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2151章 整个长安,都凑不齐这么多的耕牛!
         西蜀扬家的事情算过去了,老魏头也保住了自家的酒馆。
         第二天清晨,李二就匆匆离开了客栈,强行拉着柳白他们,朝着益州城进发。
         坐在马车里,柳白哈欠不断,他算是看透了。
         李二早已经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他才懒得管别人,会不会被折腾死,只图自己心里头爽就得了。
         从泸州前往益州,若是光乘坐马车,少说也要走三天三夜。
         柳白可不想跟着李二折腾,马车里虽然舒服,但是架不住人多。
         李二这个臭不要脸的,拉着全家几口子人全都挤进柳白的马车里,想躺下都成了奢望。
         于是,柳白果断要求程处立,寻来大船,转走水路。
         自从前年,程处默和李恪将都江堰修通之后,蜀中的路途就变得不再艰难了。
         在大江大河之中航行,永远比乘坐马车来的安稳。
         虽说这里的河水急了一些,但好在大唐的造船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程处立也足够给面子,硬是寻来了一艘海船,让柳白他们乘坐。
         从泸水开始一路向西而行,坐在船上速度,甚至要比乘坐马车快上一倍多!
         在航行了一天一夜之后,大船进入岷江,远远的,依稀能够看到水面上有一片巨大的倒影,隐隐呈现出卧佛之态。
         李二站在船头,迎风而立,心中似有所悟,指着那片倒影说道:“若是将这座山开凿出来,供人观仰,恐怕又是一处胜景!”
         柳白坐在船舱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外边的所有场景,他看了一下周围的地貌,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历史总是具有唯一性的,很多时候,甚至不以人力为转移。
         李二所指的那座山头,在后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传说,那就是乐山大佛!
         他们所在的地方,正是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三江汇流之处。
         七十多年后,这里将会开凿出天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历时九十余年,屹立千年不变!
         按理说,这该是李二重孙子辈该干的事情,而且历史上的李二,也从未踏足过蜀中,或许经过今天这件事,乐山大佛会提前七十年开凿。
         到时候,也就没有李隆基那个废物蛋什么事了...
         这里距离益州城已经很近了,再顺着岷江航行两个时辰,转乘陆路,坐上马车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达益州城下。
         天府之国的美称可不是白叫的,刚刚踏足陆地的时候,柳白他们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逸。
         和想象之中的贫瘠不同,事实上,大唐贞观十年之后,蜀中的日子相当好过。
         这里不缺粮食,也不缺物资,唯一的缺点,或许就是和中原的联系相对较少,新鲜事物传过来的慢。
         不过,这也称不上是完全的缺点,正是因为联系较少,因此前几年中原乱战,那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带给百姓的伤害,并没有怎么波及到蜀中。
         迎面而来的,是一支长长的队伍。
         这支队伍很奇特,因为组成队伍的并不是马,而是一辆接着一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牛车!
         李二坐在马车里心情大好。
         “朕从来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牛车,恐怕在中原最富饶的地方,也凑不齐这么多耕牛!”
         柳白也觉得十分奇特,这年头,牲口比人可金贵多了,一只牛能养活足足三家人!
         莫说是益州了,恐怕整个长安,都凑不齐这么多的耕牛!
         走过去将近一炷香的时间了,牛车的队伍竟然还是看不到尽头。
         李二又摆出一副体察民情的样子,挥手让队伍停下,亲自跳下马车,拦住一个赶着牛车的老农,拱手说道:“这位老丈,不知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老头看上去恐怕有七十多岁了,一脸的大褶子,不过身体却强壮得很,轻飘飘的从牛车上跳下来,丝毫看不出老态。
         他瞧得出,李二并非是普通百姓。
         身上的一袭锦袍,足够普通人家吃上四五年了。
         “贵人明鉴,咱们是响应善人的号召,前往城外去开垦荒地,听说开垦出来的地全归自己所有,以后收了粮食,他也照单全买,甚至还肯把价格提高好几成!现在都五月份了,再不紧着开垦,得少种多少茬粮食?”
         李二大为好奇,问道:“不知是哪位大善人?”
         老农笑呵呵地说道:“自然是咱们武大善人!”
         李二一愣!
         武大善人?
         他认识的姓武的,可没几个...
         算起来,好像只有当初那位应国公,武士彟一家子了。
         难不成,还真是他们家?
         作为开国老臣,武士彟的出身,李二还是很清楚的。
         他们家虽然来自并州文水,但是却在蜀中待了几十年。
         尤其是他们家的那些晚辈,包括已经死掉的武元庆、武元爽和两个闺女,都是在蜀中长大的。
         好像除了他们家之外,别人也没有这个实力。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耕牛队伍,恐怕一天就能开垦出几百亩田地来!
         蜀中的墒情要比关中强一些,高于市场价格几成,那得多少银子?
         柳白慢悠悠的走过来,也听到了老农这番话,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李二一眼就看出来,柳白是知道真相的,问道:“你知道些什么?”
         柳白笑眯眯的说道:“这丫头还真是闲不住,去年把她送到倭国去,结果今年这丫头蔫不出溜的自己跑回来了,还真是个有本事的人!”
         李二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你说的是武家的二丫头?”
         “自然是她!”
         李二悄悄把柳白拉到一边,压低了嗓音说道:“你不是说,那丫头是个祸害吗?把她留在倭国,是为了祸害当地的土人,如今她回来了,岂不要为祸一方?”
         柳白笑道:“你看看这支队伍,那丫头像是为祸一方的样子吗?”
         李二瞪了他一眼。
         “朕可从来没看她不爽过,都是听了你的谗言,才对那丫头有不好的印象!”
         柳白似笑非笑的看了李二一眼。
         这厮恐怕还不知道,他的大唐帝国会被他口中的丫头,祸祸成什么样子...