:“大掌柜说了,让少爷自己想办法,他不想管...”
         李奉诫有些发慌。
         上百万贯...把他卖了也赔不起!
         怪只能怪,幽州矿山的生意太好。
         作为供应天下七成以上铁器的矿山,幽州所负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光是军方的订单,就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
         如果光是银子,也就罢了。
         最重要的是,他爹李大亮还当着工部尚书!
         一旦铁器亏损,或者延误了军方的订单,他爹这个官,也就做到头了!
         “去年不是就把订单都推掉了吗?为何还有这么多?!”
         李奉诫不可置信的说道。
         小跟班直接把账本掏了出来。
         “去年就已经排到好几年之后了,要不是又开了几座新矿,恐怕订单能排到十年之后!”
         李奉诫摇晃了一下。
         向兄弟们投去求救的目光。
         在争抢铁路的事情上,他算是把兄弟们都得罪光了。
         只有心软的李愔,小声说道:“不就是赔点银子吗?我手里还有二十多万贯,借给你就是了...”
         李愔有两个大毛病。
         一是心软,二是嘴比脑子快。
         说完之后,他才想起来,李大亮能把工部尚书的位置坐稳当,一大半的原因,是靠着幽州矿山。
         身为工部尚书,最大的职责就是供应朝廷的铁器需求。
         耽搁了朝廷的订单,李奉诫他爹丢官。
         若是推迟建造铁路,丢掉的则是幽州的发展机遇。
         李恪看热闹不嫌事大,幸灾乐祸的说道:“别想着去求我父皇,他肯定是不会管你的。”
         李奉诫都快把头皮挠破了。
         他的眼睛,总在程处默身上打转。
         程处默蹲在李恪旁边,抠抠鼻子,往地上抹几下,爽得不行。
         李奉诫陪着笑凑过来,轻轻碰了碰程处默。
         程处默抬了抬眼皮,看了他一眼,手指头在裤腿上蹭了几下。
         “想让我帮忙?”
         李奉诫陪着笑,道:“哥,我的好二哥!”
         他们兄弟之中,程处默只比柴令武小了几天。
         程处默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道:“帮你也不是不行,蜀中的铁矿早就准备好了,可是,我有什么好处?”
         “好处自然是大大的!我按照市价上浮两成,收购你们蜀中的铁矿,如何?”
         程处默伸出三根手指。
         “最少三成,否则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